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洋君
這張照片是在重癥監(jiān)護室拍下的,病床上的老人已經被下了病危通知,有那么一刻,昏迷中的他清醒過來,顫抖著說:“親親,親親……”
老太太聽到后淚如雨下,她俯下身,深情地親吻了丈夫……
這張照片的拍攝者是秦皇島攝影師、64歲的徐英喆,照片中的兩個老人,正是他的父親和母親。
這張親吻的照片在香港影展獲得了金獎,徐英喆說:這是一張神奇的照片,母親親吻父親后,父親竟又奇跡般多活了一年多。
老爺爺叫徐廣余,親吻他的老伴兒叫徐愛華,他們都姓徐,本來是一對兄妹,他們的愛情故事就像瓊瑤電視劇里演的那樣,簡直就是命運的撮合!
1941年,6歲的徐愛華已經長成懂事的“大姑娘”。在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午后,家里來了一個只比她高一點點的小男孩。大人們告訴小男孩:以后你就不要叫大伯、大娘了,要叫爹、娘!
那一年,過繼來給大伯的徐廣余剛滿7歲,只比妹妹徐愛華大一歲。其實,妹妹徐愛華也并非親生,爹娘其實是她的姑姑和姑夫。
命運就這樣將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結成了兄妹。一個七歲,一個六歲,他們一起上學,一起長大,是真正的青梅竹馬。哥哥徐廣余學習成績優(yōu)秀,年年當班長,徐愛華一直把哥哥當作榜樣,佩服他、仰慕他。
年年花開,歲歲月明,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兩個人的內心逐漸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妹妹對哥哥的仰慕變成愛慕,哥哥對妹妹更加呵護與憐愛……
17歲那年的一天,徐愛華收到一封信,看著信封上熟悉的字體,她的心“砰砰砰”跳得有些快……這是她收到的第一封情書,竟然是哥哥寫給她的求愛信!
看完信,徐愛華臉燙得通紅,她給哥哥回了信,信里只寫了三個字:我同意!
就這樣,18歲的妹妹徐愛華嫁給了19歲的哥哥徐廣余,一切都順其自然、簡簡單單。兩床大花新被子、兩身新衣就是他們婚禮的見證。
在這個親上加親的家庭里,沒有婆媳矛盾,母親是徐愛華的婆婆,更是媽媽!婚后,他們生育了三男一女四個孩子。四個娃娃,全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
當了母親后,徐愛華仍舊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哺乳期,也經常是爺爺推著小車把孩子送到單位。
高大帥氣又有才華的徐廣余身邊常出現(xiàn)一些仰慕者,見到愛人因此悶悶不樂,徐廣余就天天把媳婦掛在嘴上,見人就說:“誰也沒有我媳婦好!”
大兒子徐英喆說:“別說你們不相信,其實連我都不敢相信,我父母一起生活了近80年,竟從沒吵過嘴,從沒紅過臉!”
徐英喆兄妹四個也都以父母為榜樣,家里一旦有要吵架的態(tài)勢,就會有人跳出來說:“看看咱爸咱媽!”此話一出,立刻風平浪靜。
年華老去,兒孫成群,日子雖過得平淡,但徐愛華和徐廣余盡可能讓平常的日子多一些浪漫和歡喜。他們本以為會一直這樣幸福下去,直至終老,可是誰又能逃得過歲月和命運呢?
徐愛華說:“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日子,2012年5月17日的下午,正和鄰居一起打著麻將時,他突然就倒了下去!”
一輩子都高大英俊的丈夫,一下子像變了一個人,徐愛華也一夜間蒼老了很多。
徐廣余被下過6次病危通知書。在長達5年的治療生涯中,盡管兒女們都很孝順,70多歲的徐愛華仍堅持親自照顧丈夫,喂藥喂飯,擦臉洗身。不管丈夫住院的時間有多長,她都一直睡在他病床旁的小行軍床上,寸步不離。
因為怕妻子擔心和難過,不管檢查和治療多痛苦,徐廣余從來沒有叫過一聲疼,更沒有沖妻子發(fā)過一次脾氣。病痛讓他唯一的變化,就是變得愈發(fā)像個孩子,對妻子也愈發(fā)地依賴!
