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瑞,李金銘,王婧,蔣悅,戴志偉,隋曉楠*
東北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哈爾濱 150030)
再制干酪是以天然干酪為主要原料,添加乳化劑、穩(wěn)定劑、色素等輔料,經加熱融化、乳化、殺菌等工藝制得的、可較長時間存放的一種干酪制品[1]。其營養(yǎng)價值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2]。干酪中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等大分子經過酶及乳酸菌的作用,分解產生如活性多肽等營養(yǎng)物質,且易于被人體消化吸收,有效緩解了乳糖不耐癥[3-4]。正是由于干酪的高營養(yǎng)價值,使其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然而,天然干酪經過一定的發(fā)酵成熟后,會產生一些氣味強烈的風味物質,中國人對其較難接受[5]。再制干酪通過添加白砂糖、脫脂乳粉等風味物質,大大改善了天然干酪的不適口感,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榛子為榛科榛屬植物。廣泛分布在亞洲、歐洲、美洲的溫帶地區(qū)[6]。榛仁為包裹在榛殼里的可食部分,其營養(yǎng)價值豐富。其含50.6%~63.8%脂肪、16.2%~18.0%蛋白質、16.5%碳水化合物、8.2%~9.6%膳食纖維[7],具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及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還含有抗氧化劑苯酚和K、Ca、Na、Mg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因此,食用榛仁對人體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隨著國內液態(tài)乳市場的進一步飽和,固態(tài)乳制品展現(xiàn)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試驗以天然干酪、榛仁為主要原料,通過添加白砂糖、脫脂乳粉、乳化劑等物質,增加干酪香甜濃郁的口感,維持均一穩(wěn)定的狀態(tài)。以感官評分和質構為評價指標,通過單因素試驗及正交試驗,確定榛仁再制干酪的加工工藝參數(shù)及配方,以期為建立工業(yè)化生產體系提供參考。
榛仁、白砂糖,哈爾濱市售;進口干酪、進口無鹽黃油、脫脂乳粉,新西蘭恒天然公司;卡拉膠、復合磷酸鹽、檸檬酸鈉,杜邦丹尼斯克公司;純凈水,飲用級。
GR 150 A型粉粹機,合肥榮事達有限公司;UM/CK5型熔化鍋,德國Stephan公司;AL-104型精密電子天平、DELTA 320精密pH計,上海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BCD-460 WDGZ電冰箱,海爾集團;TA-XT 2 i質構儀,英國Stable Micro Systems公司。
1.2.1 工藝路線
進口干酪→預處理→加進口黃油→加脫脂乳粉、白砂糖、卡拉膠、乳化劑→加純凈水→加熱融化→調節(jié)pH→加榛仁(粉碎處理)→均勻攪拌→入模成型→冷卻→切塊、包裝→4 ℃冷藏
1.2.2 操作要點
1.2.2.1 原料的選擇
因成品主要原料為天然干酪,發(fā)現(xiàn)原料干酪的選取對成品的口味及組織狀態(tài)影響很大。因此選取安佳天然干酪,此種干酪每百克鈉含量為283 mg,含鹽量較低,制成的再制干酪口感較為柔和,易于被人接受。從市場購得榛仁,挑取果實飽滿、色澤淡黃并無腐敗變質的榛仁洗凈備用。
1.2.2.2 原料預處理
除去干酪外層的塑料薄膜及干燥、變質部分[8],用切割刀切成小塊備用,以便在加熱時能充分融化,攪拌均勻。將榛仁倒入粉碎機中進行加工,為防止電機過熱造成短路,每粉碎1 min后停止30 s左右,實際加工時間為3 min,粉碎后的榛仁大小均勻,顆粒直徑在1.0~1.5 mm之間。
