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
我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jié),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后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jié)。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么?”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p>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p>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p>
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許地山的散文《落花生》多年來選入小學課本,家喻戶曉,它短小精悍,道理明晰,如此直白的道理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也能明白,所以不用我再多講什么。但是我覺得這篇好文有一點遺憾,作為更適合給小孩子讀的文章,它太偏重于講道理,而忽略了趣味性,其實這篇散文是可以寫得很有趣味的,小孩子們種花生的過程、觀察花生生長的過程(包括除草捉蟲等)和最后小孩子們收獲花生的過程,如果比較詳細地寫下來,寫出那些來自生活的真實的細節(jié),這也是我們讀者很想讀到的細節(jié),它會是很有趣的散文,可是恰恰是這一部分卻略去不寫了。
而寫出生活中看似簡單隨意的細節(jié),其實是一個作家最見功力之處。讀這篇作品時,我曾經(jīng)試圖在自己的腦海里補充上種花生和收獲花生的細節(jié),但是我做不到,因為我沒有種過花生,也沒有收獲過花生,我只吃過花生,我沒有來自于生活的種花生和收花生的經(jīng)歷,所以是怎么也寫不出這樣的細節(jié)的。由此可見,那些來自真實生活的真實細節(jié)是非常寶貴的。
細想一想《落花生》這篇散文所講述的道理,其實是怎么講都行的,也可以用紅薯來講,用土豆來講,用山藥來講:“我們家的后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么愛吃紅薯,就開辟出來種紅薯吧?!?/p>
但是如果不僅僅是講道理,而是要寫細節(jié),那么種花生的過程和收獲花生的過程就是獨特的,具有了不可替代性。種花生是一個樣子,種紅薯又是一個樣子,種山藥是一個樣子,種土豆又是一個樣子,包括每一次收獲都是不同的。那么大家想一想,其實我們更愿意讀的是這種不同的過程,而不僅僅在于明白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