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維,刁朝強,李 斌,包自超,張家韜,林北森,陳德鑫*
1.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qū)科苑經(jīng)四路11 號 266100
2. 貴州省煙草公司貴陽市公司,貴陽市南明區(qū)華坤大廈 550001
3. 中國煙草總公司四川省公司,成都市高新區(qū)世紀城路936 號 610041
4. 中國煙草總公司山東省公司,濟南市高新區(qū)龍奧北路1067 號 250101
5. 中國煙草總公司陜西省公司,西安市雁塔區(qū)雁南四路19 號 710000
6. 中國煙草總公司海南省公司,??谑协偵絽^(qū)紅城湖路22 號 571199
煙草黑脛?。═obacco black shack)是由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引起的一種毀滅性土傳病害,每年給煙草生產(chǎn)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1]。目前,煙草黑脛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學防治為主,但長期施用農(nóng)藥造成的污染問題,對煙草安全及人類健康都存在直接或間接的危害[2]。生物防治作為一種新型的病害防治措施,不僅對植物具有防病促生的作用,而且能有效克服生產(chǎn)中存在的農(nóng)藥殘留和病菌抗藥性問題[3-4]。周京龍等[5]研究表明,生防菌不僅對土傳病害的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誘導植株產(chǎn)生抗病性,增強自身免疫力。楊秀榮等[6]利用生防細菌B579 處理黃瓜種子后,黃瓜立枯病得到有效控制,并促進了黃瓜生長。目前,利用生防細菌防治煙草黑脛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徐同偉等[7]發(fā)現(xiàn)從土壤中分離得到的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YBM-4 菌株,對煙草黑脛病菌具有較強的拮抗作用。楊藝煒等[8]研究發(fā)現(xiàn),菌株XF10 的發(fā)酵液及其揮發(fā)性代謝產(chǎn)物能較好地抑制煙草黑脛病菌的生長。然而,單一生防細菌的藥效期短、作用對象單一、易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競爭存活能力有限且在田間的穩(wěn)定性差。郭橋燕[9]研究表明,復配拮抗菌對煙草黑脛病的防治效果遠高于單一菌株。為此,利用盆栽試驗和Biolog-ECO 技術,探究了復配拮抗菌FP246 對煙草黑脛病的防治效果,并分析了復配拮抗菌FP246 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旨在為復配生防菌在煙葉生產(chǎn)中防治黑脛病提供依據(jù)。
供試煙草品種為紅花大金元,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提供。盆栽試驗所用土壤取自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即墨基地,該土壤未施用過供試菌劑。
供試菌劑:復配拮抗菌FP246[由沙福芽孢桿菌(Bacillus safensis)YJC-4、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CY106 和CY111 組成,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分離獲得],10 億個/g 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濰坊萬勝生物農(nóng)藥有限公司),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陜西省西安市植豐農(nóng)藥廠)。
儀器:R71MHD15ZH 電子天平(感量0.1 g,常州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Multiskan GO 1510 酶標儀(美國Thermo 公司)、Eppendorf Minispin 離心機(德國Eppendorf 公司)、Biolog 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型號GEN ⅢMicroStation,美國BioTek 公司)。
1.2.1 樣品處理
煙苗種植于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人工氣候室(溫度28 ℃,相對濕度60%),待煙苗生長至5~6 片真葉時進行移栽。共設4 個處理:T1 處理為復配拮抗菌FP246 菌液(OD600=0.10±0.02);T2處理為10 億個/g 枯草芽孢桿菌粉劑(2 mg/mL);T3 處理為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3 mg/mL);T4 處理為等量清水,即空白對照。每個處理3 次重復,每個重復20 株煙苗。
