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天險臘子口時,紅軍缺乏繩索,把綁腿連接起來,攀上懸崖。綁腿還有救護作用,粟裕將軍年輕時有一次被機槍擊中手臂動脈,鮮血狂噴,警衛(wèi)員臨危不亂,扯下綁腿奮力扎在他的傷口將血止住……
軍裝、綁腿、草鞋,身后再背一個竹斗笠,這幾乎成了人們心中最熟悉的紅軍戰(zhàn)士形象。而這些記憶中的經典紅色意象,承載著一段段血雨腥風的歲月,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竹斗笠——最鮮活的紅色意象
在福建省長汀縣博物館里,陳列著當年紅軍斗笠廠印制“工農紅軍”四個大字的鑄鐵模片和當時使用的桶和剪刀等工具。
1929年3月11日,紅四軍從江西首次進入閩西。3月14日,長嶺寨圍殲戰(zhàn)打響,當日長汀縣城解放,閩西第一個縣級蘇維埃紅色政權建立。
長汀地方黨史專家賴光耀介紹,長汀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紅四軍在大量手工作坊的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根據部隊之需建了幾十家為部隊服務的軍需工廠,其中就有紅軍斗笠廠。
1932年冬,紅軍斗笠廠支書廖二子聽到有紅軍戰(zhàn)士抱怨,生產的尖頂斗笠既笨重又不好攜帶,使用也不方便,還經常劃破衣服,不適應戰(zhàn)斗生活需要,就立即召集技術骨干,進行技術革新。“原本尖尖的笠頂,被改為纏藤的平頂,竹片夾邊改為竹篾纏邊,竹葉原料再加一層油紙原料,斗笠面上還刷上桐油并印上‘工農紅軍四個大字,笠面左右兩邊各刷上一個鮮艷的紅五星?!辟嚬庖f。
1933年秋,紅軍斗笠廠從家家戶戶會做斗笠的長汀南山謝屋村等招收100多名工人,產量迅速增加。僅1934年長征前九個月,工人們就日夜兼程地生產了超過20萬頂斗笠,確保紅軍將士和赤衛(wèi)隊員人人都有一頂“紅軍斗笠”。
草鞋——不可缺少的戰(zhàn)略物資
與斗笠相比,草鞋是長征期間紅軍更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爸挥胁菪@種容易就地取材,制作簡單的廉價鞋子才能使紅軍在當時的環(huán)境條件下,翻山越嶺不斷遠征。”長汀縣南山鎮(zhèn)中復村義務紅色講解員鐘鳴說。
當年紅軍機關報《紅星報》就曾專門刊登過題為《怎樣解決草鞋問題》的文章,文中描述,紅軍開始長征時,由于準備不充分,不少戰(zhàn)士赤腳行軍,導致頻頻生病。此文還要求把解決部隊的草鞋提到重要位置,以減少病員,鞏固紅軍戰(zhàn)斗力,并提出了解決草鞋的具體辦法。
“紅軍想盡各種辦法就地取材,采用稻草、麥秸、玉米秸、烏拉草等材料,手工編織制作鞋子。雖說鞋底不耐磨,然而在那個艱苦的年代,這種鞋子卻成了戰(zhàn)士的必備品。”鐘鳴說。
紅軍從長汀出征前,蘇區(qū)百姓日夜加班加點趕制草鞋?!按螂p草鞋送紅軍,表我百姓一片心。親人穿起翻山嶺,長征北上打敵人”,這首歌謠是紅軍與蘇區(qū)百姓魚水情深的歷史見證。
2016年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羅炳輝傳》,對松毛嶺保衛(wèi)戰(zhàn)和紅九軍團從長汀中復村出發(fā)的史實進行了詳細的記載,其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描寫:“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干部挑來一擔布鞋、草鞋,有許多鞋上還沾著泥巴,顯然是剛從腳上脫下來的。他們說,鞋來不及做了,把這些穿過的鞋拿去吧,行軍打仗少不了它呀?!?/p>
