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層霧將西湖逼成秋色的穹蒼
所有史跡韻事都沉淀成畫閣倒影中的
凄美典故 朝代在驚嘆中遞嬗
唐宋的氤氳仿佛沿著蘇堤纖瘦的徑道
緩緩彌散過來
霏雨將亙古的愛情故事串織在
共傘的醉郁里
而長亭總是引來千年的惜別
顧首的背影在風(fēng)霜中愈斜愈遠
星月朦醒前,趁此
只有以詩釣起的夕陽最孤美
那年,沒有電視的晚上卻被祖父的掌故帶我們走遍大江南北,在夜幕深沉月光淡涼的飯后,便開始細數(shù)家譜里的每一張臉,他們是慣于乘荷風(fēng)聽樹蟬度夏的。
傳統(tǒng)如同皺紋般美好地被尊崇著,而將謹守著善意的固執(zhí)便孕育一代又一代的新生,除了情緒激昂的長江黃河,一切的風(fēng)景都不會改道,凡墨守舊典成長的都是乖巧,甚至值得禮贊立碑。
那年,走離一座山一條河便是一層鄉(xiāng)愁,異域的輝煌繁衍不如一片死吻盤根的落葉。外頭凝重的霜氣是不宜我們長年奔涉不歸。
鄉(xiāng)鎮(zhèn)與都市一樣以蓊郁的綠意映照多夢的眼簾,雞啼犬汪鹿呦是最和諧的喇叭,高興時便攀樹搖風(fēng)沐雨追云,不然就跳落未被油污染肥過的溪水。在遙遠的。那年。
站在比林木還稠密的人群,穿過倒影比高山還巍峨的大廈,聽著比鴉叫梟嘯還不祥的嘈音,對著比魑魅魍魎還要殘毒的笑臉行禮。我在想。遙遠的。那年。
所謂中秋是口欒 月把鄰家姑娘閨房的圓牖貼得密透不過一只流螢。
傳說瓊樓的釉彩是星光是千萬只佞信的睜瞳漆亮的。我們撕著頁頁唐詩疊成天梯去掀開云裯,竟搜到唐明皇遺下的一塊瑰瑋,便這樣灼著誘惑代代貪婪君王的醺姿。神話是越攆越貼耳際,連小孩聆聽時的雙眸恍如一潭深邃的黑海殞落眾多焚燃的流星。
熠,熠著。
嬤嬤曾經(jīng)這樣說過。
上升的美麗的神話。
上升的煙火熏得玉兔的眼瞳成河
秋泛濫嫦娥深顰的臉,仿佛叆叇的穹蒼冥封后羿射日的雷霆以及那躡手躡足的舞姿吞食一顆靈丹如詠吟一首絕歌的凄涼。而詩而掌故敲著咚咚的銅鑼叩醒長江黃河滾來的是一匹一匹的歌贊呵。
上升的美麗的神話
上升的香柱焦得月姐綴滿羞掩的黡子
而后用熏火圍住夜的幽暗,喊風(fēng)喊雨喊山喊海喊到眾神瞪目。
所謂中秋是口欒 月把鄰家姑娘閨房的圓牖貼得密透不過一只流螢。
勸君莫作獨醒人
醉爛花間應(yīng)有數(shù)
去替月亮調(diào)色
去揮眾星落我衣袂
將煮熟的唐朝咀嚼
為一點雨漏守住殘夜
曾惜夜意闌珊
將一份柔柔相思
盈寄那株不解春風(fēng)的楊柳
無須系住離人
簫送扁舟
古來別亭未沾愁
哪怕?lián)]淚羅巾
招展夕夕黃昏
菊花及娘子的曲線都病瘦了
我久未躑躅的香徑
任落英疏影
庭園仍紛繽得古典
未有翩蝶越墻
鬧醒簾外曉鶯
我灑然的笑顏
濡似江南梅雨
滴響樓頭暮鐘
聲聲傷春
今宵無梧桐悲風(fēng)
而我多樣的思潮
遙數(shù)螢光明滅
似紅豆無數(shù)
何處蓬萊
我逍遙的夢居
留住春
夏
秋
冬
那片欲滴鳥語
不滲半滴塵俗
信箋曾是一條小溪
從無法揣測的遠方流來
時而憂傷或甜蜜地嚼咽
世情愛情友情
在眼簾中的豆燈收斂
又膨脹
這一刻的心情仿如夜讀唐詩之
莫名
如今,敲打在生冷的盤鍵上
變奏的情懷
夾帶火星文與慵懶的符號
所有的愫緒都變得工整易讀
讓腐銹的心房彼此逗趣卻無法取暖
將被驅(qū)逼的無助輸入
將春叫的撩態(tài)輸入
將生命的茫然輸入
然后在復(fù)制的網(wǎng)絡(luò)里尋覓知己
而熒光幕冷冷的翳影
從我們被俘虜?shù)撵`魂擴張訕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