兒子徐英喆說,有一次,他看母親實在太累,父親又睡著了,就讓母親回家休息。徐廣余半夜醒來,第一句話就問:“你媽呢?”
見不到老伴,溫厚了一輩子的徐廣余竟像個小孩子一樣鬧個不休,無論兒子怎么安慰都無濟于事,只好凌晨三四點鐘把母親接來。徐廣余看到老伴兒來了,竟像個犯了錯誤的孩子一樣,立刻就安靜下來……
五年來,徐愛華像照顧孩子一樣精心呵護著丈夫。天氣熱了,徐愛華堅持每天給丈夫擦洗身體。為了提醒自己給丈夫按時服藥,她滿屋子貼的都是“吃藥”的紙條。為了實時掌握丈夫的身體狀況,80歲的徐愛華每天給丈夫測好幾次血氧和血壓。孩子們都說,母親已經修煉成了半個大夫。
為了讓老伴兒進出方便,快八十歲的時候,徐愛華毅然賣掉住了半輩子的老房,換成有電梯的新房。
無論去哪兒,夫妻倆寸步不離。年輕的時候,他是她的眼,帶她領略人世間的繁華,年老了,她是他的雙腿,帶他在小區(qū)里遛彎,呼吸新鮮的空氣,看看老伙伴們跳舞……就是去菜市場買菜,她也要推著丈夫。
2016年5月,徐廣余又躺在了重癥監(jiān)護室,這一次,醫(yī)生說:“準備后事吧……”
那天,時而昏迷、時而糊涂的徐廣余開始不斷呼喚老伴兒的名字。徐愛華趕忙走到床前,俯下身聽他說話。
徐廣余用盡了全身氣力,很努力地對她說:“看來,這一次是要來真的了!”
話未說完,83歲的徐愛華已淚如雨下。此時,孫女在一旁也哭成了淚人。孫女俯下身,親吻了爺爺的額頭,徐廣余把渴望的目光轉向妻子,顫抖地說:“親親,親親……”
徐愛華俯下身子,輕輕閉上眼睛,將嘴唇印在丈夫的嘴唇上……
看到這一幕,在場的孩子們無不落淚,兒子徐英喆趕緊按下快門,拍下了這寶貴的瞬間……
2017年7月,84歲的徐廣余還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徐愛華記得那是上午,那天丈夫的狀態(tài)比以往要好,早飯吃了半碗面條,還吃了5個大櫻桃。
10點多鐘,孩子們都離開了,徐廣余把她叫到身邊,輕輕地說:“這次是真的了。你別害怕,我蔫蔫兒地走……”
徐愛華的眼淚刷地流了下來,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著想的老伴兒,臨終前一刻,還在安慰自己。
果然如他自己說的,徐廣余在那天,靜悄悄地、蔫蔫兒地,走了……
“還沒伺候夠他”“沒有一天不想他”……徐廣余已去世兩年,徐愛華心中始終有遺憾、有掛念,她把房間里掛滿了丈夫的畫作和他們從年輕到老的照片,經常是看看看著,眼淚就會流下來……她明白人走有先后,早晚要分離,但是她始終是舍不得……從青梅竹馬到舉案齊眉,那雙牽了70多年寬厚手掌,怎么能說放下就放下呢?
愛多久,才算是長久?十年太少,一百年也不夠……84歲的徐愛華總是默默念叨著:“我會努力過好剩下的每一天,也會想念你,一直想念……”
徐廣余和徐愛華的愛情并沒有轟轟烈烈,他們近80年的愛情跟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一樣,瑣碎、平常又平淡,可我們?yōu)槭裁纯偸潜黄狡匠35膼鄞騽樱渴且驗樗麄冞@溫情脈脈、不離不棄的愛,才最真實、最難得、最珍貴!這就是中國人細水長流、長相廝守的愛情,溫暖了歲月,驚艷了時光!
親愛的,親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