煙苗移栽后7 d 開始施用藥劑,每株灌根20 mL,每隔7 d 施用1 次,共施用3 次。在施藥后第23 天,用手術刀在煙苗莖基部刮一傷口,深度至髓部,將煙草黑脛病菌菌餅貼于傷口處,并用脫脂棉保濕[10]。
1.2.2 調(diào)查及計算方法
參照標準GB/T 23222—2008[11]方法,在接種黑脛病菌后7 d 調(diào)查對照組和處理組的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shù),并計算相對防治效果。
發(fā)病率=(發(fā)病株數(shù)/調(diào)查總株數(shù))×100%
病情指數(shù)=[∑(各級病株或葉數(shù)×該病級值)/(調(diào)查總株數(shù)或葉數(shù)×最高級值)]×100
相對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指數(shù)-處理病情指數(shù))/對照病情指數(shù)]×100%
1.2.3 Biolog-ECO 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分析
1.2.3.1 土壤樣品采集
第一,對“集合”概念的認識存在偏差.“集合”是不定義的概念,只要學生感知,明白是什么就可以.不必深究它的內(nèi)涵,這也是教科書本節(jié)內(nèi)容標題為“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而非“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的用意.教科書在習題中給出的“閱讀題”有這樣的敘述:一位漁民非常喜歡數(shù)學,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集合的意義.于是,他請教數(shù)學家:“尊敬的先生,請你告訴我,集合是什么?”集合是不定義概念,數(shù)學家很難回答那位漁民.有一天,他來到漁民的船上,看到漁民撒下魚網(wǎng),輕輕一拉,許多魚蝦在網(wǎng)中跳動.數(shù)學家非常激動,高興地告訴漁民:“這就是集合!”[1]
當對照組發(fā)病率達到50%時,采用多點混合法隨機收集土壤樣品[12]。小心挖出育苗盆中整株煙苗,抖掉根系外圍土保留根際土,同時去除根系雜物,經(jīng)室內(nèi)自然風干后過1 mm 篩。隨后土樣保存于-80 ℃冰箱,用于Biolog 微生物鑒定分析。
1.2.3.2 Biolog-ECO 微平板接種
ECO 接種液制備方法:①供試土樣在室溫下活化24 h 后,取10 g 土樣于100 mL 無菌三角瓶,加45 mL 無菌水。置于28 ℃振蕩培養(yǎng)箱(180 r/min)培養(yǎng)30 min 后,取1 mL 泥漿于1.5 mL 離心管中。②10 000 r/min 離心20 min,棄去上清液,加1 mL 無菌生理鹽水(0.85% NaCl)在振蕩器上混勻5 min(此步驟重復3 次,以除去碳源);棄去上清液,加1 mL 無菌生理鹽水,在振蕩器上振動5 min使之混勻,2 000 r/min 離心1 min。③取上清液加入裝有生理鹽水的試管中,使其OD590=0.13±0.02。④在Biolog-ECO 微平板每個樣品孔中加150 μL 接種液,每個樣品重復3 次。 將接種好的Biolog-ECO 微平板用自封袋裝好,置于28 ℃恒溫箱中培養(yǎng)。分別于0、12、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 h 用Biolog 微平板讀數(shù)儀測定吸光度。
1.2.3.3 多樣性指數(shù)計算方法
微生物代謝強度采用每孔平均顏色變化率(AWCD)進行描述[13]。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謝多樣性指數(shù)選取Shannon-Wiener 指數(shù)、Simpson 優(yōu)勢度指數(shù)、McIntosh 指數(shù)、豐富度指數(shù)進行表征[14-17]。
式中:Ci為第i 個非對照孔吸光值;R 為對照孔吸光值;N 為培養(yǎng)基碳源種類數(shù)。
式中:Pi表示第i 個非對照孔中的吸光值與所有非對照孔吸光值總和的比值,即Pi=(Ci-R)/∑(Ci-R)。
式中:ni是第i 個孔的相對吸光值(Ci-R)。
豐富度指數(shù)(S)指被利用的碳源總數(shù)目,即每孔(Ci-R)的值大于0.25 的孔數(shù)。
1.2.4 主成分分析(PCA)
Biolog-ECO 微平板由空白對照孔及31 種單一碳源孔組成,微生物通過每孔吸光值變化度來反映碳源的代謝特征。但這種多元的特征向量不易比較微生物間的代謝差異,因此利用SPSS 軟件將復配拮抗菌FP246 在不同培養(yǎng)時間下的每種碳源吸光值,通過降維的方式將多元特征向量吸光值變成2 個無關的主元向量PC1 和PC2,在二維空間比較不同微生物間的代謝差異。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多樣性指數(shù)及主成分分析采用240 h 土壤AWCD 值進行計算[18],繪圖使用Origin 2018 軟件。
