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偉 金桓宇
摘 要:家風,是一個家庭精神品貌的寫照,也是一個社會價值導向的縮影。中華傳統(tǒng)家風文化折射出中國人民深刻厚重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文化精髓。黨的十八大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在治國理政偉大實踐中的獨特作用,多次從戰(zhàn)略高度就家風與政風、家風與教育、家風與廉政、家風與家庭等問題展開重要論述,倡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新時期家風建設,為新時代構(gòu)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提出了重要遵循。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觀的豐富內(nèi)涵,應從中國治道、中國價值、中國經(jīng)驗和家國情懷四重維度來全面把握。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價值維度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1.005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9)01-0023-04
家風,也稱門風,門聲,是中國民間道德教化的重要載體,集中反映了家庭或家族在繁衍生息、薪火相傳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生活作風、價值導向和行為準則。以馬克思主義家庭觀指導家庭文明建設、促進干部群眾形成良好家風,是我國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史中一以貫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黨的十八大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在社會主義家庭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戰(zhàn)略高度提出了“緊密結(jié)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1]的任務和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強調(diào),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2] ,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日常化、具體化、生活化確立了方法論指導。從理論層次上看,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觀是以下四重維度的高度統(tǒng)一。
一、家風與政風:以上率下的中國治道維度
強調(diào)以家風促黨風、政風、社風,是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觀的首要特質(zhì)。縱觀世界政治發(fā)展史,政通人和、天下大治,是古今中外政治家的普遍訴求。對于有著豐富王朝興衰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中華文明而言,鏡鑒和研究國家治理經(jīng)驗的“治世之道”,一直是歷代領導者孜孜以求的為政指歸。早在《禮記》中就有“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 [3] 的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全面總結(jié)古往今來王朝更替的教訓,命魏征等大臣編撰了以研究治道為核心的《群書治要》,宋神宗為了“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司馬光等人主編了《資治通鑒》。此后中國政治史中關于治道的歸納總結(jié)不斷深化,積累了諸多寶貴經(jīng)驗,其中,對治道與家風關系的研究尤為引人矚目。根據(jù)《辭?!返亩x,家風“指一家的傳統(tǒng)作風、風尚”。[4]“家”的古義和居所、房屋有關,后引申為分封制下的一定政治范圍,“家,凥也……牗戶之間謂之扆,其內(nèi)謂之家。引申之,天子諸侯曰國,大夫曰家。凡古曰家人者,猶今曰人家也” [5]。而風,很早就有風行教化之意,“風之用大矣,故凡無形而致者皆曰風?!对娦颉吩唬骸L,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6]家風一詞,最早見于西晉潘岳所作的《家風詩》,用以歌詠祖德,稱美家世。中國傳統(tǒng)家風的形成過程,多為家中的長輩(一般為父親、兄長)以身作則,對宗族子弟言傳身教,進而代代傳承,積善成德,因此家風也稱作“父風”、“兄風”。在家國同構(gòu)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這種邏輯生成序列放大到一國、一朝之中,即演變?yōu)樯顼L民風的好壞取決于國家或統(tǒng)治階級或上層領導者的政風和作風。和西方基于人都是自私利己的“經(jīng)紀人”或“理性人”而設計的對領導者分權制約模式不同,領導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僅僅具有社會治理的工具性意涵,還具有社會風化導引的道德性意涵。如孔子所云:“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8] “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9]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傳統(tǒng)中,領導者在道德操守上嚴于律己、率先垂范是天下大治的首要前提。也即孔子所打的比喻“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0]
黨員干部在家庭文明建設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是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觀的重要內(nèi)涵?!凹彝ゲ恢皇侨藗兩眢w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11]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各項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風政風,是凈化政治生態(tài)、端正社風民風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黨員干部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存在著現(xiàn)實社會關系的一個個具體的人,黨員干部的家風問題絕不僅僅是一人一家之私,而是關乎全社會風成化習、果行育德的道德根基。為此,習近平多次強調(diào)要牢牢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先禁己身而后人,打鐵還需自身硬”。[12]黨員干部家風腐化墮落,黨性原則很難得到堅守,反之,黨風政風軟弱渙散,良好家風也很難在社會形成氛圍。對此,習近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表現(xiàn)在基層,根子在上層,上面害病,下面吃藥”,[13] ,“各級黨委(黨組)要重視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把它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定期檢查有關情況?!?[14]以上論述,為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定下了以上率下、綱舉目張的主基調(diào)。
