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貞
淄博市周村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淄博 255300
中風在老年人群體中高發(fā),并且中風的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較高,對于患者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威脅。中風后遺癥則是中風患者患病后的遺留癥狀,有報道指出[1],中風患者中約75%均存在中風后遺癥,其臨床癥狀表現為語言不利、半生不遂、口眼歪斜和口角流涎等,同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幅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水平,針對中風后遺癥患者仍需進行積極治療。中醫(yī)藥在改善中風后遺癥患者臨床癥狀方面有顯著效果,該次研究將著重分析該門診自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應用中醫(yī)藥補陽還五湯加味方在76例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門診76例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為回顧分析對象,利用數字法來分組,定義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包括患者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范圍56~84 歲,年齡均值(68.4±0.3)歲;病程 1~16 個月,病程均值(5.2±0.3)個月;合并高血壓者 14例,合并糖尿病者 6例,合并冠心病者10例。對照組:包括患者38例,男性21例,女性 17 例;年齡范圍 54~85 歲,年齡均值(68.3±0.5)歲;病程 1~17 個月,病程均值(5.4±0.1)個月;合并高血壓者13例,合并糖尿病者7例,合并冠心病者11例。兩組研究對象上述線性資料組間比較均衡度高(P>0.05)。
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西醫(yī)《腦血管疾病診療標準》關于中風的診斷標準,且經由頭顱CT或MRI等檢查得以證實;②符合中醫(yī)《中風后遺癥標準》關于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的診斷標準;③患者均為經住院治療出院后且處于康復期的患者;④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⑤本次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排除標準:①由于腦內發(fā)生器質性病變而誘發(fā)的偏癱患者;②存在大面積腦出血和腦梗死患者;③混合性的腦卒中且處于急性發(fā)作期者;④合并嚴重性心肺功能不全或肌肉關節(jié)疾病者。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對癥治療方案,包括活血、降壓、降糖、抗凝以及擴血管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中醫(yī)藥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中藥方劑:黃芪 60 g,當歸 15 g,桃仁 10 g,地龍 10 g,川芎 10 g,紅花10 g,赤芍10 g。并結合患者中醫(yī)證候隨癥加減,針對氣虛明顯者可增加黨參10 g,太子參10 g,以達到益氣活絡之功效;針對語言障礙者可增加遠志10 g,郁金10 g,以實現開竅化痰之功效;針對肢體麻木者可增加木瓜12 g,伸筋草12 g,以發(fā)揮舒筋通絡之功效;針對上肢偏廢者,可選加桑枝15 g,以通利關節(jié);針對下肢偏癱可選加可選加杜仲 15 g,牛膝 10~15 g,桑寄生 15~25 g以強筋壯骨;針對大便溏稀者可增加炒白術20 g,山藥20 g,以發(fā)揮健脾之功;針對便秘者可增加芒硝15 g,火麻仁15 g,以發(fā)揮通便療效。以水煎至300 mL,1劑/d,分為早晚2次加溫后口服。兩組患者均以10 d作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后對其療效進行評價。
①應用NIH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系統(tǒng)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恢復效果進行評價,并以此對患者療效進行評估,分為痊愈:即患者NIHSS評分減少超過80%,且神經系統(tǒng)癥狀以及臨床體征等均完全消失,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顯效:NIHSS評分減少達51%~80%,且神經系統(tǒng)癥狀以及臨床體征等大部分消失,可恢復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顯著改善,并且能夠扶持站立,然而仍無法恢復生活自理,NIHS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達11~50分;無效:即患者臨床癥狀并未改善,且NIHSS評分減少≤10%。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善情況,包括全血黏度、血漿黏度以及纖維蛋白原。③應用AD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量表(Barthel指數)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價,包括患者的進食、洗澡、修飾、喘息、大小便、座椅轉移、行走以及上下樓梯等,0~100分,90~100分為無依賴,60~89 分為輕度依賴,41~59 分為中度依賴,21~40分為重度依賴,≤20分為完全殘疾。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情況。
研究中涉及數據均利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描述,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描述,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s)
組別全血黏度(m P a·s)治療前 治療后血漿黏度(m P a·s)治療前 治療后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 8)對照組(n=3 8)t值 P值8.0 2±1.0 3 8.0 0±0.0 4 0.3 5 6 0.0 9 2 4.1 1±0.2 6 6.1 9±0.6 5 4.6 2 8 0.0 0 0 3.1 5±1.1 4 3.1 4±1.0 9 0.7 3 4 0.0 6 5 0.7 8±0.3 6 2.0 2±0.5 7 3.9 2 8 0.0 0 1 5.9 8±1.6 2 5.7 8±1.7 1 0.6 1 9 0.1 0 3 3.3 1±0.6 2 4.6 1±0.8 2 4.1 5 3 0.0 0 0
