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犯罪分級制度隨美國的定期刑改革的推進而逐步形成,它確立了適用于刑法所規(guī)定的全部犯罪的統(tǒng)一的犯罪等級列表。犯罪分級制度與我國古代的法律傳統(tǒng)是相契合的,也與我國現(xiàn)代的法律精神是相符合的,那么,我國刑法可以借鑒犯罪分級制度。
關鍵詞 犯罪分級 犯罪等級 量刑指南 量刑規(guī)范化 刑罰分級
作者簡介:李長海,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7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28
犯罪分級(Classification of crimes,也可譯作:犯罪等級、量刑等級)制度自從在美國某些州隨定期刑改革的推進而確立以來,迅速在美國國內普及開來(比較典型的有:弗吉尼亞州刑法典規(guī)定有10個犯罪等級、美國聯(lián)邦《量刑指南》規(guī)定有43個犯罪等級),并且還對其它國家的刑法制度改革產(chǎn)生了顯著影響,可見,這一制度有其一定合理性。近些年來,我國正在大力推進量刑改革,改革的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有效避免濫用自由裁量權、實現(xiàn)量刑均衡,正是由于其改革目標與美國犯罪分級制度的創(chuàng)立初衷有相近之處,則我國可以借鑒這一刑法制度,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我國刑法引入犯罪分級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我國刑事實體法上的不確定性問題亟待解決。我國自1997年《刑法》頒布后出臺了十幾件立法解釋和二百多件刑事司法解釋以彌補刑法典的不足,即使如此,也仍然沒有完全解決刑事實體法上的不確定性問題,這進一步導致司法實踐中量刑不均衡和法官自由裁量權濫用等問題。在定罪方面,雖然有全國統(tǒng)一的刑法,但是相近案情的不同案件在不同地方的法院可能存在無罪、此罪、彼罪的不同判決,同一案件在不同級別的法院可能存在無罪、此罪、彼罪的不同判決,這表明實體刑法在定罪規(guī)范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這給法官的解釋與適用刑法帶來了困難。在量刑方面,“立法上的刑罰不確定性又始終存在,法官必須通過自由裁量方式才能完成對個案的審理”。刑事實體法上的不確定性問題對刑事司法是一種制約和困擾,如果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將妨礙司法公正和人權保障目標的實現(xiàn)。美國犯罪分級制度本來是以解決量刑問題為目標的,不過,刑法制度一旦采納它,就必然會對定罪規(guī)范不明確問題的解決有反逼作用,因為為了與犯罪的刑罰等級相匹配,犯罪的構成要件也必須盡可能地采用可計量的方式進行規(guī)定,從而這就重構了整個刑法制度,它顯著增強了刑事實體法的確定性和可操作性。雖然目前有多種解決刑法不確定問題的方案,但較為成熟可行的方案主要是英國式的判例法制度和美國式的犯罪分級制度,既然眾多學者認為中國引入判例法制度不可行或太繁瑣,則就有引入犯罪分級制度的必要。
其次,司法實踐中存在的量刑不均衡問題亟待確立解決途徑。例如,有學者通過統(tǒng)計貪污受賄犯罪的大量判決書后指出,“在我國貪污受賄犯罪量刑中存在橫向與縱向兩個層面的失衡問題,即在同一時期,當犯罪金額相同、其他情節(jié)大體相似的情況下,量刑差距顯著不合理;在不同時期,貪污受賄犯罪的量刑出現(xiàn)斷崖式的差距”。又如,經(jīng)統(tǒng)計,J省N市Z區(qū)人民法院 2010 年一審被判 3 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其中,外地人緩刑適用率為 21. 4 %,本地人緩刑適用率為 62. 3%,本地人緩刑適用率是外地人3倍。量刑不均衡問題易于引起公眾對司法公正的質疑,且它可能與司法腐敗共生,從而,解決量刑不均衡問題就顯得刻不容緩。造成量刑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可操作性、可預測性的量刑規(guī)范,而犯罪分級制度的采納使得刑法規(guī)范具有了相比于判例法更顯著的可操作性、可預測性、簡潔性。從而,為有效解決量刑不均衡問題,我國刑法有引入犯罪分級制度的必要。
再次,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大和濫用問題亟待解決。法官自由裁量權確有存在的必要,但須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如果過大則會導致法官無所適從或濫用權力。如果刑法規(guī)范不夠明確或可操作性不夠,法官自由裁量權必然過大,基于法官閱歷和品德的限制,量刑畸輕畸重的可能性就比量刑均衡的可能性要高很多。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原因,主要是刑法規(guī)范缺乏充分的明確性,以致給法官留下了過多的自由裁量空間;而犯罪分級制度使得刑法規(guī)范有更高程度的明確性和可操作性,這使得量刑過程對法官閱歷和品德的依賴性降低,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大和濫用問題也就能得到有效解決。故,為解決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大和濫用問題,我國也有引入犯罪分級制度的必要。
