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楠楠,張建萍*,劉恩岐,張文莉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省食品資源開發(fā)與質(zhì)量安全重點建設實驗室(徐州 221018)
魚糜制品是我國重要的水產(chǎn)加工品種之一,因其蛋白質(zhì)含量高、脂肪、膽固醇含量低且食用方便深受消費者歡迎,是一種發(fā)展前景良好的現(xiàn)代水產(chǎn)加工食品[1]。魚糜制品多以冷凍或冷藏形式為主,流通和食用形式較單一,經(jīng)高溫(>100 ℃)殺菌能夠?qū)崿F(xiàn)魚糜制品的常溫貯藏。然而高溫殺菌會造成蛋白質(zhì)主要二級結構被破壞,肌球蛋白重鏈完全消失,肌動蛋白含量顯著下降,引起凝膠劣化,導致凝膠強度降低[2]。
可得然膠(Curdlan)是由農(nóng)桿菌屬微生物發(fā)酵產(chǎn)生的一種β-(1, 3)-葡聚糖[3],具有水不溶性和高穩(wěn)定性??傻萌荒z分散液經(jīng)加熱處理可以形成兩種不同的凝膠。加熱溫度為55~80 ℃時形成熱可逆凝膠,降溫后仍然能夠形成游離態(tài)的分散液;加熱溫度為80 ℃以上時形成熱不可逆高強度凝膠[4]。鈣化合物常用于魚糜制品生產(chǎn)加工中以提高凝膠品質(zhì)。通常pH條件下,魚糜的肌原纖維蛋白帶凈負電荷,帶正電荷的二價鈣離子能促使肌原纖維蛋白之間形成鈣橋,增強靜電相互作用。此外,鈣離子還能激活內(nèi)源性谷氨酰胺轉(zhuǎn)移酶,從而促進魚肉蛋白形成共價交聯(lián),增強魚糜凝膠強度[5-6]。
在氯化鈣存在的條件下,親水膠體與蛋白質(zhì)之間的相互作用發(fā)生變化,目前對于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影響高溫淡水魚糜制品凝膠特性的研究較少。因此,以白鰱魚糜為原料,研究了可得然膠對高溫處理淡水魚糜凝膠品質(zhì)的影響,并進一步研究氯化鈣的協(xié)同作用,以期為生產(chǎn)具有較好凝膠品質(zhì)的常溫淡水魚糜制品提供理論支持和加工依據(jù)。
白鰱冷凍魚糜(AAA),湖北井力水產(chǎn)食品有限公司;可得然膠,江蘇一鳴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食鹽,購自江蘇省鹽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JYL-D 020型料理機,九陽股份有限公司;HH-4數(shù)顯電子恒溫水浴鍋,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TMS-PRO物性分析儀,美國FTC儀器公司;MCR 302流變儀,奧地利安東帕有限公司;WS 70 C分光測色儀,深圳威福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1.2.1 魚糜凝膠的制備
根據(jù)Zhang等[7]的試驗方法略作修改。將冷凍白鰱魚糜置于4 ℃冰箱中解凍12 h,然后將解凍后的魚糜切塊,稱質(zhì)量。將一定質(zhì)量的魚糜塊置于料理機中斬拌5 min,使組織充分破碎。然后向其中添加3%食鹽,斬拌5 min,然后將預制可得然膠溶液以與魚糜質(zhì)量比為1:4加入,繼續(xù)斬拌3 min。斬拌過程控制溫度低于10 ℃。將斬拌好的肉泥擠入腸衣中,用棉線封口。將魚糜放入恒溫水浴鍋中使用兩段加熱法熟制,首先在40 ℃下加熱 30 min,接著在90 ℃下加熱20 min。將成型的魚糜凝膠取出,放入高溫滅菌鍋中,在121 ℃滅菌10 min,加熱完成后于冰水中冷卻至室溫,4 ℃冰箱中放置過夜,以備后續(xù)試驗。
1.2.2 可得然膠對高溫處理魚糜制品凝膠特性的影響
