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頌娜
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營養(yǎng)價值很高,并具有潤肺止咳、消腫散痛的功效,是廣泛被大家喜愛的蔬菜之一。為了滿足市場對西葫蘆的需求,很多農(nóng)戶利用冬暖棚室進行西葫蘆種植生產(chǎn),且搶抓春節(jié)及早春蔬菜少的供應階段上市,可使其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
1、品種選擇
生長習性。西葫蘆的生長溫度以15℃至23℃之間,在這個溫度區(qū)間西葫蘆可達到最佳生長狀態(tài)是豐收的重要保障。此外,選擇優(yōu)良品種,品種要求具有早熟、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耐低溫、抗病性強的特性,并進行冬暖棚越冬種植,能最大限度保證西葫蘆品種發(fā)育,達到高產(chǎn)目的,如:早青一代、冬玉葫蘆等。
2、營養(yǎng)土配制
西葫蘆的苗床土要求較高,要保證其營養(yǎng)全面,且土質(zhì)要具有保水保肥性能好、增溫快的特性,并具有一定的通氣性,不含土傳病害的病菌及蟲卵。在配制上可以選擇肥沃的田土與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進行配比,比例為6:4,每立方米的營養(yǎng)土再加氮、磷、鉀復合肥2.5kg,混勻后過篩即可,同時,每平方米營養(yǎng)土可用百菌清進行拌土,做滅菌處理。
3、育苗
參考當?shù)貧鉁厍闆r,為趕春節(jié)前上市,西葫蘆播種期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上旬。
①浸種催芽
選擇適宜的浸種器皿,先將種子放于器皿中,再緩慢倒入50至55℃的熱水,邊倒水邊攪拌,保證種子受熱均勻,當水溫降至25至30℃時,停止攪拌,浸種6至8小時后,隨后撈出種子,再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5分鐘,可以殺滅種子中自帶的真菌和病毒,浸泡后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后,用毛巾將種皮上的黏液擦掉,然后將其放于吸足水的紗布或者毛巾上進行催芽,溫度控制在25至30℃,再用同樣濕的紗布或者毛巾蓋在種子上,經(jīng)過36至48小時即可出0.3cm的幼芽。種子剛拱出土時,可在其上撒一層細沙,可有效防止幼芽帶帽出土。
②苗床播種
播種之前要制作營養(yǎng)土,將有機肥和細土按照1:1進行混合后,將2kg的過磷酸鈣、復合肥以及10kg的草木灰混合均勻,選擇天氣晴好的上午,澆透苗床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芽朝下擺好,一定不能讓芽朝上,會嚴重影響出苗,播后覆蓋營養(yǎng)土2cm左右,然后覆膜或者無紡布保墑,促進西葫蘆出苗。
③苗期管理
西葫蘆播種后出苗前,棚室內(nèi)白天溫度保持在30℃左右,夜溫20℃左右,使土壤保持較高的溫度,加快出苗速度。齊苗后揭去地膜或無紡布,一般溫度管理為白天25℃左右,夜間12至15℃。2葉1心至定植階段,如果幼苗生長過快,需抑制其生長,同時控制溫度,白天可適當降溫,保持在20至25℃,夜間不變。定植前7至10天進行煉苗,白天18℃左右,夜間10℃左右。定植前需1至2天澆小水,以便于起苗。
④整地施肥
棚室內(nèi)每畝地施腐熟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4000kg左右,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30kg左右,然后深翻耕地地30cm左右,以便于將肥土摻勻,然后耙平耙細,起壟。
⑤適齡定植
西葫蘆苗齡25至30天,當幼苗長至3葉1心時可著手定植。定植行距為60cm,株距為50cm,栽植密度為2200株/畝。定植后,大水漫灌,澆一次透水,可促進緩苗,并保證結(jié)瓜前土壤中水分的供應。
4、田間管理
①肥水管理
西葫蘆定植澆透水后,開始控水直至開花座果,待第一幼瓜座住后,方可澆第一次水。在西葫蘆整個生育期水分管理要以“澆瓜不澆花”為標準來進行,開花期避免澆水,結(jié)瓜盛期適時澆水,在冬季氣溫極低階段,應盡量澆小水或者不澆水,以防止降低地溫傷根。冬末,氣溫逐漸回升后,會促使西葫蘆長勢加速,此時應適期追肥,可每畝施用磷酸二銨20kg、硫酸鉀25kg,或者每畝施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30kg。
②整枝摘葉
西葫蘆冬季棚室生產(chǎn)到中后期,西葫蘆莖蔓生長已經(jīng)比較茂盛、容易重疊遮光、通風性差,需及時摘除病、殘、老葉以及側(cè)芽、卷須,確保通風透光,并避免發(fā)生病害,以及消耗過多的養(yǎng)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吊蔓栽培方式,便于管理。
5、病蟲害防治
①白粉病
全生育期均可發(fā)生,主要為害葉片,果實一般很少受害。發(fā)病比較普遍,嚴重時,全田全株葉片掛滿白粉,對產(chǎn)量影響明顯,嚴重時可致西葫蘆減產(chǎn)50%。藥劑防治可施用20%粉銹寧乳劑2000倍液,或2%寧南霉素水劑200至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病情較重時,可施用10%苯醚菌酯懸浮劑1000至2000倍液等,兌水噴霧,依照田間病情,可隔5至7天噴施一次。
②灰霉病
此病北方設(shè)施內(nèi)普遍發(fā)生,主要為害瓜,其它部位也可受害,在高濕、低溫、光照不足時植株容易發(fā)病,病菌最初一般從開敗的花部開始侵染,后轉(zhuǎn)向幼瓜,一旦發(fā)病,對產(chǎn)量影響較大。藥劑防治可施用50%速克寧1800倍液;或58%瑞毒霉素1400倍液;也可用百菌清煙霧劑熏煙。
③病毒病
此病是西葫蘆主要病害,又稱花葉病,保護地、露地種植均易受病,嚴重時病株可達80%以上,減產(chǎn)30%至40%,受危害果實,其品質(zhì)低劣,且容易導致西葫蘆植株枯死,生育期縮短,提早拉秧,嚴重時毀種。藥劑防治可施用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至700倍液;或2%寧南霉素水劑200至400倍液防治。
④細菌性葉枯病
此病為土傳病害,要在前期做好預防。主要侵染植株葉片,發(fā)病初期,病斑呈水漬狀退綠小點,近似圓形,后逐漸擴大呈不規(guī)則形淺黃色壞死的病斑,低溫高濕容易發(fā)病。藥劑防治可施用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2000至35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1300倍液,兌水噴霧,視病情可每隔7至10天或者5至7天用藥一次。
⑤蚜蟲
可用40%溴氰菊脂乳劑3000至4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菊馬乳油200倍液防治。
6、及時采收
開花后10天左右,當西葫蘆幼瓜長至0.5至1kg左右即可采收上市出售。第一、二個瓜需早采,可防止“墜秧”,為高產(chǎn)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154700黑龍江省湯原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