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教學型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的建立,旨在幫助英語學習者從母語文化的角度切入,按照中國人語言習慣和傳統(tǒng)習俗來學習英語口語,最大限度消除學生說英語的恐懼,強化自我認知,樹立信心。構建教學型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可以為大學生英語學習者提供一個順應時代、符合學情和大學生心理認知的英語口語學習資源庫,同時也為一線教師從事英語口語實踐教學提供詳實、可靠的數(shù)據支持,從而最終實現(xiàn)提升學生英語口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平行語料庫 ?口語語料庫 ?口語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5(a)-0185-02
1 ?語料庫發(fā)展簡述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布朗大學建成以當代美國英語為核心的布朗語料庫(Brown Corpus),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機讀語料庫,也是第一個平衡語料庫,擁有100萬的詞容量,這標志語料庫研究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語料庫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研究和辭書編纂領域,由英、美等國發(fā)起并推廣。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建立第一個英語語料庫,即上海交大科技英語語料庫(JDEST)。進入90年代,在計算機互聯(lián)網技術的推動下,規(guī)模各異的漢語語料庫、特殊用途語料庫、英語學習語料庫、雙語平行語料庫如雨后春筍在我國各大高校及相關學術科研機構陸續(xù)推出,其中單語語料庫較為常見。受建構、加工難度的限制,國內雙語平行語料庫(parallel corpus)產出數(shù)量不多,規(guī)模較大的主要有中科院“英漢雙語語料庫”、東北大學“英漢雙語語料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英漢雙語語料庫”、香港城市理工大學對比語料庫 LIVAC(Linguistic variety in Chinese communities)等。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類歷史步入了數(shù)字時代,這給書面語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因此在全世界范圍內,書面語語料庫發(fā)展迅速,并占據了語料庫研究的主流,相比之下,口語語料庫的發(fā)展則較為緩慢。我國建成的第一個英語口語語料庫是上海交大“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語料庫COLSEC(College Learners Spoken English Corpus)”,此后南京大學“中國英語學習者口語語料庫(SECCL)”、華南師大“國際外語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中國部分(LINSEI-China)”陸續(xù)建成。近年來,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國內平行語料庫研制取得長足的發(fā)展,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的王克非教授及其團隊主持研制的“通用漢英對應語料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漢英雙語平行語料庫。該語料庫包括英漢、漢英雙向語料,采樣均衡,覆蓋全面,全庫實現(xiàn)句級對齊及詞性標注,語料庫容量逾3000萬字詞,堪稱學界翹楚。
2 ?教學型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的研制意義與價值
2.1 研制意義
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信息化、全球化趨勢日益增強,以中國為首的發(fā)展中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國與國之間的全面交流迫切需要一大批具備較強雙語能力的國際化人才。相對于書面語語言能力,即時語言能力(口語能力)在“面對面”會談中顯得更為重要,時代為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的創(chuàng)制提供了發(fā)展的契機。整合計算機技術的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本身即可視為一個多維語言文化學習平臺,可以廣泛應用于辭書編纂、語言研究、翻譯教學、單語語料核準、機器翻譯驗證等諸多方面,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和前瞻性。該文探討的教學型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具備以下特征:即以語言教學為目的、以口語語料為核心、源語文本和譯語文本在語義層面基本對等或互為對譯關系的語料庫。由于平行語料庫中的源語文本和譯語文本相互對應或對等,這給外語教學和口語教學提供了海量資源,同時,為外語教學思路、教學方法、課堂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2.2 應用價值
教學型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立足國內真實的二語習得環(huán)境,以中國文化和歷史傳承為背景,從中國人的語言交際習慣出發(fā)進行采樣和加工,是一個富有中國語言文化特色的漢英口語文本資源庫。該語料庫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服務于口語教學。教學型平行語料庫的語料采集具有鮮明的方向性,即為英語口語教學而服務。相對閱讀、寫作、翻譯教學而言,我國的英語口語教學起步較晚。排除時代、體制、觀念等因素的局限,缺乏優(yōu)質、高效、系統(tǒng)、科學的口語學習資源是中國學生口語能力不佳的癥結之一,而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的低劣以及根深蒂固的應試思想的盛行對此同樣難辭其咎。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是依據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實際狀況量身定制的口語資料庫,它遵從地道、高頻的原則,從日常對話、情景交際、主題演講等層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文本采集,內容基本涵蓋英美人士的非專業(yè)領域常規(guī)性語言表達,可以直接應用在一線英語口語教學。語料庫詞匯難度的限定參照雅思口語6.5~9.0分的官方衡量指標。
