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地球上有70%的面積是水的世界,水使人類得以生存和生活。在人體內,水分大約占到體重的60-70%。體內發(fā)生的一切化學反應都是在介質水中進行的。同樣,從古到今,人們的健身健康,傷病恢復也離不開水,水中運動不僅是體育中的基礎大項,而且簡便易行、效果頗佳,是提高體能、治療康復的重要手段。
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功效和價值,與其自身的各種特性緊密相關,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浮力。
人在水中,身體不難感受到一種向上托舉的力量,即浮力。這是因為水與人體在質量上有差異,前者為1,后者則為0.97。由于質量輕于水,人只要放松地平躺于水上,自然會像船一樣飄浮起來。
水讓物體“失重”的特性給許多生物的活動帶來極大便利。世界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鯨魚在陸地上寸步難行,可在水中卻輕盈自如。人在水中,也一改陸上那樣腳踏實地,主要用下肢和軀干力量維持體重的行進方式,不僅使身體負荷大大減少,還可以像魚類一樣無根基地懸浮而行。借助水的支撐和托舉,人們實施各種動作,擺出俯仰側臥等姿態(tài),也變得省力容易。
同樣,這一特性也給人們的傷病治療康復帶來幫助。如,許多老年性關節(jié)炎患者、骨科傷病者、術后康復者,特別是運動障礙患者在陸上活動很困難,如不及早進行肢體運動,又會影響功能恢復,此時就可以將他們引入水中來運動。
人進入水中,尤其是深水區(qū),會感到呼吸難度比陸上大。這是因為此時水對人體空腔的壓力變大,人體要投入更多的肌肉力量,才能擴張開空腔,保障吸入必要的氧氣。而且,水的壓力不僅來自四面八方,還會從頭到腳逐漸增大。
這一特性可以廣泛應用于身體康復和運動健身之中。在臨床醫(yī)學中,為了消除肢體,特別是下肢的水腫,促進血液循環(huán),把多余的體液從腳部逐步擠壓回心臟,往往會采用逐步加壓的方式。水的壓力可以輕易且較快地達到這個效果,這也是我們常把此類病人放入水中的原因之一。
與常人和大部分陸上運動員相比,游泳運動員的肺活量都很大,這也要歸功于水的壓力的長期作用。此外,這一特性還對鍛煉人體的心血管等系統(tǒng)有很好的功效。
水是一種富有個性、很有張力的物質,輕輕地撫摸它,覺得柔弱無骨,幾乎感覺不到什么反作用力,如果猛烈快速地拍擊它,它則讓手像碰到玻璃一樣生疼。這種能量被人們稱為阻力,讓人類的水中運動有了對立面,進而有了斗志和生機,同時也是用來提高體能、康復身體的有力武器。
比如在健身和康復中,為了鍛煉肌肉或恢復肌肉的收縮功能,常要做抗阻訓練,阻力就是運動負荷。為獲得它們,在陸上往往要利用自身體重,或者杠鈴、啞鈴、拉力器、皮帶等器具,但到了水中,無需那樣復雜的硬件,水就會讓人們享有得天獨厚的阻力,無論朝哪個方向運動,相應的反作用力都會自然出現(xiàn)。
常見的水中阻力有兩種:一是迎面阻力。這與肢體朝著運動方向的橫截面積相關,面積越大,阻力也越大。如拿著一塊板子在水中平掃與橫掃,所受到的阻力是大不一樣的。二是形狀阻力,物體形狀不同,產生的阻力也不同。水中動物和潛艇大多生成或制成流線型或水滴狀,都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形狀阻力。
不過,按照物理學定律,可以利用阻力獲取與之相反的推進力,像小船劃槳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或者利用壓力差取得動力,飛機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從地面升空的。飛機像鳥一樣有雙翼,然而飛機的升空不是像鳥那樣靠雙翼拍動,而是靠氣流運動。機翼的上邊是有弧度的,下邊是平的,氣流碰到它時會分開,再到機尾匯合。在氣流分開時,機翼上下的流速是不一樣的,快速氣流對機翼的作用力小,慢速氣流則作用力大,如果上快下慢,這種力差就會讓飛機有了升力。
人在水中運動,總是把手指并攏,手心對著劃水方向,獲得盡可能大的阻力,借此獲取與此相反的更大推進力,驅使身體前行。其行進的路線往往不是直線,而呈S型,這也是利用了阻力—升力的原理。
總之,無論是在訓練中,還是在體能康復中,都可根據(jù)水的這一特性,有針對性地增加或減少阻力,來達到特定的目的。比如,為了游得更快,要盡量讓自己的身體和動作姿態(tài)保持流線型,以減少水中的形狀阻力。
水的特性為人們鍛煉身體、增強健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與競技體育的分類有所區(qū)別,這里所說的水中運動和適用人群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一,游泳。這是最為廣大民眾接受,也最為普及的運動形式,適合于男女老少不同人群。它的全面健身效果,尤其是對心肺系統(tǒng)和肌肉系統(tǒng)的強健效果十分明顯,只要學會一種泳姿,哪怕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側泳、“狗刨”,也同樣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
二,水中運動。其中最為常見的有水中娛樂、行走、有氧操、騎單車、太極、排球、水球等,種類繁多,有集體項目,也有單人項目,可以根據(jù)不同需要,專門和不斷地變化和設計。在國外,有五花八門成熟的水中運動項目。比如特為中老年人編排的水中課程,專門為孕婦產前設計的水中課程,還有為肥胖者開設的減脂塑型運動,其作用部位、各種動作和運動強度富于個性化和針對性。
三,水療。它以傷病的治療與康復為主要功用,也同樣適用于大眾預防傷病,強身健體。實際中二者往往交叉應用,較為常見的有:
借助水溫的水療。這是利用了水的熱傳導比空氣快,體內熱量散發(fā)也容易實現(xiàn)的特性。這種水療根據(jù)水溫分為這樣幾種:冰冷水療,水溫在15-20度;涼水水療,水溫21-30度,一般的泳池水溫都在這個范圍;溫冷水療,水溫31-36度;溫水水療,水溫37-38度;熱水水療,水溫38-39度;高溫水療,水溫40-50度;變溫水療,冰冷與高溫交替進行。
借助水深的水療。由于水的深度不同,浮力和壓力也不同,因而根據(jù)需要,讓身體的特定部位浸泡于水的不同深度中,會產生緩解疼痛腫脹,或經(jīng)受鍛煉等多種效果。
借助于水中器械的水療。常用的器械有劃水板、阻力板、浮力套、臂圈、腳蹼、打腿板等。通過它們可以制造各種浮力、壓力或阻力,獲得不同的治療康復和健身效果。
從臨床實際來看,水療對于運動傷病有著頗為廣泛的適用范圍和不錯的效果。比如,關節(jié)性傷病的治療恢復通常要經(jīng)過五個階段,一是消炎止痛,二是恢復關節(jié)的活動度,三是恢復關節(jié)力量,四是恢復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五是恢復關節(jié)的正常功能。水療在這五個不同的階段均可發(fā)揮作用。而且由于水的按摩、溫度等獨特作用,水療在下肢的減痛消腫等方面往往優(yōu)于陸上的物理治療?;颊咴S多在陸上不敢做的動作,在水中可以安全放心地去做,如術后行走、跑步,甚至跳躍,這對于消除患者怕痛的心理陰影,提升戰(zhàn)勝傷病的自信心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