在魚糜凝膠制備過程中,添加預先配置濃度為0.5%,1.0%,1.5%,2.0%和2.5%的可得然膠溶液,使得可得然膠最終添加量為0.1%,0.2%,0.3%,0.4%和0.5%,添加等量純水作為空白,研究可得然膠添加量對高溫處理魚糜制品凝膠特性的影響。
1.2.3 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對高溫處理魚糜凝膠特性的影響
鹽斬過程中加入0.2%,0.4%,0.6%,0.8%和1%的氯化鈣,可得然膠添加量為0.4%,研究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對高溫處理魚糜凝膠特性的影響。
1.2.4 魚糜凝膠質(zhì)構測定
將待測樣品取出恢復至室溫,剝?nèi)ツc衣,切成長為2.5 cm,直徑2.5 cm的圓柱形。使用TMS-PRO物性分析儀對魚糜凝膠進行質(zhì)地多面剖析。TPA測試選取P/0.5平底圓柱形探頭,設置測試條件為:起始力0.1 N;測試速度60 mm/min;形變量40%;探頭回升到樣品表面上的高度30 mm;力量感應元量程250 N。每組試驗重復六次,取平均值。
1.2.5 魚糜凝膠白度測定
采用色差儀進行白度的測定,儀器采用標準白板校正。把魚糜樣品切成厚5 mm的薄片,測定其L*、a*、b*值,每個樣品測3次,取平均值。白度計算公式如式(2)。
式中:L*為表示樣品亮度;a*為表示樣品偏紅程度;b*為表示樣品偏黃程度。
1.2.6 魚糜凝膠持水性測定
稱取10 g左右魚糜制品,取10 g左右樣品至50 mL離心管中,準確稱質(zhì)量為m1(g),將離心管置于冷凍離心機中10 000×g離心10 min。取出后將離心管倒置棄去水溶液,用濾紙將殘余水分吸干,準確稱質(zhì)量,記為m2(g)。離心管質(zhì)量為m0(g)。每份樣品重復測定3次,取平均值。持水性計算公式如式(3)。
1.2.7 魚糜流變特性測定
根據(jù)Hu等[8]的方法,采用MCR 302流變儀對魚糜的儲能模量(G’)和損耗模量(G’)進行測定。將樣品置于底部平臺,采用直徑為20 mm平行板,狹縫1 mm,應變1%,頻率1 Hz。進行動態(tài)溫度掃描,升溫速率2 ℃/min,升溫范圍25~120 ℃;應變掃描確定應變?yōu)?%,頻率為1 Hz位于線性黏彈區(qū)間。為防止水分蒸發(fā),在測試時采用硅油封住樣品。
1.2.8 統(tǒng)計與分析
采用SPSS 11.0的ANOVA進行方差分析,Duncan多重比較對數(shù)據(jù)之間的顯著性進行對比。差異顯著性p<0.05。
如表1所示,與未添加可得然膠的對照組相比,隨著可得然膠添加量的增加,高溫處理魚糜制品的硬度逐漸增大,當可得然膠添加量為0.4%時,魚糜凝膠硬度最大,與對照組相比增加了82%。彈性隨著可得然膠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大,當可得然膠添加量高于0.3%時,彈性變化差異不顯著(p>0.05)。內(nèi)聚性隨可得然膠添加量的增加沒有顯著變化,膠黏性和咀嚼性具有與硬度相似的變化趨勢。高溫加熱條件下,組成魚糜凝膠網(wǎng)絡結構的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等被降解,三維網(wǎng)絡結構被破壞,導致凝膠特性劣化[9]。而可得然膠在高于120 ℃條件下加熱時,會形成三螺旋結構,形成熱不可逆凝膠[10]。韓靜文等[11]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添加可得然膠能夠改善高溫殺菌淡水魚糜的質(zhì)構特性。
