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日紅
(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1430)
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CB04標非通航孔橋采用110 m跨鋼箱連續(xù)梁橋,以通航孔橋為界,東側非通航孔橋里程樁號為K22+083~K27+253,跨徑組合 7×(6×110 m)+(5×110 m)=5 170 m,西側非通航孔橋里程樁號:K28+247~K29+237,跨徑組合:5×110 m+4×110 m=990 m。
其中非通航孔橋變寬段超重鋼箱梁共10跨,131~136#墩與142~147#墩,跨徑組合均為5×110 m。安裝梁段的設計最大吊重為2 591 t,最小吊重為1 614.3 t。
變寬段超重鋼箱梁安裝采用一臺3 200 t浮吊加一臺2 200 t浮吊進行抬吊,浮吊對鋼箱梁進行初步定位,再利用墩頂設置的三維調節(jié)千斤頂進行精確調整定位安裝及梁間換焊縫施工,然后進行墊石后澆層澆筑及體系轉換,最后拆除墩頂臨時支墊及調位設施,見圖1。
鋼箱梁吊裝流程見圖2。
2.2.1 航道疏浚
圖1 變寬段超重鋼箱梁吊裝
圖2 鋼箱梁吊裝流程圖
施工區(qū)域水深為3.94~7.56 m,不能滿足3 200 t浮吊施工要求,采用抓斗式挖泥船進行航道的疏浚。疏浚區(qū)域定于橋軸線南側,寬度定為180 m,水深8 m。
2.2.2 操作平臺及樓梯安裝
操作平臺在加工場整體加工制作,鋼箱梁吊裝前由貨船運輸至橋墩,采用浮吊整體吊裝至墩頂就位,并在墩頂臨時固定。
掛梯直接懸掛在操作平臺之上,與墩身連接,接觸處采用1 cm厚的橡膠墊塊隔離緩沖,防止掛梯摩擦墩身損傷墩身的混凝土。
2.2.3 永久支座就位
永久支座提前吊至墩頂支座墊石上,地腳螺栓伸入墊石預留孔內,為避免鋼箱梁碰撞永久支座與鋼箱梁連接用的雙頭螺柱,雙頭螺柱在鋼箱梁調節(jié)到位后安裝。
2.3.1 作業(yè)條件
鋼箱梁吊裝施工位于海上,浮吊受風、浪、涌等環(huán)境因素影響大,為保證吊裝安全,明確吊裝作業(yè)環(huán)境條件要求:
風力不超過5級,流速小于1.5 m/s,波高小于0.8 m,水深大于7 m。
2.3.2 浮吊就位
鋼箱梁運輸到橋位前,將“長大海升”3 200 t雙臂架變幅式浮吊及“振浮5”2 200 t浮吊安裝好吊具,兩船之間通過帶纜調節(jié)固定兩船的相對距離,然后將浮吊移至安裝橋位以南空出120 m的空間供鋼箱梁運輸駁進位,兩船就位完畢,見圖3。
圖3 鋼箱梁抬吊浮吊就位
2.3.3 運梁平駁運輸鋼箱梁到位
吊具安裝完畢以后,運梁駁船進位,在拖輪的配合下先下一工作錨;進位后在錨艇配合下依次將艏艉工作錨拋擲到位,同時長大海升、振浮5緩慢向前移船,分別將各自兩條穩(wěn)索絞車帶到駁船上;駁船、長大海升、振浮5全部就位后,調整長大海升、振浮5之間的纜繩松緊度,緩慢移船準備與鋼箱梁進行吊點連接,見圖4。
2.3.4 連接吊具并起吊
兩臺浮吊同步前移,吊臂伸至鋼箱梁上端,連接吊具,起吊鋼箱梁。
鋼箱梁運輸至吊裝位置后,雙船同步吊起吊具,將吊具吊索與鋼箱梁上的吊耳連接好,并對吊具以及連接進行再次檢查,無異常方可進行起吊。
圖4 運梁平駁就位
鋼箱梁采用一臺3 200 t浮吊和一臺2 200 t浮吊抬吊。起吊時,先吊起20 cm,然后靜置5 min,檢查吊具系統(tǒng)、吊索與鋼箱梁的連接、浮吊的機械狀況、鋼箱梁的線形、接縫等均無異常后,方可繼續(xù)吊起,起升過程中控制浮吊的起升速度,務必做到同步起升。
起吊至一定高度后,運輸駁船移出;浮吊絞錨前移,至安裝位置上方。
2.4.1 安裝前準備工作
檢查待裝鋼箱梁對應墩頂的支座、臨時支墊、三維千斤頂的安裝位置是否正確,連接是否可靠,墊板等是否準備齊全。
墩頂布置4臺1 000 t三維千斤頂,分布于調節(jié)座外側;鋼箱梁發(fā)運前,將三維千斤頂及臨時支座提前安裝到位。
臨時支座附加墊板上墊5 cm厚橡膠快,以緩沖落梁,同時保證壓縮后需具備一定的高度,確保落梁時,鋼箱梁底與固定支座間存在一定的富余高度。
2.4.2 鋼箱梁初定位
浮吊吊裝鋼箱梁,待滑移支座與臨時支座在橫橋向距離約為0.3 m,縱橋向約1 m,高度方向約1 m時,調整錨繩,微調定位、對位。在多次橫向/縱向移船和高度方向落鉤的操作下,將鋼箱梁下放到臨時支座內,下落鋼箱梁時保證鋼箱梁和理論位置偏差控制在:縱橋向15 cm,橫橋向15 cm以內。
對于每聯首跨以后的鋼箱梁,鋼箱梁下落時為了避免梁段碰撞,可以在前榀梁端加墊五分板以緩沖撞擊,將鋼箱梁時保證鋼箱梁和理論位置偏差控制在:縱橋向15 cm,橫橋向15 cm以內。
2.4.3 鋼箱梁精確調位
豎向千斤頂頂升,將荷載從臨時支座轉移到三向千斤頂上面。利用豎向千斤頂調整鋼箱梁的高程,使其底部高出永久支座約2 cm。