由表1 可知,T1 處理煙草黑脛病的發(fā)病率為21.67%,與T3 處理差異不顯著,與T2 及T4 處理差異顯著。T1 處理煙草黑脛病的病情指數(shù)為9.45,與對照T4 處理差異顯著。T1 處理的防治效果為85.40%,略低于T3 處理,但優(yōu)于T2 處理。盆栽防效試驗表明,復配拮抗菌FP246 對煙草黑脛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高于單一拮抗菌YJC-4[7]。
表1 不同處理下煙草黑脛病的盆栽防治效果①Tab.1 Control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obacco black shank in pot experiment
由圖1 可知,隨著接種時間的增加,AWCD 值呈S 型變化趨勢。各個處理在0~24 h 的時間范圍內(nèi)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接種24 h 后,4 個處理AWCD 值的曲線斜率變大,在168 h 后趨于平穩(wěn)。比較各處理間AWCD 的最大值發(fā)現(xiàn):T3>T1>T2>T4,其中T3 處理與T1 處理之間的差值較小,但二者均與T2 處理間存在明顯差異。此外,清水對照T4 處理的AWCD 最大值顯著低于其他3 組處理。
圖1 不同處理根際土壤微生物AWCD 值的變化Fig.1 Variation of AWCD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AWCD 值變化幅度越大代表微生物的碳源代謝力越強、豐富度越大[19]。對復配拮抗菌FP246在不同接種時間下的AWCD 值進行主成分分析,從31 種因子中提取4 個主成分因子,其中PC1、PC2 主成分得分貢獻率分別為64.98%和30.33%,累計貢獻率為95.31%。對PC1、PC2 主成分的得分進行作圖(圖2)表明,接種72 h 的得分在第3 象限、與其他培養(yǎng)時間點距離較遠,表明碳源在72 h時與其他時間點的利用情況差異顯著。雖然96 h在PC2 軸上的得分略高于120 和144 h,但后者均位于第1 象限,且距離極為接近,同時二者得分在PC2 軸上與其他時間點的距離較遠,說明接種120和144 h 對微生物碳源的利用情況有顯著影響。而接 種168、192、216、240 h 的 得 分相近,說明Biolog-ECO 微平板在接種168 h 及以后,微生物對碳源的利用情況相似,且無明顯差異。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表明,在Biolog-ECO 微平板接種96~144 h時間段內(nèi),微生物對碳源的利用較為活躍,并與其他時間段存在顯著差異。
圖2 AWCD 值的主成分分析Fig.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AWCD
圖3 培養(yǎng)時間對根系微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incubation time on diversity index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圖3 表明,接種過程中,不同處理的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發(fā)生了變化。在接種72 h 后,T1、T3 處理的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shù)均高于T2、T4 處理,表明經(jīng)T1、T3 處理后的土壤微生物多樣性高于T2、T4 處理。在不同接種時間,McIntosh指數(shù)整體上為T3>T1>T2>T4,且同一時間點不同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隨接種時間的增加,McIntosh 指數(shù)呈上升趨勢,在168 h 后趨于平穩(wěn)。在接種96~240 h 期間,T1、T2、T3 處理的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shù)變化不大,而T4 處理先上升后趨于平緩。豐富度指數(shù)結(jié)果顯示,T1 和T3 處理均與T2、T4 處理存在顯著差異,并且在接種培養(yǎng)168 h 以后,各處理的豐富度指數(shù)趨于穩(wěn)定。
ECO 微平板含有31 種碳源,分別為胺類(苯乙基胺、腐胺)、糖類(β-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內(nèi)脂、D-木糖、I-赤藻糖醇、D-甘露醇、N-乙?;?D-葡萄胺、D-纖維二糖、葡萄糖-1-磷酸鹽、α-D-乳糖、D,L-α-甘油)、酚酸類(2-羥苯甲酸、4-羥基苯甲酸)、羧酸類(丙酮酸甲脂、D-半乳糖醛酸、γ-羥基丁酸、D-葡萄胺酸、衣康酸、α-丁酮酸、D-蘋果酸)、氨基酸類(L-精氨酸、L-天冬酰胺酸、L-苯基丙氨酸、L-絲氨酸、L-蘇氨酸、甘氨酸-L-谷氨酸)、聚合物類(吐溫40、吐溫80、α-環(huán)糊精、肝糖)[20-21]。通過測定不同碳源的平均吸光值,可以從側(cè)面反映微生物對各類碳源的利用情況。由圖4 可知,在接種96~240 h 期間,每個處理對糖類均有較高程度的利用,且均與T4 處理存在顯著差異。各處理在接種120 h 后,微生物對氨基酸的利用趨于穩(wěn)定,其中T3 處理利用氨基酸的程度略高于T1 和T2 處理。對羧酸類物質(zhì)的利用程度,T1處理在72~240 h 均高于其他處理,表明T1 處理利用羧酸類物質(zhì)的能力比T3 處理更強。隨著接種時間的延長,微生物對聚合物類物質(zhì)的利用整體上呈T2>T1>T3>T4。此外,各處理對胺類和酚酸類物質(zhì)的利用程度顯著低于上述碳源,但均高于對照處理。綜上,微生物對糖類、氨基酸類、羧酸類以及聚合物類物質(zhì)的利用程度較高,且對這4類碳源的利用在接種120 h后變化趨于平緩。
