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志清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后,各級黨委、政府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迅速掀起掃黑除惡的熱潮。河池日報社身為經濟欠發(fā)達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黨管主流媒體,充分利用掃黑除惡這場人民戰(zhàn)爭帶來的豐富新聞素材,全方位、多角度、高頻率報道,在全力助推掃黑除惡行動進展的同時,承擔起向廣大群眾,特別是法律知識匱乏、法律意識淡薄的邊遠農村地區(qū)群眾普法的重任,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在群眾心中根植法治的種子,助力少數民族地區(qū)在建設法治中國進程中不掉隊。
河池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北部,經濟發(fā)展整體水平不高,境內有壯、漢、瑤、仫佬、毛南、苗等世居民族,農業(yè)人口占比大,農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文化素質偏低,法制觀念淡薄等,導致社情較為復雜,團伙性勢力橫行鄉(xiāng)里、欺行霸市、非法高利放貸、經營黃賭毒、敲詐勒索等不法行為,嚴重影響社會法制化進程,成為掃黑除惡的重點內容。對此,承擔成風化人使命的河池日報,正充分利用掃黑除惡的契機,通過各種報道方式以案釋法,以直接、高效的方式向公眾普及法律知識,讓群眾的法律素養(yǎng)和“錢袋”同步“富起來”,從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掃黑除惡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河池日報社旗下相關媒體開辟多個專欄進行集中式報道,自2018年行動開展以來至2019年4月,河池市公安機關累計刊播新聞稿件800篇;派出記者與政法部門對接,及時跟進報道掃黑除惡行動成效,讓掃黑除惡新聞第一時間播發(fā),使其懲惡揚善教化功能最大化。
搶占高點,明辨是非,成風化人。從河池市政法機關查處的掃黑除惡案件來看,操縱賭博、暴力討債、“村霸”利用宗族勢力橫行鄉(xiāng)里、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敲詐勒索、欺行霸市壟斷經營等占比很高。這些案件的發(fā)生,主要是當事人對法律缺乏敬畏之心,或法律意識淡薄。而對于受害方和旁觀者,大多因為對法律的強制作用認識不清,即便是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也不敢尋求法律保護,以為忍氣吞聲就可以息事寧人。殊不知,這恰恰助長了地方黑惡勢力的囂張氣焰,最終為害一方。
河池日報在掃黑除惡報道中,直面社會丑惡,激濁揚清,采取豐富的媒體宣傳形式和載體,深耕本土,以案釋法,以澄清謬誤、明辨是非、成風化人為目的,在做好日常工作報道以外,著力對多起涉黑涉惡的典型大案從偵破到審判進行全程跟蹤報道。
由邱某、莫某棟等30人組成的犯罪團伙,2015年至2017年,通過在河池市宜州城區(qū)開設賭場,攫取大量非法利益,用于支持該組織的違法犯罪活動;為排擠競爭對手,通過送禮方式收買國家工作人員,為其開設賭場通風報信;爭強爭霸,實施聚眾斗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非法持有槍支……2019年1月22日,地方法院依法對該犯罪團伙進行一審公開宣判,30名被告分別被判處1年至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為讓廣大媒體用戶迅速了解這個曾稱霸一方的犯罪團伙受到法律嚴懲的大快人心消息,報社多個媒體從案件的偵破、案件開庭、宣判等環(huán)節(jié),全程跟進報道,盡可能還原該團伙從為害一方到覆滅的歷程。不少受害者看完報道后說,以前他們人多勢眾,怕被打擊報復,對他們的惡行敢怒不敢言,想不到在掃黑除惡斗爭中惡霸如此“不堪一擊”,今后看到不法行為一定大膽舉報!