調節(jié)時,過渡墩上2臺三向千斤頂需保持聯動,中間墩上4臺三向千斤頂需保持聯動(聯動高差精度要求1 mm),在豎向頂推作業(yè)時需同時進入工作狀態(tài)。
標高調整完成后,鎖定豎向千斤頂,進行水平方向的調位。
然后進行水平方向精確調位:先進行橫橋向調位,再進行縱橋向調位,也可根據現場情況改變水平調位順序,水平位置調整過程是反復漸進的。
在多次豎向及水平方向調位下,選擇在設計基準溫度22.7℃,將鋼箱梁調節(jié)到設計位置。鎖定千斤頂進行臨時固定。
調位詳細步驟:
(1)啟動控制系統(tǒng)、液壓泵站,進行控制程序,先進行稱重測試。稱重時依據計算各千斤頂的頂升荷載,采用逐級加載的方式進行,同時用位移傳感器進行測量鋼箱梁位移變化,當鋼箱梁整體離開支承座約2~5 mm時,記錄下這時的各千斤頂的負荷,這就是各千斤頂頂升時荷載。
(2)試頂升。為了觀察和考核整個頂升施工系統(tǒng)的工作狀態(tài)以及對稱重結果的校核,在正式頂升之前,應進行試頂升,試頂升高度10 mm,持荷時間約30 min。通過監(jiān)測儀器對鋼箱梁整體進行監(jiān)測,提供整體姿態(tài)、結構位移等情況,如有問題則調整各千斤頂負荷,直至達到要求為止,為正式頂升提供依據。
(3)正式頂升。試頂升后,便進行正式頂升,千斤頂最大行程為300 mm,分級進行頂升,每一次頂升標準行程為10 mm,最大頂升速度15 mm/min。頂升同時用監(jiān)測儀器對鋼箱梁姿態(tài)進行監(jiān)測,一旦鋼箱梁位移和壓力變化超出設定值,立即暫停,關閉液控單向閥,檢查分析原因。
(4)頂升到位后,關閉液壓鎖,以確保鋼箱梁鎖定在一定的高度上,同時系統(tǒng)進行監(jiān)測,一旦鋼箱梁位移和壓力變化超出設定值范圍,頂升系統(tǒng)再次啟動,調整回設定值。如需要長期鎖定時,千斤頂帶自鎖螺母,旋轉自鎖螺母鎖緊活塞位置,鎖定后泵站卸載壓力,觀察鋼箱梁支承無問題后,液壓泵站和控制系統(tǒng)可完全關閉。
(5)鋼箱梁位置調整好后,進行同步下降操作,系統(tǒng)監(jiān)控位移和壓力變化,實時進行調整。如千斤頂已經鎖緊活塞,則需要啟動同步頂升程序,頂升高度約2 mm,讓鎖緊螺母離開油缸承壓面,關閉液壓鎖,然后將鎖緊螺母旋轉回至高點,這時才能進行同步下降操作。
(6)整個頂升、下降過程應保持位置同步精度為±1 mm,一旦位置誤差大于±1 mm或任何一缸的壓力誤差大于設定值,控制系統(tǒng)立即關閉液控單向閥,以確保梁體安全。每一輪頂升、下降完成后,對計算機顯示的各油缸的位移和千斤頂的壓力情況,隨時整理分析,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7)鋼箱梁下落到墊好的臨時支座后,豎向千斤頂活塞回程到原位,程序切換到水平調節(jié)程序,進行水平位移調節(jié)。
(8)啟動水平位移調節(jié)程序,進行鋼箱梁水平位移調節(jié)。水平位移調節(jié)好后,安裝好臨時限位塊把臨時支座固定好。鋼箱梁連接及永久支座安裝。
2.5.1 鋼箱梁吊裝
(1)浮吊進行定位應按設計的錨位準確拋錨定位,測量人員應根據錨位圖計算出坐標后帶上GPS跟隨拋錨艇為第一個錨拋錨。在浮吊到達橋位附近時,觀測天氣是否適合拋錨。如果適合,則根據當時的漲落潮情況確定拋錨方式。
(2)起吊之前需完成加載和試吊。采用分級加載方式保證起重船各吊鉤同步加載。當梁吊起離胎架5 cm左右后,靜止,應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全面檢查。
(3)箱梁在起落過程中應保持水平,縱向、橫向傾斜不宜過大。箱梁和吊船不得與發(fā)生碰撞。
2.5.2 定位
(1)安裝定位應分初定位和精確定位,并應確保相鄰兩梁的可靠連接。
(2)梁段的精確調位按照先調整高程,再調整軸線(橫向),最后調整里程(縱向)的順序逐步調整。梁段精確調位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由專人負責統(tǒng)一指揮,需反復調整方可達到設計要求。
(3)鋼箱梁構件連接固定后落梁就位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鋼箱梁就位前應清理支座墊石,其標高及平面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支座的精確位置應按設計圖并考慮施工安裝溫度、施工誤差等確定。
鋼箱梁落梁前后應檢查其建筑拱度和平面尺寸,并做記錄,校正支座位置。
2.5.3 質量檢驗
質量檢驗見表1。
表1 質量檢驗表
本文簡要介紹了港珠澳大橋變寬段超重鋼箱梁安裝流程,鋼箱梁安裝工藝應用效果良好,為變寬段超重鋼箱梁的廣泛應用積累了寶貴的資料,可為后續(xù)類似工程提供有價值的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