同學們一定聽說過或去過圓明園,那滿園的殘垣斷壁,向游客訴說著歷史的滄桑。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又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走進圓明園,探尋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的故事……
18世紀,圓明園在這里開始興建。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6個皇帝共150余年的創(chuàng)建和經營,圓明園成為我國古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guī)模、杰出的營造技術、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萬園之園”和“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
圓明園里收藏有眾多的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十二生肖獸首就是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絕世珍寶。
圓明園匯集中西文化之精華,也曾成為戰(zhàn)爭侵略的犧牲品。
清乾隆十二年的一天,乾隆皇帝看到一本繪有西方宮殿的圖書,書上所繪的西洋石造建筑宏偉大方,尤其是那噴水池,精巧奇妙,乾隆皇帝瞬間就被深深吸引了。他決定在圓明園內也建造此類宮殿,于是命法國神父蔣友仁、宮廷畫師郎世寧設計大型噴水池。他們設計了一座“水力鐘”,全稱“十二生肖報時噴泉”。
現在,你能猜出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的用途了嗎?沒錯,它們就是圓明園海晏堂前噴泉的一部分,呈“八”字形排在噴水池兩旁的石臺上。南岸分別為子鼠、寅虎、辰龍、午馬、申猴、戌狗;北岸則分別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雞、亥豬。十二尊雕像都是獸首人身,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獸首銅像,下面的身子則是用石頭雕刻的。噴水池的正中,是一個高約兩米,用三塊巨石雕成的蛤蜊,遠遠望去像一朵盛開的蓮花。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難道是擺在那里做做樣子?當然不是啦!其實,這里的每個動物就是一個噴泉機關,每到一個時辰,相應的動物口中就會噴水兩個小時。
因為古人的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十二個時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時。子時到了,“鼠首銅像”口中就會開始噴水,而一到丑時,“牛首銅像”就開始噴水,“老鼠”就可以休息了,它們實行的是“換班制”。不過到了正午,它們就要集體出動,一齊噴水。剎那間場面極為壯觀,人們看到哪個生肖銅像口中噴射水柱,便可以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了。
這組別致的水力時鐘顯示出設計師巧奪天工的手筆,是展現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藝術珍品,在國際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鑒賞價值。
然而,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并掠走了十二尊青銅獸首。幾經波折,其中一部分獸首已經陸續(xù)回歸祖國,但還有幾尊獸首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鑄造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所用的銅,是專門為宮廷所煉制的合金銅,內含諸多貴重金屬,與北京故宮、頤和園陳列的銅鶴等所用銅相同,顏色深沉,內蘊精光,歷經風雨而不銹蝕,堪稱一絕。
其次,它們都是由專門為皇帝服務的宮廷造辦處工匠們精心制作的,鑄工精整,銅像上動物絨毛等細微之處,清晰逼真,鼻、眼、耳等重點部位及鼻上和頸部褶皺皆表現十分細膩,不見一絲馬虎,展現出極高的工藝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