河池市南丹縣大廠鎮(zhèn)砂坪屯46名村民依仗本屯地形交通優(yōu)勢,長期以來向附近廠礦企業(yè)及個體老板非法收取名目繁多的“環(huán)保費”“衛(wèi)生費”“過路費”等,涉案金額達100余萬元。2018年底,當地公安部門在掌握大量事實證據和涉案人員情況后,調集警力將該屯46名村民傳喚到案。2019年5月,這些村民因涉嫌敲詐勒索被移送審查起訴。該案件經報社多個媒體平臺報道后,河池公安系統通過在全市各村寨組建的治安管理QQ群、微信群分享轉發(fā),用這起較為常見的典型農村惡勢力敲詐勒索案告誡廣大農村群眾:“強龍壓不過地頭蛇” “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的“車匪路霸”做法,在法治社會絕對行不通,遲早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引領主流輿論,傳遞和諧平安正能量。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宣傳渠道多種多樣,有發(fā)放宣傳資料、張貼標語、發(fā)送提醒短信,以及在各政法部門自有媒體平臺發(fā)布消息、通告等等,但上述任何一種渠道,無論是從用戶量級、權威性、影響力來看,都無法與黨管主流媒體相提并論。如“昆明市孫小果案”曝光后,社會各方對其家人身份多有質疑,但一直未見相關部門回應,直到5月人民網發(fā)布《孫小果背后是誰,不應久問無果! 》的犀利評論后,孫小果家人的身份才被披露。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報社每天都有新聞見報上網上手機,配合公安機關發(fā)布征集案件線索公告、公開舉報電話,多角度宣傳專項斗爭的舉措和成效,營造濃厚的宣傳輿論氛圍,構筑了讓黑惡勢力無處逃遁的銅墻鐵壁。截至2019年3月,全市共打掉涉嫌惡勢力犯罪集團30個,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560名,轄區(qū)內命案、搶劫、搶奪、盜竊、賭博、毒品、涉黃案件全面大幅度下降,群眾安全感達96.14%,創(chuàng)歷史新高。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政法工作者強力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取得的豐碩戰(zhàn)果,同樣與我們主流媒體廣泛、深入的宣傳報道分不開。1944年3月22日,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文化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把報紙比作拿筆的文化軍隊,同拿槍的武裝軍隊同等重要。在這場掃黑除惡斗爭中,正是因為有了各級主流媒體與政法隊伍在行動上的同心共德、同頻共振,深度參與其中,使過去許多持觀望態(tài)度的受害者、知情人,放下心理包袱,堅信法律,紛紛通過各種渠道提供涉黑涉惡線索,舉報不法分子及其“保護傘”,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還社會和諧安寧。不少犯罪分子通過媒體看到全社會掃黑除惡的浩大聲勢,清醒認識到“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再抱有僥幸心理,最終選擇投案自首。這就是新聞的戰(zhàn)斗力。
掃黑除惡報道要發(fā)揮出高質量的普法功能,必須強化政治擔當、落實政治責任,克服認識認知上的不足,做到新聞報道幫忙不添亂,使其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以立德樹人、成風化人。以下是在實際報道工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避免對惡性案件的過度炒作。掃黑除惡報道少不了對各類案件進行報道,有的案情甚至觸目驚心。作為黨管主流媒體,我們要把握好報道的分寸,揭露丑惡不留情,花天酒地無度揮霍的負面情節(jié)點到為止,要體現我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能讓報道引起讀者、受眾不適,更不能成為教唆犯罪的“教材”。
清楚黑社會性質組織和惡勢力的界限,不要亂貼標簽,人為“拔高”和“降低”犯罪事實。今年以來,有些地方的部門將不遷墳的群眾、失獨家庭成員、醫(yī)生等列為掃黑除惡的摸排對象,有的將普通的偷雞摸狗、打架等也列為掃黑除惡案件。我們不能被這些不正確的做法誤導,要對標“國家標準”、與權威部門緊密溝通聯系,精心準確編發(fā)稿件。對于那些隨意突破掃黑除惡界限的現象,黨媒可以采訪或邀請權威部門、專家公開發(fā)表評論及時糾偏,以正視聽。
防止掃黑除惡舉報人、證人信息泄密。我們在采集、編輯掃黑除惡的音視頻、圖片、文字等材料時,了解或接觸到舉報人、證人的身份信息等,未經許可絕不能向外泄露相關內容,在報道中要善用“化名”等來保護消息來源、體現人文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