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云
北宋理學大師張載曾提出“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被后世奉為治世理政的經(jīng)典,同樣也深刻表達了知識分子的家國擔當。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群體,知識分子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拯救國家與民族危亡、推動社會進步與謀求人民福祉的歷程中,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雖歷經(jīng)磨難而矢志不移,這已成為知識分子的一種宿命。歷史證明,知識分子只有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才能使自己的聰明才智真正有用武之地,才能將“小我”真正變成“大我”。
新中國成立后,知識分子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不論是在大干快上的如歌歲月,還是在改革開放的探索中,他們都砥礪前行、奮勇拼搏,雖歷經(jīng)磨難而終不悔,雖甘守清貧而志不移,前有鄧稼先,后有黃大年,他們用自己的言行為當代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榜樣。當前,中國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知識分子也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作為知識分子的一員,將自己的所學所用融入民族復興偉業(yè),讓自己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奉獻一份力量,這是我們的幸運。響應時代召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每一位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也是新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復興偉業(yè)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再造中國知識分子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