圖4 培養(yǎng)時間對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incubation time on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of microorganisms
Biolog-ECO 技術能快速反映微生物群落的特征變化[22]。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越高,其多樣性越豐富,則土壤微生態(tài)功能越穩(wěn)定。本研究中,與對照相比,各處理AWCD 值和群落多樣性指數(shù)均顯著升高??赡茉颍孩偻寥乐袪I養(yǎng)物質(zhì)豐富、適宜微生物的生長;②外源功能菌施入后大量繁殖,微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對微平板中的碳源利用能力增強,與劉輝等[23]研究結(jié)果一致。主成分分析可用點的位置直觀反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變化,并且樣品的得分與相似度呈反比[24-25]。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顯示,復配拮抗菌PF246 在接種120 h 和144 h 的得分極為相似,且與96 h 的得分接近。結(jié)合發(fā)病情況進行分析,在接入黑脛病菌96 h 后,黑脛病開始進入盛發(fā)期,增加土壤微生物對碳源的利用量,從而增強微生物的活性,豐富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此外,枯草芽孢桿菌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趨化性,可以促進其他物質(zhì)的合成。本研究中,T2 處理對氨基酸及聚合物的利用程度大于T1處理,與其他研究結(jié)果相似[26-27]。T1、T2、T3 處理后均能提高黑脛病的防治效果,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提高碳源的利用程度,可能是因為土壤微生物產(chǎn)生的代謝物質(zhì)能影響植物根系細胞的通透性,促進植物對水分和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并能誘導植物產(chǎn)生抗病性,從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減輕病害的發(fā)生[28]。
農(nóng)藥的使用會對土壤微生物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即使較低濃度也能引起微生物群落發(fā)生明顯變化[29-31]。楊琴[32]發(fā)現(xiàn)甲霜錳鋅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對土壤微生物的數(shù)量具有激活作用,可增加微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與T3 處理后的結(jié)果基本一致。農(nóng)藥處理后微生物多樣性增加,可能是由于農(nóng)藥對土壤環(huán)境結(jié)構(gòu)修飾后,改善了微生物的營養(yǎng)狀況,使土壤有機物質(zhì)更易被吸收利用,從而使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得以增加,但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①與單一拮抗菌YJC-4 相比,復配拮抗菌FP246 提高了煙草黑脛病的防治效果。②復配拮抗菌FP246 處理后增強了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謝能力,提升了微生物的豐富度。在接種培養(yǎng)96 h后,微生物對碳源的利用能力明顯升高。③3 個處理的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shù)、McIntosh 指數(shù)、Simpson 優(yōu)勢度指數(shù)、豐富度指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表明土壤微生物的種類、數(shù)量、群落多樣性增加。④土壤微生物對碳源的利用程度升高,特別是糖類、氨基酸類、羧酸類、聚合物類物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