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朋程 胡 波 趙國興
(1.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8; 2.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8)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工程建設的需要,以及有限元分析和設計軟件的普及應用,空間網架結構在我國得到迅速發(fā)展,它受力合理、空間剛度大、制作安裝方便、造價較低,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大跨度的公共建筑中,如體育館、展覽館、大型商場、車庫、飛機庫等。
網架結構受力性能中類似板式結構,在混凝土結構中,板式結構可分為單向板和雙向板。在網架設計中,筆者發(fā)現(xiàn)網架的平面尺寸,長向尺寸和短向尺寸(即跨度)之比(以下稱長寬比),對網架的單向板性能影響明顯。當網架結構受力表現(xiàn)出較強單向板特性時,長向跨度方向上桿件通常為最小尺寸,而短向跨度方向上的桿件會非常大,會造成節(jié)點碰撞和大量使用較大的焊接球等問題,造成結構不合理。本文旨在通過一系列計算案例,找出網架的單向板/雙向板受力特性的分界長寬比。
網架的網格單元分為三大類:
1)交叉桁架體系:常見有兩向正交正放、兩向正交斜放、兩向斜交斜放、三向、單向折線形。
2)四角錐體系:常見有正放四角錐、正放抽空四角錐、棋盤形四角錐、斜放四角錐、星形四角錐。
3)三角錐體系:常見有三角錐、抽空三角錐、蜂窩形三角錐。
網架的支承情況一般有周邊支承、點支承、三邊或兩邊支承等形式。網架的選型主要根據(jù)工程平面形狀、尺寸、屋面荷載及構造以及材料供應情況等綜合分析確定。表1給出了各種支撐情況及平面形狀下適宜的網架類型[1]。可見,正放抽空四角錐網架為矩形平面適用性最為廣泛的網架形式,本文著重對四角錐網架在不同長寬比下的單向/雙向板性能進行研究探討。
表1 網架結構選型
在桿件有限元程序分析大規(guī)模開展之前,網架結構設計通常使用擬夾層板法[2]分析內力,可見鋼網架受力性能同板式結構。在混凝土板式結構中,板式結構根據(jù)長寬比分為單向板和雙向板。
根據(jù)彈性薄板理論的分析結果,當區(qū)格板的長邊與短邊之比超過一定數(shù)值時,荷載主要是通過沿板的短邊方向的彎曲(及剪切)作用傳遞的,沿長邊方向傳遞的荷載可以忽略不計,這時可稱其為“單向板”。
四邊支承的長方形的板,如長跨與短跨之比相差不大,其比值小于2時稱之為雙向板。在荷載作用下,將在縱橫兩個方向產生彎矩,沿兩個垂直方向配置受力鋼筋。
在板的受力和傳力過程中,板的長邊尺寸L與短邊尺寸B的比值大小,決定了板的受力情況。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第9.1.1條[3]規(guī)定:沿兩對邊支承的板應按單向板計算;對于四邊支承的板,當長邊與短邊比值L/B>3時,可按沿短邊方向的單向板計算,但應沿長邊方向布置足夠數(shù)量的構造鋼筋;當長邊與短邊比值介于2~3之間時,宜按雙向板計算;當長邊與短邊比值小于2時,應按雙向板計算。
在混凝土板式結構中,以長寬比2~3作為劃分單向板/雙向板的設計依據(jù)。那么鋼結構網架結構,整體形態(tài)為板式結構,但構件為格構式桿件,在長寬比超過多少數(shù)值,表現(xiàn)為較強的單向板性能,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對于空間網格屋蓋結構的跨度劃分為:大跨度為60 m以上;中跨度為30 m~60 m;小跨度為30 m以下[1]。本文取30 m中小跨度和75 m大跨度2個案例分析,在跨度B不變的同時,通過改變長邊尺寸L,研究長寬比L/B與網架單向/雙向受力特性之間的規(guī)律。
計算實例相關參數(shù)定義如下,約束為周邊簡支,模型平面見圖1。
