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yanwuji: 對廣大網民來說,“瀏覽器主頁劫持”并不鮮見,很多人都中過招。這樣一個網絡空間“司空見慣”的小問題,為何能引起這么大的共鳴?說明網絡空間治理事關民生,民生無小事,保障網民權益就是保障民生。
近來,工會為職工維權提供全程服務的消息接連見諸報端。廣西在改制重組破產企業(yè)中設立工會法律服務律師站,通過源頭參與企業(yè)涉及職工利益方案的制定,變“事后維權”為“全程法律服務”。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qū)總工會與區(qū)法院、區(qū)人社局、區(qū)司法局共同探索建立職工維權新路子,從初始階段的證據搜集,到人社部門勞動爭議調解,再到法院開庭審理,工會作用貫穿維權始終。(6月10日《工人日報》)
點評:而在諸多的勞動爭議案中,最讓職工煩惱的事,就是取證難、維權時間長、成本高。
由于取證難,一些職工被迫放棄了討說法,有的職工為了取證而不能及時另謀他就,造成了家庭生活困難,甚至有少數職工采取極端、非理性手段維權。
工會為職工提供全程法律服務,工會以“娘家人”身份和職工一起研究維權難點、解決維權痛點,和人社、法院等部門聯動解決職工維權堵點,職工維權就可以少走彎路。
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必備急救藥——硝酸甘油,最近一段時間里接連暴漲,從過去的100片16元,到如今15片25.7元,每片漲價近11倍。短時間里這么驚人的漲幅,莫非有什么特殊原因?記者了解之后發(fā)現原因只有一個,換包裝了,原先100片一瓶,現在改成15片一瓶了。(6月4日《工人日報》)
點評:同樣的藥價格相差懸殊,同樣的藥不同的包裝價格相差懸殊。換個馬甲就漲價的事不是一兩回了,已經成為藥企淘汰低價藥的一種慣用手法。
如果靠換換包裝,換換名字就能把老藥弄得跟新藥一樣,就能賣出天與地差別的價格,那還有誰愿意創(chuàng)新呢?都來投機取巧好了。
如果大家都以自己的市場地位說事,那么壟斷企業(yè)是不是可以把價格抬到天上去,市場份額高的企業(yè)就可以為所欲為,那么誰來照顧民生呢?
一箱同品牌的紙巾,網店售價便宜一二十元;一件同品牌同款的服裝,網店售價是實體店的一半;一款看似一樣的電視機,線上線下價格相差千元……不少消費者反映,網上搜到同品牌同款商品的價格雖然便宜不少,但收到貨后卻與實體店有差距。業(yè)內人士介紹,不少商品實為品牌的“電商專供”款。(6月18日《北京青年報》)
點評:所謂的“電商專供”,就是專門供給電商,通過網絡銷售的各種商品。
在電商領域,各大電商平臺、各路網絡商家之間更容易掀起價格戰(zhàn),為了在價格上取得競爭優(yōu)勢,廠家就只能想方設法壓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于是,“電商專供款”往往就成了價低質劣商品的代名詞。
因此,消費者秉持必要的消費理性,既不要被電商產品的低價瞇了眼,也不要被各路電商頻頻掀起的價格戰(zhàn)裹挾進去無法自拔,買回一大堆價低質劣,價值不大的商品。
東營市廣饒縣“一個芒果引發(fā)快遞員下跪”讓人側目,不久又一個更令人震驚的事傳來。楊軍是江蘇常州的一名順豐快遞員,因為顧客的一次“惡意投訴”,楊軍被公司處罰,同時公司還讓他寫500字的書面檢討。 6月9日,楊軍決定“以死護尊嚴”,隨后在家中吞下40粒安眠藥,所幸搶救及時,楊軍已脫離生命危險。(6月14日《錢江晚報》)
點評:用下跪、自殺來維護尊嚴,維持生計,這是文明社會的恥辱,是非常刺目非常沉重的事情。
客戶投訴是有很多原因的,一部分是因為員工不夠盡職,也有一些是客戶自身的原因,甚至是客戶誤解,還有一部分是流程、企業(yè)運營能力的問題。
但不管怎么處理,任何時候都不能犧牲員工的正當利益,任何時候都不能犧牲員工的尊嚴。最忌諱的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員工,用嚴苛的辦法對待員工,以罰代管,這不僅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也是在掩蓋自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