第二,服務于相關的語言、翻譯研究。目前我國的口語語料庫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教學型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將積極探索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語言、翻譯研究。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我國的英語教學過分偏重學習者的書面語學習,導致教師、學生大量使用僵硬、刻板的書面語進行日常交流,其導向性錯誤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口語學習。書面語體和口語語體的混淆讓原本羸弱的口語教學雪上加霜??谡Z語料庫所收錄的語料取自時下最新的新聞報道、影視作品,詞匯與時俱進,表達地道可靠,將英語口語最真實的一面呈現(xiàn)在學習者眼前。學習者學會即可應用,具有鮮明的時效性。
3 ?漢英口語平行語料研究的核心要素
3.1 平行語料類型
語料的平行通常分為:詞對齊、短語對齊、句對齊3種級別,執(zhí)行難度呈梯度遞增。該文研究的教學型口語平行語料庫屬于小規(guī)模通用語料庫,因此采用詞對齊的平行類型,目標在于借助主題詞檢索實現(xiàn)中英文平行文本的查閱??紤]到客觀條件和教學型口語語料庫的特點,語料采集類型設定為取樣收錄。
3.2 語料采集渠道
為確??谡Z語料的“地道、鮮活”,建議采用如下4種途徑:(1)新版大學英語視聽說系列教材,出版日期限定在2005年及以后的外研社、外教社的主流教材。(2)生活類英語原聲電影、電視劇,TED演講,英美脫口秀,奧斯卡、格萊美頒獎晚會主持詞、獲獎感言等。(3)edX、Coursera、Udacity慕課視頻及名校公開課師生語錄。(4)國外名校開學、畢業(yè)典禮致辭演講等。在此過程中,研究人員需對演講者的學習履歷、地域口音、語言藝術進行有針對性的篩選,嚴格控制俚語比例,以典范式英語口語作為理想的語料采集目標。
3.3 語料采集原則
語料庫設計關乎語料庫構建的成敗,是“木本水源”,更是后續(xù)工作的前提和依據,而語料采集原則則為語料采集指明了方向,保證了口語語料的質量。只有高頻、地道的語料才能成為標準存儲數(shù)據,而且要貼近生活、學習、情感、求職、旅行等與學習者切身相關的重要交際情境及國內大學生普遍關注的方面。鑒于這一思路,語料采集可參考如下幾個原則。
首先,口語性原則。聽說課不同于常規(guī)的英語課程,它關注的是日常交際的表達,是非正式、非書面化的真實交際語言,即英語口語。在語法層面上,口語語法較為松散,語氣自然流暢。在句法、詞法層面,口語用詞較通俗,構詞靈活,句式短小而連貫,連接語較多。正式的書面語邏輯縝密、語法嚴謹、句式刻板,只適用于嚴肅、莊重的場合。閱讀、寫作都是書面語的范疇,而口語性的表達則貼近人們的衣食起居,廣泛應用于日常交際,是語言真實的常態(tài)化狀態(tài)。兩種語體的用途不同,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差異很大,需要區(qū)別對待,不能混淆。
其次,高頻性原則。高頻性原則的意義在于,語料的選取需要最大限度地服務于真實的口語交際,避免收錄生僻、冗長、低頻的詞匯和表達。就規(guī)模而言,教學型漢英口語平行語料庫是“微觀”意義上的語料庫,語料數(shù)量不宜過多,覆蓋面廣范但數(shù)量適中,以免給使用者帶來過重記憶負擔,使其反感或產生畏難情緒,喪失自主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使用頻度可借助對英國國家語料庫 (BNC,http://corpus.byu.edu/bnc/)、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CA,http://corpus.byu.edu/coca/)、柯林斯英語語料庫 (the Bank of English,http://www.collinslanguage.com/wordbanks/)的檢索實現(xiàn),也可以使用Bing、Yahoo等英文搜索引擎進行輔助驗證。
再次,平行性原則。平行性原則的意義在于謀求漢語和英語語義上的完美匹配,盡量達到理想化的平行對等。作為東、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英兩國有著各自光輝燦爛的歷史文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承使得兩種語言在意識形態(tài)上存在廣泛分歧。漢語辭藻華麗、意蘊悠長,英語簡潔樸素、言簡意賅。針對同一語義,尋找兩種語言的契合點并非易事,基于此,平行性原則在語料收集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最后,協(xié)作性原則。受限于研究人員語言敏感度和個人興趣方面的差異,加之人工采集過程的繁冗漫長,建議高校教師采用研究小組引領下的師生集體協(xié)作式工作模式。在一定時間跨度內,教師個人語料庫和學生個人語料庫相互整合,可以保證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xiàn)語料采集,從而節(jié)省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成本。
參考文獻
[1] 桂詩春,馮志偉,楊惠中,等.語料庫語言學與中國外語教學[J].現(xiàn)代外語,2010,33(4):419-426.
[2] 楊慧中.語料庫語言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 衛(wèi)乃興.中國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初始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4(2):140-149,216-217.
[4] 何安平.語料庫的“教學加工”[J].現(xiàn)代外語,2009(2):214-216.
[5] 何安平.語料庫如何走進課堂教學——原則和方法探究[J].中國外語教育,2008,1(4):8-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