鈣離子能夠與多糖之間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共同影響蛋白質(zhì)的凝膠化過程。在鈣離子存在條件下,親水膠體與肌原纖維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發(fā)生變化。從表1可以看出,與只添加0.4%可得然膠的對照組相比,添加氯化鈣能夠顯著(p<0.05)提高復合魚糜凝膠體系的硬度,當添加量為1.0%時,硬度提高了40%。隨著凝膠體系中氯化鈣含量的增加,魚糜凝膠彈性逐漸降低。Suresh[12]研究發(fā)現(xiàn)在制作豬肉卷過程中優(yōu)化海藻酸鈉、碳酸鈣和乳酸鈣配比,可使硬度明顯提高,獲得具有較高感官評價的產(chǎn)品。Ma等[13]的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含有刺槐豆膠的鹽溶性蛋白凝膠中氯化鈣濃度越高,凝膠體系的硬度越大,彈性越小。
添加不同含量的可得然膠能夠影響魚糜制品的凝膠強度,由圖1(a)可知,隨著可得然膠添加量的逐漸增大,高溫處理魚糜制品的凝膠強度逐漸增大,當可得然膠的添加量為0.4%時,凝膠強度顯著增大(p<0.05),達到最大值,比空白組提高了109%。可得然膠含量進一步增加,凝膠強度降低。劉文娟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可得然膠多糖分子間或分子內(nèi)形成的氫鍵和水合作用,在高溫條件下能夠形成具有較好的彈性和較高硬度的高度凝膠,使帶魚肌肉蛋白凝膠的破斷力和破斷距離增加。Hu等[15]研究也發(fā)現(xiàn),添加可得然膠能夠顯著提高帶魚凝膠的破斷力和破斷距離。丁麗麗[16]同樣發(fā)現(xiàn)在淡水魚糜中添加適量可得然膠能夠顯著提高魚糜制品的凝膠強度。
從圖1(b)可以看出,氯化鈣的添加對可得然膠-魚糜凝膠體系凝膠強度具有顯著影響。隨著體系中氯化鈣濃度的增加,凝膠強度逐漸增大,與不含氯化鈣對照組相比,當氯化鈣含量為0.6%時,凝膠強度增加了21%。Hong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氯化鈣和海藻酸鈉的協(xié)同作用有利于豬肉肌原纖維蛋白凝膠的形成,可以提高肌原纖維蛋白凝膠強度。
表1 可得然膠添加量和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對高溫處理魚糜制品凝膠質(zhì)構特性的影響
圖1 可得然膠添加量
持水力的強弱受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及蛋白質(zhì)-多糖分子間靜電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氫鍵作用等的影響。保持在蛋白質(zhì)網(wǎng)絡基質(zhì)中的水分子越多,持水力越強[18]。如圖2(a)所示,持水性隨著可得然膠的濃度的增加而增強,在添加量為0.4%時具有相對較高的持水性。魚糜制品持水性的增加與凝膠網(wǎng)絡結構的變化有關。馬瑤蘭等[9]研究表明添加8%的可得然膠能夠促使魚肉蛋白網(wǎng)絡穿插于可得然凝膠主體內(nèi),形成更致密的復合凝膠,從而提高了凝膠體系的持水能力。
氯化鈣添加量對高溫處理可得然膠-魚糜凝膠體系持水性的影響如圖2(b)所示。隨著氯化鈣含量的增加,持水性逐漸降低,當添加0.4%氯化鈣時,持水性顯著下降(p<0.05),隨著氯化鈣添加量的進一步增加,持水性變化差異不顯著。Martínez-Alvarez等[19]的研究也表明鈣的添加能夠降低持水能力,可能由于鈣離子能夠一定程度破壞分子內(nèi)相互作用(蛋白-蛋白,蛋白-多糖),阻礙凝膠有序網(wǎng)絡的形成,導致水分保持能力減弱。Wang[20]認為高濃度氯化鈣會導致凝膠體系中的蛋白發(fā)生過度聚集,凝膠網(wǎng)絡中的水分被擠出,引起凝膠體系的持水性下降。
圖2 可得然膠添加量
白度是魚糜凝膠的重要指標之一,影響消費者對產(chǎn)品的喜愛程度。可得然膠對高溫處理魚糜制品白度的影響見圖3(a)。隨著可得然膠添加量的增加,魚糜制品白度呈現(xiàn)顯著增加,可能是由于可得然膠添加量的增加,魚糜凝膠中與熱不可逆可得然凝膠結合的水分增加,降低了光散射[11]。