1.2.2.3 加熱融化
加熱融化的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奶油化”,即加強了蛋白質、脂肪、水的相互作用?!澳逃突眱H在熔融溫度下發(fā)生,所以應控制好溫度及時間,熔融狀態(tài)以在熔化鍋內的攪拌器上掛出短絲為宜[9]。故設置溫度85 ℃,加熱時間30 min,轉速3 000 r/min,使蛋白質充分水合,同時也能達到巴氏殺菌的作用。所有的原料在熔化鍋內完成融化攪拌后,要進行真空脫氣。決定脫氣程度的主要工藝參數(shù)是真空度及脫氣時間。真空度高、脫氣時間長,脫氣程度高,但脫氣時間長相當于延長了融化時間[10]。故設置真空度10 kPa,脫氣時間15 min,排除產品中的空氣,使再制干酪表面光滑無空隙。
1.2.2.4 調節(jié)pH
在常溫條件下,將再制干酪與蒸餾水按質量比為1:1的比例混合,用精密pH計測定。檢驗再制干酪的pH是否在5.6~6.0之間,如不在此范圍內則需要人為用酸或堿進行調整[11]。
1.2.2.5 包裝
在再制干酪仍保持較高溫度時,快速傾倒入模成型。由于冷卻過程會使干酪發(fā)生結構上的改變,對于塊狀再制干酪,需緩慢進行冷卻,使脂肪與酪蛋白分子間形成緊密穩(wěn)定的結構[12-13]。
脂肪含量的測定參照GB 5413.3—2010《嬰幼兒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測定參照GB 5009.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水分含量的測定參照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用圓桶形取樣器將再制干酪切割為規(guī)則圓柱體,直徑5 cm,高3 cm,然后將樣品置于鋪有濾紙的9 cm的培養(yǎng)皿中,室溫條件下存放30 min,接著在100 ℃的烘箱中加熱1 h,然后在室溫條件下回溫30 min,用游標卡尺測定融化干酪的直徑,對每個樣品進行3次平行測定,精確到0.01 cm,算出平均值表示干酪的融化性[14]。
按照1.2節(jié)樣品處理方法制備再制干酪樣品,將樣品放置于濾紙上,在10 ℃條件下貯存2 h,產生油圈。對每個樣品進行3次平行測定,然后計算平均值,按式(1)計算油脂析出率[15]。
質地剖面分析(TPA)[16-17]:用質地剖面分析(TPA)方法測定樣品的硬度、黏度、彈性、咀嚼性四項指標,每組再制干酪平行測定3次。按1.2節(jié)樣品處理方法制備再制干酪樣品,測試前速度3 mm·s-1,測試速度0.5 mm·s-1,測試后速度2 mm·s-1,測試距離10 mm,間隔時間5 s,感應力5 g,探頭型號P 0.5。
影響成品的主要因素有卡拉膠用量、純凈水用量、白砂糖用量、黃油用量及乳化劑的選擇。以感官評分和質構為評價指標,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最佳配方。以卡拉膠用量、純凈水用量、白砂糖用量、黃油用量、乳化劑的選擇為自變量,進行五因素五水平試驗。
1.7.1 卡拉膠用量
以原料安佳天然干酪為總質量(以下相同),確定榛仁用量為30%,純凈水用量20%,白砂糖用量20%,黃油用量25%??ɡz用量分別為0.3%,0.6%,0.9%,1.2%和1.5%,以感官評分為評價指標,得出卡拉膠最佳用量。
1.7.2 純凈水用量
確定榛仁用量30%,卡拉膠用量0.6%,白砂糖用量20%,黃油用量25%。純凈水用量分別為5%,10%,15%,20%和25%,以感官評分為評價指標,得出純凈水最佳用量。
1.7.3 白砂糖用量
確定榛仁用量30%,卡拉膠用量0.6%,純凈水用量20%,黃油用量25%。白砂糖分別為10%,15%,20%,25%和30%,以感官評分為評價指標,得出白砂糖最佳用量。
1.7.4 黃油用量
確定榛仁用量30%,卡拉膠用量0.6%,純凈水用量20%,白砂糖用量20%。黃油用量分別為10%,15%,20%,25%和30%,以感官評分為評價指標,得出白砂糖最佳用量。
1.7.5 乳化劑的選擇
