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輝
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的過程中,有一個比較核心的環(huán)節(jié),那就是折股量化,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把農村集體資產根據股份的方式分配給集體經濟的組織成員。
一、將集體股改為公益金
一部分人表示肯定的態(tài)度,認為如果失去了集體股,那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就沒有了公有屬性。就當前的情況來看,農村集體的經濟組織依然在履行著公共服務職能,在籌集經費的過程中,還需要通過集體股的方式。一部分人持著否定的態(tài)度,認為集體產權改革能夠針對當前農村集體資產歸屬不清的問題進行解決。而折股量化的過程中能夠把不清晰的資產保留下來,這不符合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也不符合產權保護制度的目的。不同的試點,有不同的做法,一部分地區(qū)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來決定?!都w產權改革意見》的態(tài)度是:在設置股權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成員股,是否設置集體股這一部分需要內部的成員進行民主的討論,集體經濟組織需要承擔著公共服務的職能,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公共道路建設和維護以及一些機械設施的維護提供,公共衛(wèi)生的維護等等,除了這些集體經濟組織也應該保證內部成員的公共福利也就是要保留資金需要。而主要獲得資金的來源就是集體經營性的資產,所以說,一些資產必須要保留下來。通過哪種方式來保留這些資金需要通過討論來決定,就目前應用的方式來看,有兩種,一種是保留集體股,還有一種是設置公益金。二者有一定的差別,前者就是在股權配置的過程中保留集體股份,后者就是在股權配置的過程中,把這些股份分給內部的每一個成員,之后根據這些股份的收益,按照不同的股份來提取其中的資金。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更贊成用公益金來代替集體股,這是因為當前在采取集體股分配的過程中,沒有明確權力的主體,而且集體性資產利用的效率較低,分配的過程不夠公開透明,可能會損害到農民的權益。保留集體股由于主體不夠清晰,過程不夠透明等這些問題,所以更傾向于選擇設置公益金。這種方式比較理想,產權清晰,能夠提供充足的資金給集體成員,從而更好的進行公共服務。
二、有效地配置個人股
首先,保留人口股和勞齡股,當前的情況來看,集體經營性的資產形成的原因非常的復雜,但我們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形成的第二種是集體成員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分成人口股和勞齡股,這些是最基礎的股權,但是具體的比例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研究。當前,不同的是,點在配置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溫州市的北方街道設置的人口股和勞齡股,一個是40%一個是30%,剩下的30%是集體股。而溫州市的城南社區(qū)設置的勞齡股和人口股,都是40%,剩下的20%是集體股。北京在分配人口股和勞齡股的過程中一個是61%個是10%,剩下的集體股是30%。還有一部分地區(qū)十歲以下的人口每個人只分配一股,沒有勞齡股,十歲以上每增加十歲就增加一股的勞齡股,到了60歲,勞齡股增加到了六股。如果增加了人口,那么就增加一股勞齡股為七股。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地區(qū)都會把人口股和勞齡股設置為最基本的股份,占所有股份最多的一部分,增加起來高達80%或者是更多。只是在分配人口股和勞齡股的過程中,具體的比例不一樣。我們根據經營性的資產形成原因來確定,如果農民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了經營性的資產,那么勞齡股就會比人口股高一些。反之就會低一些。如果勞動沒有產生一定的貢獻,那么也會取消勞齡股。
其次就是設置風險責任股份,一般情況下,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成員會出現增減,這些情況都是非常正常的。為了確保每一個成員都能夠享有一定的股份利益,我們可以采取兩種措施,一種是重新調整,一種是設置風險責任股份。重新調整,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會增加整體的成本,所以說,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第二種方法??梢越o新增加的人口提供一定的股份,減輕當前股份設置的壓力,實現一定的公平。
最后,保留社會股份,這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因為升學等多種原因遷出了這個集體經濟組織,但是并沒有加入其他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以無法享有代替土地的社會保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設置社會股,但是這一部分人不能夠參與選舉和被選舉。本文在研究過程中,認為不能夠保留獨生子女的獎勵股,這一部分獎勵應該由國家來進行。
當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在不斷的深入,依然處在探索的階段。這過程也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希望能夠針對當前的資源性資產進行明確的劃分,提出一些統(tǒng)一的規(guī)定。
(作者單位:164002黑龍江省北安市二井鎮(zhèn)農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