表3 兩組患者 ADL、NIHSS、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 ADL、NIHSS、中醫(yī)證候積分對比[(±s),分]
組別A D L治療前 治療后N I H S S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3 8)對照組(n=3 8)t值 P值3 2.4 2±5.6 4 3 1.9 5±6.0 3 0.4 0 3 0.0 7 9 7 9.8 5±9.1 7 6 0.0 4±5.1 8 5.0 3 8 0.0 0 0 1 7.1 5±2.6 3 1 6.9 6±4.0 3 0.6 1 7 0.0 9 3 8.2 4±1.0 1 1 1.4 3±1.1 9 4.9 3 8 0.0 0 1 1 7.6 1±4.5 2 1 7.6 3±4.8 3 0.8 0 2 0.1 5 2 1 0.0 1±3.0 2 1 2.8 9±4.2 1 6.2 0 3 0.0 0 0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4.74%,高于同期對照組的81.58%,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之前全血黏度、血漿黏度以及纖維蛋白原指標均較高(P>0.05);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和纖維蛋白原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并且兩組對比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患者治療之前ADL、NIHSS以及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高(P>0.05);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 ADL、NIHSS 以及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并且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中風即臨床中俗稱的腦卒中,中醫(yī)理論認為中風疾病的產生原因在于機體內的風、火、氣、痰等,而血瘀是患者的患病根本,并且認為中風患者患病后,由于其機體內的正氣耗損,導致氣虛無力、陰陽失調以及血脈瘀阻等引發(fā)肢體偏廢,也就是中風后遺癥,因而中風后遺癥也屬于本虛而標實之證[2-4]。其病機在于氣虛血淤和陰陽失調,并且臨床中多以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最為常見,針對此類患者的治療需堅持益氣活血以及調和陰陽的基本治療原則,并且需要遵從“從瘀論治”和“從氣論治”的基本原理,進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補陽還五湯最初是源自于清代王清任所著《醫(yī)林改錯》,該方劑也是對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治療的經典方劑,方劑當中的黃芪可發(fā)揮氣旺血行補脾氣以及區(qū)祛瘀通絡之功效;而增加當歸可發(fā)揮活血化瘀以及養(yǎng)血而不傷血的治療效果;方劑中地龍可發(fā)揮通經活絡之功效;應用牛膝可發(fā)揮活血化瘀的治療效果;同時輔助川芎、桃仁、赤芍和紅花等有助于提升活血祛瘀的治療效果,諸方合用可共奏通調血脈、化瘀通絡以及益氣養(yǎng)血之功效[5-7]。而從現代藥理學研究的角度來看,補陽還五湯有助于改善患者腦循環(huán)血小板功能和血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可有效緩解腦水腫癥狀、再灌注缺損和腦缺血癥狀等,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腦缺氧癥狀,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好轉。結合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醫(yī)藥補陽還五湯加味方治療,該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有效率達到94.74%。高于對照組的81.58%,趙秉科[8]在其研究中對64例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治療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通過應用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總體有效率為95.22%,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的82.64%。這與該次研究結果相似。同時在全血黏度、纖維蛋白原和血漿黏度等各項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改善效果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治療之后日?;顒幽芰υu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中醫(yī)癥候積分的改善效果好于對照組。進一步表明,在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的治療中,應用中醫(yī)藥補陽還五湯加味可取得顯著療效,一方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并緩解其臨床癥狀,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能夠從根本上達到監(jiān)測指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這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改善預后等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氣虛血瘀型中風后遺癥患者,應用中醫(yī)藥補陽還五湯加味進行治療,可取得滿意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臨床指標,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可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該藥物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