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聰
一個失業(yè)者來到了一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做保安,他在這里見到了龐大的霸王龍骨架、兇猛的洞穴人以及非洲叢林的野獅等標本。到了夜晚,龐大的博物館變得無比安靜,他也沉沉睡去。等等,那是什么聲音?他被奇怪的聲音驚醒,決定前去一探究竟,卻發(fā)現(xiàn),霸王龍骨架正在喝水,原本擺在展柜里的原始人也跑了出來,博物館內(nèi)的所有標本和雕像都活了!最后,他在總統(tǒng)蠟像的幫助下,才讓博物館恢復到了白日的平靜……
這是奇幻電影《博物館奇妙夜》中的情節(jié)。你一定見過博物館中各種各樣的動物標本,是不是也覺得真假難辨?動物標本可以讓我們看到許多難以親眼看到的動物,如已滅絕的、生存環(huán)境特殊的;有時博物館會通過特定的自然界的場景來展示這種環(huán)境下生存的各種動物,讓參觀者身臨其境。雖然標本不能真的活過來,但在動物標本師的巧手之下,確實可以以假亂真。
成為動物標本師的條件:
剝制師可能是在博物館、公司、研究所或個人工作室工作的專業(yè)人士,也可能是一些業(yè)余愛好者,但他們都必須精通動物解剖學、雕塑和繪畫等技藝。
動物標本分剝制標本、骨骼標本和浸制標本,其中剝制標本最形似真實的動物,骨骼標本則只展現(xiàn)動物的骨骼,浸漬標本的適用范圍較廣,尤其是開始腐爛的、稀有的或來不及剝制的動物。剝制動物標本的人被稱為“動物標本剝制師”,他們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以下簡稱剝制師)。
剝制師如何工作
剝制師一般選擇已經(jīng)死亡的動物,盡可能不殺害動物。制作剝制標本的第一步,就是剝制動物皮毛,剔除內(nèi)臟、肌肉、脂肪等組織,因為它們?nèi)菀赘瘮?。剝制師在剝制皮毛時,需要十分小心謹慎,不僅要完全切除掉皮毛內(nèi)側的脂肪、肌肉等,還要保證皮毛完整、不受污染,如果一不小心把皮毛劃破,就前功盡棄了。
皮毛剝制后的防腐也很重要,剝制師會根據(jù)不同動物配置好不同比例的防腐劑混合物,將混合物涂抹在皮毛的內(nèi)部。
皮毛內(nèi)填充的是棉花等比較柔軟的材料,四肢和翅膀內(nèi)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質(zhì)地稍硬的材料,填充時還得對棉花進行塑形,最后進行縫合。完成身體的制作后,剝制師還要給縫合后的標本加上假眼,刻畫面部表情,此時,標本的制作才算完成。
動物標本師也是藝術家
要想獲得一個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刻畫動物神態(tài)和細節(jié)是最重要的,這對剝制師來說也是最難處理的。有時,一根胡子的位置、眼角的上揚程度甚至是鼻子的顏色,都可能決定了標本是否逼真。
許多動物標本都需要裝上假眼,可能你會想:“把假眼安在眼眶里不就好了嗎?”光是把它擺在眼眶里容易,但制造一雙活靈活現(xiàn)的眼睛,讓標本展現(xiàn)出豐富的表情,只有技術嫻熟的剝制師才做得到。例如,剝制師要制作捕獵時的獅子,在制作假眼時,會特意將獅子的瞳孔縮小,使它看上去炯炯有神、殺氣騰騰。不同的瞳孔大小,再搭配不同的肢體狀態(tài),能呈現(xiàn)出動物們的千姿百態(tài)。
奇異的標本世界
標本師并非總是照本宣科地如實重現(xiàn)自然界的動物形象,一些標本師將自己的奇思妙想用在標本制作上,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個奇異的標本世界。
擬人標本
在19世紀晚期,一種被稱為擬人標本的風格開始流行起來。在這些動物標本中,有動物騎在駿馬上,似乎在享受奔騰的快感;有小兔子在石板上寫字;有老鼠警察突襲老鼠窩;還有貓咪在玩游戲。
混合標本
2004年,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標本類型:混合標本。這種標本具有多種動物的特征,形成了世界上不存在的奇幻動物。
朋克標本
這類標本制作技術更多地用在昆蟲上。一些富有想法的標本師會將昆蟲的內(nèi)臟挖掉,填上齒輪等機械裝置,使得昆蟲成為一個個“機甲戰(zhàn)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