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隨兵,張永波
(1.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2.太原理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采空區(qū)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1](D 31-03—2011)注漿量公式:
式中:R 為漿液有效擴散半徑,m,取 1/2 孔距;M 為礦層平均采出厚度,m;ΔV 為采空區(qū)剩余空隙率,%;K 為回采率,%;A 為漿液損耗系數;η 為充填率,%;c 為漿液結石率,%;α 為巖層傾角,(°)。
可以看出,漿液的有效擴散半徑(漿液擴散距離),直接影響采空區(qū)注漿量,進而決定采空區(qū)處治工程規(guī)模與工程造價。因此,研究漿液的擴散規(guī)律,控制影響漿液擴散距離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
試驗裝置由實驗箱、注漿系統(tǒng)、量測系統(tǒng)等三部分組成。
注漿材料由水、水泥、粉煤灰組成。
在采空區(qū)注漿中,影響漿液擴散距離的主要因素有注漿壓力、受注體的空隙率及漿液水固比三方面。
2.2.1 注漿壓力對漿液擴散距離的影響
試驗選取水固比0.5 與空隙率24.8%、水固比1.1 與空隙率35.1、水固比1.7 與空隙率45.2%,研究漿液擴散距離隨注漿壓力不同而發(fā)生變化的規(guī)律。
表1 漿液擴散距離與注漿壓力關系表
圖1 漿液擴散距離與注漿壓力關系
從表1 和圖1 看出,隨著注漿壓力的增加,漿液擴散距離隨之增加,以水固比1.1,孔隙率35.1%為例,注漿壓力每增加單位壓力(0.01 MPa),漿液擴散距離約增加0.09 m,擴散距離受注漿壓力影響較小。
2.2.2 水固比對漿液擴散距離的影響
試驗選取注漿壓力0.2 MPa 與空隙率24.8%、注漿壓力 0.3 MPa 與空隙率 35.1%、注漿壓力0.4 MPa 與空隙率45.2%三種壓力與空隙率條件下,研究漿液擴散距離與不同水固比而發(fā)生變化的規(guī)律。
表2 漿液擴散距離與水固比關系表
圖2 擴散距離與水固比的關系圖
從表2 和圖2 看出,隨著水固比的增加,漿液擴散距離越遠,但擴散距離隨漿液水固比的增大而增大,以注漿壓力0.3 MPa,孔隙率35.1%為例,注漿水固比每增加1 個單位(0.1 m),漿液擴散距離約增加0.29 m,即漿液的擴散距離受水固影響比較大。
2.2.3 介質空隙率對漿液擴散距離的影響
試驗選取注漿壓力0.2 MPa 與水固比1.0、注漿壓力0.3 MPa 與水固比1.5、注漿壓力0.4 MPa 與水固比2.0 三種條件下,研究漿液擴散距離隨空隙率不同而發(fā)生變化的規(guī)律。
表3 漿液擴散距離與空隙率關系表
從表3 和圖3 看出,漿液擴散距離隨介質空隙率的增加而增加,以注漿壓力0.3 MPa,水固比1.5為例,空隙率每增加1 個單位(1%),漿液擴散距離增加0.13 m,漿液的擴散距離受介質空隙率的影響也較大,但增加的幅度介于水固比和注漿壓力增加幅度之間。
圖3 擴散距離與介質空隙率的關系圖
將試驗結果進行多項式回歸分析,即可得注漿擴散距離T 與水固比m、介質空隙率n、注漿壓力P之間的關系:
在注漿壓力、水固比和介質空隙率3 種因素中,影響漿液擴散距離最為顯著的因素是水固比,其次是介質空隙率,注漿壓力對漿液的擴散半徑影響相對較小。
試驗過程中,某鉆孔注漿時, 當孔口壓力在0.2 MPa 時,漿液由該孔西側約 20 m 處水溝冒出;另外鉆孔注漿時,當孔口壓力在0.5 MPa 上下波動時,漿液自鄰近孔噴出;噴出孔注漿時, 當孔口壓力達到0.4 MPa ,在距該孔40 m 地表處出現冒漿。說明當孔口壓力達到0.5 MPa,漿液通過采空區(qū)或上覆巖層裂隙能充填到20 m 以外,即漿液擴散半徑能達到 20 m 以上[2]。
通過以上分析研究,結合公路采空區(qū)注漿工程實例,《采空區(qū)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JTG/T D 31-03—2011)采空區(qū)單孔注漿量公式修正為:
式中:B 為注漿壓力、空隙率及水固比綜合修正系數,%,取值0.95~1.15,注漿壓力、空隙率及水固比增大時,B 取高值;反之,取小值。
公式其他符號意義同前。
該修正后采空區(qū)注漿量公式,通過多個采空區(qū)處治工程項目檢驗,其設計值與實際注漿量接近。
通過研究與工程檢驗,漿液擴散距離T 與漿液水固比m、介質空隙率n、注漿壓力P 之間的關系:
比較注漿壓力、水固比和介質空隙率3 種因素影響規(guī)律,影響漿液擴散距離最為顯著的因素是水固比,其次是介質空隙率,注漿壓力對漿液的擴散半徑影響相對較小。根據理論計算與工程實例驗證,把規(guī)范中注漿量計算公式進行了補充與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