馬克思主義家庭觀認為,家庭的本質(zhì)是一種社會關系,現(xiàn)代社會“是純粹以個體家庭為分子構(gòu)成的一個總體”。[15]家庭是社會肌體的最小細胞,家風是政風社風的微觀切片。唐代名相張九齡在《千秋金鑒錄》中感喟,“治國之道,實由家治也”。[16]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17]良好家風是涵養(yǎng)黨風政風民風的源頭活水。從端正社會風氣的角度強調(diào)領導干部家風對于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促進作用,是新時代習近平家風建設觀的重要價值旨歸。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之所以能夠受到人民的愛戴、百姓的擁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幾近苛刻”的紅色家風感染了一代人的價值觀。也正是基于馬克思主義家庭觀傳承的這種“紅色基因”,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18]
二、家風與家教:潤物無聲的中國價值維度
強調(diào)家風的教育引導作用,是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觀貫穿始終的主線。在各種重要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良好家風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19]“家長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用正確行動、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教育引導孩子”。[20]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以良好家風教育子女,涵養(yǎng)品德,是“中國式人格成長”的一大特色。我國古代的《周易》卦辭中就有“正家而天下定矣” [21]的表述,對此,漢代陸績注解為,“圣人教先從家始,家正而天下化之,‘修己以安百姓者也”[22]。所謂“富貴茍求終近禍,汝曹切勿墜家風”。[23]不墜家風是開展家教的目的,不輟家教是延續(xù)家風的手段。千百年來,在家風潛移默化地濡染和教育下,無數(shù)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以涵養(yǎng)家風為價值原點,修身齊家,自強不息,塑造了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民胞物與的獨特精神品格。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德家風中來浸潤涵育,是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背景下社會主義家庭文明建設的一大發(fā)展創(chuàng)新。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寓居其中的人們涵養(yǎng)心靈、守望道德的棲息之所,而每一個家庭的道德風氣則凝含著國家或社會整體的倫理形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施文化強國戰(zhàn)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而廣大家庭的家風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的重要抓手。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diào)要“緊密結(jié)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24],“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25]。近年來,在全國文明家庭評選表彰、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等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中,涌現(xiàn)出一批敬老孝親、愛國愛家的道德楷模,他們所展現(xiàn)的崇高家德家風,代表了新時代中華家文化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鮮明、最生動的體現(xiàn)。
從比較研究的視域來看,通過家庭教育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融入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和精神世界,已成為許多國家進行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切進門徑。19世紀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有句名言,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掌握在母親手中。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認為,“誕生于基督教禁欲主義的精神”成為資本主義主流價值的標志,是清教倫理核心價值觀從它原初的社會承擔者——禁欲主義新教各教會與教派,“擴展到了另一個載體群:新教徒家庭”,[26]通過這一新載體,新教的核心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得以代代相傳。阿拉伯國家非常重視對家族后輩的阿拉伯文化傳統(tǒng)和伊斯蘭文化教育,“《古蘭經(jīng)》從小就必須倒背如流,阿拉伯的古典詩歌和歷史要熟記在心,并時刻牢記老一輩的傳統(tǒng)美德”。[27]當今世界,不同價值觀之間交流互鑒、滲透碰撞已經(jīng)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講好、傳播好中國的家庭故事、家庭文化、家庭道德,不僅能夠向世界充分展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能夠有利于建構(gòu)當代中國家庭健康、和諧、文明的國際文化形象,對推動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
三、家風與廉政:鏡鑒古今的中國經(jīng)驗維度
