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爾
去年我們老家的小鎮(zhèn)集市上有個有意思的活動,叫作“砍價節(jié)”。具體怎么砍呢?請聽我細細道來。
小鎮(zhèn)的集市上有很多賣水果的攤位,也有賣各種小飾品的攤位,但是價格頗高,所以生意冷清,門可羅雀。后來一個聰明的攤主為了促銷,便想出了一個主意——出數(shù)學題考顧客,如果顧客答對了就給其打折!據(jù)說有個人答對了一道特別難的題,將一件商品從一百多元砍到了三十幾元呢!一天,我們一家人也慕名前去。
一到集市,我們還以為走錯地方了。以往的集市常常有人聚在一起討價還價,聲音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墒悄侨占徐o得出奇,大家都在安靜地做數(shù)學題!攤主要求答題者獨自作答,旁觀者要保持安靜,且不能協(xié)助。
我選了一個賣芒果的小攤,攤主笑瞇瞇地看著我們,小聲地說出了規(guī)則,還告訴我們:“我家水果特別新鮮,你們要是答對題,我就半賣半送。”接著他問我們:“你們誰來答題?”一家人的目光都投到我的身上。
我既緊張又興奮地坐了下來。攤主遞給我一張白紙和一張寫著題目的紙。題目是這樣的:“一個人花8元錢買了一袋水果,用9元錢賣掉了,之后他覺得不怎么劃算,又花10元錢把那袋水果買了回來,最后又以11元錢將那袋水果賣給了另外一個人。請問,這個人賺了多少錢呢?”
我頭皮發(fā)麻,心中吶喊:“這題出得真怪!”弟弟看著我欲哭無淚的表情,不禁笑道:“嘿,從來沒見過姐姐這副表情,真是太有意思了!”
“姐姐我久經(jīng)題場,閱題無數(shù),就沒見到這種題目的。唉!”我絕望地嘆了口氣,又看了三遍題目,終于有了一點點頭緒,于是拿起筆在草稿紙上計算。
“分開兩次算,第一次賺1元,第二次又賺1元,那就是賺了2元?”我自言自語,在草稿紙上寫下了“(9-8)+(11-10)=2”的算式。這道題肯定設有“陷阱”,這樣算是不是太簡單了?我疑惑地看著攤主。
攤主笑笑說:“以你們學生的思維,這樣算也對,但是從商人的角度來考慮,這樣算是錯的。你再想想看?!?/p>
聽了攤主的話,又看著已經(jīng)被寫滿的草稿紙,我漸漸急躁了起來,甚至有點想放棄。攤主看我的草稿紙已經(jīng)寫滿了,就又給了我一張,他笑著說:“孩子,不要急躁,再想想,你會成功的!”
聽了攤主的話,我瞬間信心滿滿!突然,新的想法像一道流星劃過腦海,我急忙抓住這根“救命稻草”,唰唰唰地把解題思路一絲不漏地寫在草稿紙上,最后得出的結果是“這個人虧了2元錢”。
我進行了第二次驗算,確定答案是正確的。我抬起頭看著攤主,他微笑著在我的答案上打了一個紅紅的“√”,接著爸爸媽媽鼓起了掌。
我……答對了!
我擦了擦額頭的汗,長長舒了一口氣。
攤主笑著說:“送你一個小吊墜。你買水果打五折!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能運用多種方式解題,還能驗證自己的答案?!甭犃藬傊鞯脑挘腋吲d極了,情不自禁地說了句:“嘿,有意思!”
我嘗了一口芒果,真甜!我心里也美滋滋的。
回家的路上,我把我做題的思路清晰地告訴了媽媽,她也直說這是一道有意思的題目!
嘿,今天的經(jīng)歷真有意思!朋友們,你們知道我是怎么算的嗎?
廣東廣州市白云區(qū)華師附中新世界學校
(指導老師 王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