除了草鞋,還有棉鞋??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軍得到美械裝備,鳥槍換炮,包括穿上了翻毛大皮鞋,但似乎并不合腳。74師師長張靈甫曾抱怨:“美制軍鞋穿著很打腳,士兵長途行軍全部起了水泡,更嚴重的是捂出了腳氣。”他對解放軍的棉鞋倒是很欣賞,認為“共產黨軍隊的棉鞋既保暖,又透氣,而且還不會打起水泡”。
綁腿——最耀眼的裝備之一
據史料記載,1929年3月,紅四軍在長汀的第一套軍服除了軍帽、上衣、褲子之外,還有一副綁腿?!伴L距離行軍,一天下來血液都下積到腿部,雙腿就會酸痛不已,打上綁腿,促進血液回流,能有效減輕腿部酸痛?!遍L汀縣博物館講解員鐘佩璇說。
鐘佩璇介紹,山區(qū)多尖利巖石、多荊棘茅草、多蟲蛇叮咬,綁腿還有保護腿部的作用?!爱敃r紅軍主要都是依靠徒步行軍,所以綁腿也就成了紅軍不可或缺的個人重要裝備?!辩娕彖f,“綁腿的作用很多,比如緊急情況下可以當作繃帶包扎傷口或作為三角巾固定骨折部位,幾根綁腿連接起來可以作為繩索來用?!?/p>
1934年10月初,瑞士籍英國傳教士勃沙特在貴州被轉戰(zhàn)中的紅六軍團當作“間諜”扣留。其后他隨同紅六軍團一起參加了長征,并于1936年4月獲釋。根據這段經歷,勃沙特撰寫了回憶錄《神靈之手》,這是迄今發(fā)現的第一部向西方世界介紹紅軍長征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書中有個細節(jié):“(一個青年農民)參加紅軍后,紅軍先給他發(fā)了一件高領的藍上衣,一條像睡褲一樣肥的褲子,一雙草鞋,一頂有帽檐的紅軍帽和一把大刀。新兵馬上就需要自己學會打草鞋和打綁腿?!?/p>
確實,紅軍戰(zhàn)士每天必做的兩件事情,就是打草鞋和打綁腿。綁腿起源于歐洲,拿破侖麾下的法國軍隊曾經大規(guī)模裝備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尤其重視綁腿,因為擅長奔跑,而且多在山地作戰(zhàn),綁腿可以有效地防止腿部被荊棘割傷,同樣也可以防止蚊蟲鉆進褲腿里面,有效提高行軍效率。
打綁腿,很有講究,太緊了會勒得腿疼,血液運轉不暢,松了,跑著跑著就掉下來,豈不誤事?史載,一些老兵在實踐中發(fā)明了更有效的打法,使用兩副綁腿,一副打在小腿較細的部位,另一副將小腿剩下部分包住。這種打法不但實用而且美觀,讓小腿看起來幾乎一樣粗細。
綁腿還有其他作用。楊成武將軍在飛奪瀘定橋的回憶中說,當時天降大雨,道路濕滑,有人跌倒,又有人因為極度疲憊而打瞌睡。后來,“大家干脆解下了綁腿,一條一條地接起來,前后拉著走”。攻打天險臘子口時,紅軍缺乏繩索,把綁腿連接起來,攀上懸崖。綁腿還有救護作用,粟裕將軍年輕時有一次被機槍擊中手臂動脈,鮮血狂噴,警衛(wèi)員臨危不亂,扯下綁腿奮力扎在他的傷口將血止住。
1927年秋收起義后,毛澤東上井岡山創(chuàng)建根據地,給當時紅軍的高級指揮員袁文才送的禮物中,有一對皮革裹腿,至今作為文物陳列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這是豪華型綁腿。
回首紅軍的長征歷程,有著太多艱辛的記憶。但那也是一個民族走向希望的光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