綜上所述,為解決我國刑事法律在立法和司法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國刑法制度有引入犯罪分級制度的必要。
二、我國刑法引入犯罪分級制度的可行性
首先,從文化傳統(tǒng)角度來看,我國引入犯罪分級制度是可行的。美國的犯罪分級制度與中國古代的刑罰分級制度(例如,唐律的五刑二十等)有相近之處,從而與我國的法律傳統(tǒng)和民族心理有契合性。類似“罪加一等”“罪減一等”這樣的法律用語,從出土的秦律、漢律中即有發(fā)現(xiàn),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到清朝末年,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過去二千多年中一直有刑罰分級的傳統(tǒng):傳世和出土的秦漢法律雖不齊全,無從得知其詳情,但已有學者根據(jù)出土秦簡嘗試還原“秦律刑名體系”,并實現(xiàn)把秦律刑罰等序體系界定為十四等,《晉書·刑法志》明確記載三國時魏國新《律》有六刑三十七等,隋唐以來的歷代《律》大都是五刑二十等。雖然中國傳統(tǒng)的刑罰分級制度在清末無疾而終,但二戰(zhàn)后,類似的刑法制度卻在美國悄然出現(xiàn),“increase by 1 level”(可譯為“罪加一等”)、“increase by 2 level”(可譯為“罪加二等”)等法律用語在美國刑法規(guī)范中赫然在列。正是由于美國的犯罪分級制度與中國古代的刑罰分級制度有相近之外,從而,引入犯罪分級制度就沒有文化障礙。
其次,從政治思想角度來看,引入犯罪分級制度是可行的。數(shù)量詞是最不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而名詞性概念則沒有這樣的優(yōu)勢,則數(shù)量詞理應是實現(xiàn)法律明確性的最主要技術語言,而名詞性概念則次之,犯罪分級制度正好體現(xiàn)了這一要求。犯罪分級制度在數(shù)量上的體現(xiàn)有三:一是統(tǒng)一的犯罪等級本身即是一把度量犯罪和刑罰的標尺;二是犯罪分級與一定幅度的刑罰直接關聯(lián);三是確定某一犯罪的等級時以損失數(shù)額、人數(shù)等可以計量的數(shù)量為依據(jù)。黨中央在2012年就提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為實現(xiàn)這一高標準的法律正義要求,就不但需要有司法機關的努力,而且需要完善刑法規(guī)范以使其具有更高程度的明確性,那么,將犯罪分級制度引入我國是可行的。
再次,從犯罪分級制度的文化屬性角度看,引入犯罪分級制度也是可行的。“科”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科,程也。從禾從斗。斗者,量也。”在中國,把“科”與“量”密切聯(lián)系起來是自古而然。中國古代法貫徹了量化思想,并且定罪規(guī)范與量刑規(guī)范都最大限度地量化,可見,中國古代法律體現(xiàn)了科學精神。犯罪分級制度是在實用主義文化氛圍濃厚的美國出現(xiàn)的,它同樣以在法律中處處貫徹量化思想為特征,如果我們把從國外引入各種先進的自然科學知識視為理所當然,則引入蘊涵著科學精神的犯罪分級制度符合我們的文化認知和崇尚科學的時代精神。犯罪分級制度體現(xiàn)了科學精神,我國政府又一貫重視科學、尊重科學,則我國引入犯罪分級制度是可行的。
另外,我國正在進行與美國定期刑改革類似的改革嘗試。我國法院十幾年前即已展開量刑規(guī)范化改革,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8 年發(fā)布了《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在取得良好試行效果的基礎上,又決定從 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國法院正式施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現(xiàn)有的量刑指導意見是局部性的,只涉及15 種常見犯罪,它離成為一個綜合、全面、連貫的量刑指南尚有一定距離。
正是由于犯罪分級制度與我國古代的法律傳統(tǒng)是相契合的,且它本身只是立法技術且體現(xiàn)了科學精神,它與我國當前的量刑規(guī)范化改革在目標取向上也是一致的,故,我國刑罰制度引入犯罪分級制度是可行的。
三、我國刑法引入犯罪分級制度的具體建議
