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桐
上周末,天氣非常炎(yán)熱,我跟著爸爸回鄉(xiāng)下看望爺爺奶奶。這一次,爸爸沒有自己開車,而是選擇了坐汽車—先坐大巴到老家所在的鎮(zhèn)上,再換乘公交車。
一大早,在清潔、涼爽的空調大巴的“護送”下,我和爸爸來到了老家所在的鎮(zhèn)上。十點來鐘,在我們等公交車的站臺上,人多得不得了。天熱得我不停地流汗,我的新短袖(xiù)已經濕了一片?!斑@該死的天氣!”我埋(mán)怨(yuàn)道。遠遠地,一輛跟面包似的公交車正有氣無力地向我們開來。車子還沒有停穩(wěn),人們就爭先恐后地往車里擠,幸好爸爸一把將我拉上了車。
這輛公交車已經很舊了,里面破爛不堪(kān)的,而且悶(mēn)得跟蒸(zhēng)籠一樣。我后悔來鄉(xiāng)下了。
車子開動時,車門一陣猛響,司機趕忙開門。只見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衣服破舊,背著個大包,正吃力地往車上擠。大家不停地抱怨,說他耽誤了趕路的時間。這時,男孩小聲地向司機請求道:“能等等我的媽媽嗎?”有人急了,說:“不等不等,你也下去!司機趕緊開車吧!”可是,司機沒有理會這個乘客。過了一會兒,一個衣服同樣破舊的小個子女人一瘸一拐(guǎi)地走了過來,艱難地上了公交車。
這時,人們忽然平靜了下來。大汗淋漓的我,似乎也沒有剛才那么煩躁(zào)了,我的心中忽地產生一股涼意。
回到老家,見到興高采烈的爺爺奶奶時,我既興奮又有點慚(cán)愧(kuì)。
指導老師:郭敏鹿
點評:小作者寫自己和爸爸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采用先總后分的寫法,重點敘述了回老家的過程,主要包括 “我”和爸爸等公交車、公交車司機等男孩的媽媽上車兩件事。小作者寫這兩件事,都沒有用過多的文字,但卻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公交車司機的友善,讓人感動。習作中的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都真實、自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