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飛 馮利平 王恩智 童夏生
肺炎支原體感染致病機制十分復雜,至今未完全闡明[1]。目前認為,炎癥因子及炎性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在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炎癥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2-3]。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家族與多種疾病的炎癥有關,其活化后可產(chǎn)生大量促炎細胞因子,參與機體的炎癥反應[4]。Citron和polo樣激酶均屬于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員,與癌癥、腦發(fā)育有關[5]。最近發(fā)現(xiàn),Polo樣激酶也具有介導炎癥反應及促進釋放細胞因子的作用[6],但citron和polo樣激酶參與肺炎支原體肺炎的作用如何,目前知之不多。本研究通過檢測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表達,探討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在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炎癥機制。
1.1 一般資料 選自浙江省臺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兒科2017年8月—2018年5月間住院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61例,另選擇同期健康體檢兒童30名作對照。本研究均取得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診斷標準[7]具有發(fā)熱、咳嗽等癥狀,胸部X片見片狀陰影等,單次血清肺炎支原體-IgM抗體滴度≥1∶160。肺炎支原體肺炎輕、重度的診斷標準:根據(jù)《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管理指南》[8],輕度肺炎的判定標準為有發(fā)熱、咳嗽等癥狀,不伴有低氧血癥及肺內(nèi)外并發(fā)癥等表現(xiàn);重度肺炎的判定標準為有發(fā)熱、咳嗽等癥狀,出現(xiàn)胸壁吸氣性凹陷或鼻翼扇動或呻吟之一提示有低氧血癥,和(或)伴有肺內(nèi)外并發(fā)癥表現(xiàn)。
1.3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病程在48h內(nèi),伴有發(fā)熱、咳嗽及肺部啰音,胸部X片見片狀陰影,血清肺炎支原體IgM陽性。排除標準:(1)伴有肺結核、支氣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2)近1個月內(nèi)使用過糖皮質激素;(3)伴有腫瘤、糖尿病、腎病綜合癥等疾病。
2.1 治療方法 對輕度感染患兒給予阿奇霉素10mg·kg-1·d-1用 3天停 4天,及止咳、化痰等治療 2周;對重度感染患兒給予阿奇霉素10mg·kg-1·d-1用3天停4天,及止咳、化痰等治療3周基礎上,加用甲潑尼龍(1~2)mg·kg-1·d-1,連續(xù)3~7天。
2.2 標本采集 采集患兒入院當時及治療后2周靜脈血各2mL,室溫放置2h,離心后取上清液-80℃冰箱貯存,集中檢測。對照組為就診當時抽取,方法同上。
2.3 肺炎支原體抗體測定 肺炎支原體試劑盒購自深圳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80101),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血清IgM表達強度。
2.4 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檢測 citron和polo樣激酶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研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 SU-B14722,SU-B14642)。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蛋白濃度[9]。由專人負責檢測,具體步驟嚴格按說明書進行。
2.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資料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與健康對照者一般資料比較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61例中男33例,女28例,年齡 3~8 歲,平均(5.8±1.3)歲;病程 72h 內(nèi);其中重度26例,輕度35例。健康對照30名中男18例,女 12例,年齡 3~9歲,平均(5.7±1.2)歲。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與健康對照者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蛋白濃度比較 輕度和重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蛋白的濃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1);且重度組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蛋白的濃度顯著高于輕度組(P<0.01),見表1。
表1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與健康對照者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蛋白濃度比較(ng/mL
表1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與健康對照者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蛋白濃度比較(ng/mL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與輕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比較,△P<0.01;對照組為健康體檢者;輕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給予阿奇霉素治療;重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給予阿奇霉素加甲潑尼龍
組別對照組輕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重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例數(shù)30 35 26 citron 1.31±0.62 4.09±1.65*10.01±3.14*△polo樣激酶0.77±0.30 2.10±1.00*4.54±1.23*△
3.3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表達 治療后輕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蛋白濃度顯著低于治療前(P均<0.01);重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血清polo樣激酶蛋白濃度低于治療前(P<0.05),而citron蛋白濃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機體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免疫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應答,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系統(tǒng)共同起到防御感染的作用。多種炎癥介質(包括白細胞介素)和免疫細胞參與了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免疫反應[10]。
Citron是一種含多個結構域蛋白,定位于有絲分裂溝與中間體,在有絲分裂的最后時期,發(fā)揮細胞漿移動的功能,促進收縮環(huán)元件間的交互作用[11]。目前已知,citron的表達水平與水皰性口炎病毒(HIV-1假病毒)感染有關,HIV-1假病毒可引起citron水平大量升高,繼而誘導HIV-1假病毒的產(chǎn)生,當CD4+T細胞衰竭后citron的水平明顯下降[12-13]。Polo樣激酶是一類在細胞周期進程中有重要作用的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在有絲分裂的啟動、中心體成熟、紡錘體分離、分裂中期至后期的過渡、有絲分裂的結束和胞質分離的啟動等過程中都起著重要的調(diào)控作用[14]。
表2 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治療前后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表達(ng/mL,x±s)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肺炎支原體肺炎感染患兒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表達升高,提示同其它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員一樣,在肺炎支原體感染后,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活性提高,可能促進了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炎癥過程。且重度組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表達水平高于輕度組,提示這兩種酶的濃度隨著疾病的嚴重程度增加相應地發(fā)生改變,表明它們可能與炎癥程度有關。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抗感染治療后,輕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表達水平都得到下調(diào),提示隨著病情的恢復機體內(nèi)的炎癥因子也相應隨之下降,從而減輕了炎癥反應。重度肺炎支原體肺炎組polo樣激酶的表達水平也得到下調(diào),但citron無變化,提示炎癥因子之間對感染的反應不完全相同,與疾病的不同時期及病情輕重有關;也可能由于重度肺炎組受到甲潑尼龍對免疫抑制的作用,從而影響了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表達,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citron和polo樣激酶的表達水平升高,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在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可能起著非常重要作用,它們的血清濃度可能反映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情輕重的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