把犯罪分級制度引入我國刑法制度的具體建議,主要如下:
首先,為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全部犯罪確立一個統(tǒng)一的犯罪等級列表。在刑法典或量刑指南中確立統(tǒng)一的犯罪等級列表本來是美國作為定期刑的實現(xiàn)途徑而出現(xiàn)的,那么,我們同樣可以借鑒它作為在我國用于推動實現(xiàn)量刑均衡的途徑。在刑制中確立犯罪分級制度的方法,可以是只為全部犯罪確立統(tǒng)一的犯罪等級列表,也可以統(tǒng)籌考慮全部犯罪與全部違法(行政違法)制定統(tǒng)一的違法犯罪等級列表。由于刑罰與行政處罰同屬國家處罰,且,中國自隋唐以來的五刑二十等制基本上是涵蓋全部違法犯罪的,英國、美國等很多發(fā)達國家在這方面也是通盤考慮的,則為全部違法犯罪確立統(tǒng)一的違法犯罪等級列表也就可以作為優(yōu)先考慮的方向。
其次,每一具體犯罪等級所對應的量刑幅度要盡量地小。我國的刑法和量刑指導意見都有量刑幅度過大的問題,這不利于實現(xiàn)量刑均衡。例如,我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guī)定的逃稅罪只有兩個量刑檔次,罰金刑的數(shù)額也沒有任何限定。這就導致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間必然很大,造成同樣數(shù)額的逃稅罪有的行為人被判處緩刑,而有的判處三年實刑,而有的則僅判處6個月以下的拘役,罰金的無限定則使個案差異更大。又如,《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規(guī)定: 對于當事人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 277 條達成刑事和解協(xié)議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50% 以下。這意味著法官擁有基準刑 50% 的自由裁量權,如何有效規(guī)制仍然是個問題 。
為實現(xiàn)量刑均衡,某一犯罪等級的量刑幅度要盡量地小。確定各犯罪等級的量刑幅度時主要有二個方面須處理得當,一是限定量刑幅度的范圍,比如把一個犯罪等級的最高刑限定為不超過其最低刑的一定比例,比如20%,這樣可以防范量刑時輕重懸殊。二是二個相鄰犯罪等級的量刑幅度之間的交叉須盡量地小,大致可以本犯罪等級量刑幅度的中間刑期為下一犯罪等級量刑幅度的起點,也可以設定一個固定的比例,比如,以超過本級量刑幅度最低刑的10%為下一級量刑幅度最低刑,以超過本級量刑幅度最高刑的10%為下一級量刑幅度最高刑,通過這樣的設置而避免量刑幅度的過度交叉導致量刑時的罪輕刑重、罪重刑輕問題。
最后,對每一種犯罪的不同情節(jié)要依據(jù)可量化情節(jié)(比如損失數(shù)額、物品數(shù)量、傷亡人數(shù)、年齡等)區(qū)分出數(shù)個犯罪等級,而不是使用“重大損失”“特別重大損失”等模糊措辭來區(qū)分犯罪的不同情節(jié)。在具體的量刑制度設計中,同一個犯罪的各個犯罪等級應是相鄰的,這可以避免犯罪事實相近而實際刑罰差別很大。
四、結語
犯罪分級制度是一個區(qū)別于犯罪構成制度、刑罰制度的全新的刑法制度,它已對美國的刑事立法與司法產(chǎn)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則理當引起我國刑事法學術界與實務界的重視。我們應該以一種客觀且務實的態(tài)度來對待在美國形成的犯罪分級制度這一成果,既不能盲目肯定,不考慮中國的法律傳統(tǒng)和文化背景,一概照搬;也要防止簡單否定,不正視其合理性與科學性。自本世紀初以來,我國眾多學者與各級法院對量刑問題高度關注,并在司法系統(tǒng)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量刑規(guī)范化改革,為使這一改革取得更大的階段性成果,在我國刑法制度中引入犯罪分級制度是一個可選的路徑。
參考文獻:
[1]美國量刑委員會.美國量刑指南-美國法官的刑事審判手冊[M].逄錦溫,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主編按語第1頁.
[2]張旭,楊豐一,高昕.張馳失濟:貪污受賄犯罪量刑失衡之里表與紓難——基于600份判決的研究[J].警學研究,2018(5):12-26.
[3]李滇.論流動人口身份的量刑偏差及控制路徑[J].嘉興學院學報,2018,30(3):117- 120.
[4]徐世虹,等.秦律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264.
[5]牛軍棟.美國稅收犯罪量刑規(guī)則及啟示[J].國際稅收,2014 (3): 33-37.
[6]彭文華.英國訴權化量刑模式的發(fā)展演變及其啟示[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6 (1): 115-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