1)荷載取值:屋蓋恒荷載0.5 kN/m2;活荷載0.5 kN/m2;馬道及設備0.5 kN/m2。
2)桿件材料:鋼材Q235。
3)桿件截面:桿件采用60.0×3.5,75.5×3.75,88.5×4.0,114.0×4.0,159.0×5.00,159.0×7.00,180.0×8.0,219.0×12等常用規(guī)格。
4)計算方法:設計采用浙江大學MSTCAD2016滿應力自動選取截面。
5)單向板受力性能衡量指標:長寬比L/B,截面比A2/A1(短跨/長跨下弦最大桿件截面比)。
網格尺寸為3 m,網架厚度1.8 m。
從表2和圖2計算結果來看,當網架跨度較小(30 m)時,長寬比小于1.2時,網架兩個方向桿件截面比較接近,表現(xiàn)為雙向板受力特性,當長寬比為1.2時,長短向截面尺寸開始差異較大(3倍),當長寬比大于1.2時,長向下弦桿基本為構造尺寸的60×3.5,拉力完全由短向跨度方向弦桿承擔,表現(xiàn)為完全意義上的單向受力特性。
表2 30 m(B=30m)跨度網架計算結果
表3 75 m(B=75 m)跨度網架計算結果
網格尺寸約4.2 m,網架厚度4.5 m。
從表3和圖3計算結果來看,當網架跨度較大(75 m>60 m)時,長寬比L/B<1.2時,網架兩個方向桿件截面比較接近,表現(xiàn)為雙向板受力特性,當長寬比為1.2時,長短向截面尺寸開始差異較大(2.66倍),當長寬比L/B>1.2,在1.3~1.5時,長短向截面尺寸差異增大到4.2倍~5.8倍,當長寬比L/B>1.5時,長向下弦桿基本為構造尺寸的75.5×3.75,拉力完全由短向跨度方向弦桿承擔,表現(xiàn)為完全意義上的單向受力特性。
項目位于貴州省湄潭縣,為體育館屋頂鋼結構。網架平面尺寸為141 m×72 m,當僅采用一圈周邊支承時(見圖4),長寬比為2,計算發(fā)現(xiàn)網架內力僅由短跨度方向桿件承擔,其中長方向下弦桿件大部分截面僅為75.5×3.75,而短向下弦最大桿件截面達245×20,表現(xiàn)出強烈的單向板受力性能。由于單向桿件較大,網架節(jié)點出現(xiàn)大量焊接球節(jié)點。為改善結構受力性能,在體育館、訓練館和游泳館分界處混凝土柱頂,增置了2排中間支座(見圖5,□符號示意支座位置),增加支座后的方案,下弦最大截面僅為180×12,且兩個方向截面基本接近,表現(xiàn)出雙向板受力特性,更加經濟和合理。通過增加兩排中間支座,實際上起到將一塊單向板劃分為3跨連續(xù)雙向板的效果。
該體育館屋蓋采用網架結構,網架平面尺寸為75 m×89.8 m,長寬比L/B=1.2(見圖6),通過計算分析,網架下弦短跨最大截面將達到245×16,上弦達到245×20,而長跨方向下弦截面最大為180×12,與表3相符,兩向截面相差較大。為改善結構整體受力性能,減小短向桿件截面,在上弦平面內增加斜向杠桿,形成類似三向網格的效果(如圖7所示)。改進后的方案,網架短向桿件截面最大僅為219×14,兩向桿件截面差距大幅減少,整體受力的雙向板特征明顯增強。
通過對30 m中小跨度和75 m大跨度網架不同長寬比的案例計算,得到如下結論:網架長寬比小于1.2時,網架的表現(xiàn)為雙向受力特性;長寬比L/B在1.2~1.5時,網架雙向截面比值隨長寬比增大而增大;當長寬比L/B>1.5時,長邊方向受力桿件基本為最小的構造桿件,下弦短向弦桿截面較大,表現(xiàn)為完全的短跨單向受力。
本文計算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相對于混凝土結構,網架這種格構式板式結構的單向/雙向板受力特性的分界點,對于長寬比變化更為敏感。需要注意的是,當平面網架單向受力明顯時,結構內力主要由短邊方向桿件承擔,會造成單跨方向桿件較大,進而給節(jié)點設計和碰撞分析造成困難,影響結構的經濟性。
在建筑結構屋蓋結構概念方案選型中,需關注長寬比給網架設計帶來的影響。當不合適長寬比時,仍然采用網架方案時,本文結合2個實際工程項目,給出了改善雙向受力性能的方案。
注:對本文做出貢獻的還有曹志毅,在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