強調(diào)通過家風建設筑牢反腐敗的精神防線,是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觀鮮明的實踐指向。在中紀委十八屆六次全會上,習近平高屋建瓴指出,“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28]為家風建設助力反腐敗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此外在多種場合,習近平在論述反腐倡廉工作時反復強調(diào)了家風建設對于筑牢領導干部“不想腐”精神防線的重要作用。在涉及選拔任用干部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他引用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的家訓告誡黨員干部要謹慎用權,戒驕戒躁。[29]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高度評價胡耀邦同志對自己和家人的嚴格要求,“共產(chǎn)黨人是給人民辦事的,不是給一家一族辦事的” [30]。在中央政治局專題民主生活會上,他聯(lián)系相關腐敗案件的深刻教訓,提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 “對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要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提醒、堅決糾正?!盵31]總書記如此關注家風建設對于反腐敗斗爭的重要作用,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xiàn)實背景。據(jù)中紀委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網(wǎng)站公布的數(shù)據(jù),自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共有34名部級以上領導干部被中紀委通報紀律處分,其中,有62%的案件違紀涉及領導干部的親屬、家屬。“一人當官、全家腐敗”的案例屢屢見諸報端。有的利用手中權力幫助配偶子女經(jīng)商辦企業(yè),承攬工程、操縱項目,攫取巨額經(jīng)濟利益;裙帶關系在領導干部這棵“大樹”底下瘋狂聚斂錢財。觸目驚心的腐敗大案要案背后,貪腐家庭的家風不正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
中國數(shù)千年的吏治發(fā)展史證明,官員家風往往是其作風的反映。家風與官風、政風往往成正相關的變化關系。防范腐敗最堅固的一道防線,往往在于“家門之風”這第一道防線。大文豪蘇軾幼年時,其母程氏給他講東漢名臣范滂舍生取義的故事,蘇軾問母親:“軾若為滂,母許之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32]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蘇軾、蘇轍兄弟宦海沉浮始終不墜家風,終成千古文人立德立言的典范。晚清名臣林則徐自幼家境寒苦,但其父林賓日非常重視家風教育,為其取名“則徐”,就是寄意他效法為官清正的福建巡撫徐嗣曾。后來林則徐果然青出于藍,成為了腐朽的晚清官場少見的廉吏能臣,其“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訓更是被世人廣為傳頌。相比這些清官廉吏,歷史上因縱容家族成員腐化墮落而身敗名裂的案例也發(fā)人深省。西漢名臣霍光早期為官耿介嚴謹,辦事公允無私,但隨著權力和威望日益增強,個人私欲逐漸膨脹,對妻子和霍氏子弟不加約束,治家無方,終于導致在其身故之后全家受誅。北宋宰相寇準早年間敢于進諫,善斷大事,然而晚年寇準逐漸開始生活腐化,其后代也紛紛效仿其驕奢淫逸的生活習慣,最終導致身敗名裂。對比今日黨和國家反腐敗的嚴峻形勢,貪官家風的不良影響同樣發(fā)人深省。據(jù)央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披露,有13名家庭成員涉案的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蘇榮面對記者的采訪,回憶自己曾心虛到不敢看電視節(jié)目《家風是什么》;全國人大環(huán)資委原副主任白恩培縱容妻子借助自己的職權大肆斂財,在其腐敗之路上,家屬扮演了及不光彩的角色;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家風敗壞”,父子聯(lián)手構(gòu)建“商業(yè)帝國”,平時家中燒香拜佛,以求平安……對比古今廉吏和貪官家風的云泥之別,習近平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的諄諄告誡顯得越發(fā)緊要,“各級領導干部要教育親屬子女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明白見利忘義、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為全社會做表率。”[33]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打虎拍蠅”的反腐敗高壓態(tài)勢下,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不敢腐”、“不能腐”的目標初步形成,而要想達到“不能腐”的更高階段,鑄牢優(yōu)良家風的精神長城就成為了構(gòu)筑反腐敗體系的關鍵一環(huán)。
四、家風與家庭: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維度
把實現(xiàn)家庭夢融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是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觀的堅定情懷?!皞鹘y(tǒng)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34]。涵養(yǎng)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不僅關系到一個家庭、家族的興衰,更關系到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未來的和諧穩(wěn)定與發(fā)展繁榮”。[35]一方面,“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另一方面,“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家庭夢才能夢想成真”。[36]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諧共振,展現(xiàn)了新一屆黨中央不忘初心的歷史自覺。
在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觀中,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家國情懷始終是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國人歷來講求精忠報國,革命戰(zhàn)爭年代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大家后小家、為大家舍小家,都體現(xiàn)著向上的家庭追求,體現(xiàn)著高尚的家國情懷”。[37]中華文明中所蘊含的獨特家國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滄桑家國歷史命運、深遠家國文化傳統(tǒng),構(gòu)成了中國家庭與中國社會獨特的生成和作用邏輯。誠如孟子所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38]在家國同構(gòu)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宗法血緣為紐帶聯(lián)結(jié)的中國家庭具有著類似西方宗教屬性的社會功能。