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青海玉樹巴塘鎮(zhèn)有一所拉吾尕小學(xué),原來學(xué)校設(shè)在山洞里,后來,有人捐建了幾間簡陋的教室。有一次,學(xué)者余澤彬訪問拉吾尕學(xué)校。午飯時,他看到孩子們大都吃一種7角錢的劣質(zhì)泡面,因此,大部分孩子都營養(yǎng)不良、瘦弱不堪。
可當(dāng)余澤彬去一個孩子家里時,他震驚了:這家居然有上百頭牦牛。余澤彬計算了一下,一頭牦牛值1萬元,那么他們完全可以過上小康生活。他詫異地問主人:“你們把牦牛隨便賣掉一頭,不就能過上很好的生活了嗎?”
主人搖搖頭,說:“我們是有信仰的,我們不吃牛肉,我們也不殺牛,更不會賣牛。”
余澤彬反問道:“那你養(yǎng)那么多牛干嗎?”
“我們養(yǎng)牛擠牛奶呀。這里是高原,少有木材,更沒有煤氣和天然氣,所以冬天的時候都靠燒牛糞來避寒?!?/p>
“如果牛老了,要死了,你們拿它怎么辦?”
“那我們就把牛放歸大草原,讓它回家?!?/p>
一番對談,讓余澤彬感慨萬分:“那位藏民的行為在很多人眼里是自找苦吃,但我覺得,他活得夠純粹?!?/p>
在老師的辦公室里,有一個破舊的儲蓄罐,里面放著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罐旁邊是一串長長的名單。老師說,錢是多年來孩子們在路上撿到交上來的,可一直很少有人來認領(lǐng)。如今,罐子越裝越滿,快塞不下了。
余澤彬說:“剛到拉吾尕學(xué)校時我的第一個印象是,這里的人太窮,教育太落后了。可藏民因為心中有信仰,寧肯過窮日子也不賣牦牛;孩子平時連飯都吃不飽,卻一直拾金不昧。這樣的家長和孩子,我們有什么資格說他們窮?又有什么資格說他們的教育比我們的落后?”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