圖3(b)為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對高溫處理魚糜凝膠白度的影響,隨著氯化鈣添加量的增加,魚糜凝膠白度逐漸增大(p<0.05)。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魚糜在加熱過程中,蛋白質(zhì)分子間發(fā)生重排與相互作用。鈣離子催化內(nèi)源性谷氨酰胺轉(zhuǎn)移酶促進蛋白質(zhì)分子間共價鍵的形成。從而引起凝膠白度的改變。吳濤[21]研究發(fā)現(xiàn)氯化鈣對添加淀粉的草魚魚糕的白度有類似的影響。
流變特性用來分析魚糜凝膠的非破斷凝膠特性。對空白,只添加0.4%可得然膠,添加0.4%可得然膠和0.6%氯化鈣的魚糜樣品在線性黏彈區(qū)內(nèi)進行溫度掃描,結果如圖4所示。由圖4(a)可以看出,流變曲線呈現(xiàn)出與肌球蛋白相似的典型的四階段變化[22]。隨著溫度的增加,樣品的G’首先略微升高,隨后迅速降低至最小值,進一步升高溫度,G’逐漸升高。當溫度低于40 ℃時,加入可得然膠的魚糜儲能模量最大,空白組最低。隨著溫度在升高,加入氯化鈣和可得然膠的樣品儲能模量逐漸增大。當溫度高于55 ℃時,可得然膠協(xié)同氯化鈣作用的魚糜儲能模量明顯高于只添加可得然膠的處理組,高于對照組。對空白,可得然膠處理組和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處理組,G’分別在54,54及53 ℃時降低到最小值,分別為1 950.6,2 357.1和2 523.6 Pa。加熱過程中,肌球蛋白輕鏈發(fā)生變性,引起蛋白溶膠G’減小,進而形成熱不可逆的凝膠[23]。較低的臨界溫度說明在氯化鈣存在條件下,肌球蛋白輕鏈發(fā)生熱變性溫度減小。Yin[24]也發(fā)現(xiàn)添加1%納米魚骨的魚糜凝膠的G’要高于其他處理組,且G’出現(xiàn)最低點處的臨界溫度發(fā)生相似的變化。
由圖4(b)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組的損耗模量(G’)具有顯著差異。在溫度低于40 ℃條件下,只添加可得然膠的魚糜黏性模量最大,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作用的魚糜黏性模量大于空白組。隨著溫度在升高,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處理組的黏性模量迅速升高,始終高于只添加可得然膠處理組和空白組。
阻尼因子tanδ為G’’/G’的比值,是評價材料黏彈性另一指標。當tanδ小于1時,樣品表現(xiàn)為彈性特性,當 tanδ大于1時,樣品表現(xiàn)為黏性特性[25]。由圖4(c)可以看出,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處理組的tanδ較小,說明該處理組體系彈性最高。當溫度處于臨界溫度時,tanδ值最高,此時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處理組具有最小的tanδ,這與G’變化一致。
圖3 可得然膠添加量
圖4 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對高溫處理魚糜
添加可得然膠能夠提高高溫淡水魚糜制品的凝膠品質(zhì),氯化鈣協(xié)同可得然膠能夠進一步提高魚糜制品的硬度、凝膠強度,增強持水力。隨著溫度的升高,復合凝膠體系的黏彈性高于只添加可得然膠和空白組。當體系中可得然膠添加量為0.4%,氯化鈣添加量為0.6%時,能夠顯著改善高溫處理魚糜制品凝膠劣化現(xiàn)象,提高產(chǎn)品熱穩(wěn)定性和凝膠品質(zhì),對常溫貯藏淡水魚糜凝膠制品的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工藝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