從《論語》的“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39],到《禮記·大學》的“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 [40] ,從漢代霍去病的“匈奴不滅,無以家為”,[41]到清代魏象樞的:“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教化既行,在家則充前裕后,在國則端本澄源”。[42]中華文明語境下的“家”與“國”總是呈現(xiàn)出“同心圓”式的關聯(lián)圖景,家庭倫理道德始終是社會倫理道德的價值之軸,也即王國維所言,“古之所謂國家者,非徒政治之樞機,亦道德之樞機也”。[43]面對從古至今中國家風與中國國運的深刻內(nèi)在聯(lián)系,習近平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jīng)濟社會如何發(fā)展”,“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44]只有廣泛動員起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奮斗熱情,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才能夠匯聚起磅礴的力量。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經(jīng)奏響了中國發(fā)展崛起不可逆轉(zhuǎn)的時代強音,積聚起千家萬戶為之昂揚奮斗的不竭之勢。從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高度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家風建設戰(zhàn)略部署,至少應從以下幾方面重點著力。一是通過大力弘揚革命先輩的紅色家風,筑牢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前仆后繼的“英烈門風”是教育廣大青少年樹立共產(chǎn)主義理想、抵御各種不良思潮最為生動有力的教材。習近平多次提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強調(diào)要“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45]也正是因為紅色家風具有不可撼動的精神感召力,一些敵對勢力在近年來開始有針對性地鼓動起抹黑革命英雄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其真實目的在于擾亂人們的思想,瓦解具有共同價值觀的歷史記憶,這不得不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二是通過深入挖掘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良家風,承揚時代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守望本民族家風文化世代傳承的堅韌與執(zhí)著,是中國文化主體性的重要體現(xiàn),是我們在國際間文化軟實力較量博弈中站穩(wěn)腳跟的渾厚內(nèi)力,是我們堅定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鏡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現(xiàn)在,因此“建設和弘揚新時代家風文化,重視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46]在新時代歷史語境中具有無可替代時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三是通過充分發(fā)揮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群團組織在建設家風中的重要作用,解決突出問題,形成社會風尚。群團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大實踐創(chuàng)舉、一大政治優(yōu)勢,發(fā)揮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新時代以家風促政風社風民風的重要抓手。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diào)群團工作對于家風建設的重要作用,在同婦聯(lián)同志談話中指出“要注重發(fā)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47]在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特別強調(diào)“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把家庭文明建設擺上議事日程。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等群眾團體要結(jié)合自身特點,積極組織開展家庭文明建設活動”。[48]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相關部門也要發(fā)揮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指導、督促作用,以表彰家庭美德肯認家風,以解決家庭困難保障家風,以引導家庭新風發(fā)展家風,在全國上下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良好社會風尚。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指出,無論世情、國情、黨情如何深刻變化,“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49]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全面理解習近平家風建設觀的豐富意涵,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家庭文明建設的發(fā)展方向,有助于鞏固中華民族團結(jié)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凝聚起推動社會前行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19][24] 習近平.在2015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5-2-18(1).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17][40] 陳戍國.禮記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4.
[4] 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5][6]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
[7][8][9][10][18][25][38][39] [宋]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1987.
[11][33][34][36][37][44][45][48]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