再制干酪是由水合態(tài)的酪蛋白及乳化劑等形成的一種膠體溶液體系。在一般的加工條件下,如果不加乳化劑就會使干酪組分分離而不能融化,繼而出現(xiàn)凝塊收縮、脂肪和水分析出[18]。因此,為了改善及穩(wěn)定再制干酪的組織狀態(tài)需要加入乳化劑[19]。乳化劑與干酪中鈣的結合能力決定了成品的乳化程度,常用的乳化劑有檸檬酸鹽和磷酸鹽。試驗選用檸檬酸鈉和復合磷酸鹽作為乳化劑,控制總添加量為2.4%[20],對再制干酪樣品進行感官評價和質構測試,每個樣品做3次平行測試。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將卡拉膠用量、純凈水用量、白砂糖用量和黃油用量作為四個因素,按L9(34)設計正交試驗,各因素所取水平為表1所示。對所得成品進行感官評價、硬度、咀嚼性測試,確定各因素最佳用量及影響次序。
表1 L9(34)正交試驗設計 %
在干酪制作過程中,加熱溫度和轉速對干酪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試驗以成品干酪融化性和油脂析出率為指標,確定再制干酪最佳加工工藝參數(shù)。
由30名食品專業(yè)學生經過培訓后組成感官評定小組,從成品的風味、色澤、組織狀態(tài)、氣味等4個方面對成品再制干酪進行感官質量評定,并進行綜合評分。感官評定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感官評價評分標準
每組試驗重復3次,結果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試驗數(shù)據(jù)經過SPSS 25.0軟件處理,采用Origin 7.5軟件進行繪圖。
表3 榛仁再制干酪基本指標
卡拉膠是一種水溶性膠類物質,常用作穩(wěn)定劑加入到干酪中。Bisggard[21]研究表明:將嵌合型卡拉膠加入塊狀干酪中,可改善干酪的彈性及組織狀態(tài)。根據(jù)圖1可知,當卡拉膠用量為0.6%時,感官評價得分最高,卡拉膠用量低于或高于0.6%的試驗組感官評價分數(shù)均較低??ɡz用量過低,奶酪凝膠狀態(tài)差,黏度大,難固形,在加熱混合攪拌時,質地過稀;卡拉膠用量過高,奶酪質地較硬,切面光澤度高,色澤較深,奶香味淡,口感差。經試驗驗證,當卡拉膠用量在0.6%左右時,奶酪的狀態(tài)最好,軟硬適中質地均勻,感官評價得分最高。
圖1 卡拉膠用量對再制干酪風味的影響
再制干酪結構形成的過程是一個水合乳化的過程,水的用量對成品的質構及風味影響較大。干酪中的水大部分與酪蛋白結合,要使乳化劑得到充分溶解形成均一的乳狀液,必須添加一定量的水[22]。由圖2可知,感官評價整體得分隨著純凈水用量的增加呈現(xiàn)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趨勢。水用量較低,奶酪與黃油不易充分混合,質地不均勻,且表面有油膜。奶酪口感咸膩,奶香味淡,顏色也較暗淡。水用量過高,雖奶酪咸味較淡,但產品含水量高,質地極軟,色澤淡黃,無光澤,口感較差。當水添加量在20%左右時,奶酪的咸味適中,奶香味較濃,切面有一定光澤,感官評價分數(shù)高。試驗結果與王英等[23]研究并不完全一致,主要是因為水的添加量受原料干酪的種類、乳化劑及脫氣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較大。
圖2 純凈水用量對再制干酪風味的影響
如圖3所示,隨著白砂糖添加量的增加,整體感官得分遵循先增加后降低的規(guī)律。白砂糖用量較少,因天然干酪原有的鹽分無法很好地被掩蓋,口感較咸。增加白砂糖的用量至20%,此時再制干酪甜咸比得當,口感適宜,香甜可口。繼續(xù)增加白砂糖用量,再制干酪風味下降,口感偏咸膩,后味發(fā)苦,并不是隨著糖量增加再制干酪甜度上升。原因是當糖與咸、酸、苦味物質共同作用時,其他味感物質會對糖的甜度會產生一定影響,且并無明顯規(guī)律[24]。當糖添加量較大時,甜度反而會下降或有其他味感產生。
圖3 白砂糖用量對再制干酪風味的影響
再制干酪中常添加一些乳脂肪,可以給產品帶來良好的口感,改善產品質地,使口感更加細膩柔和,對產品的質構也有一定影響[25]。由圖4可以看出,隨著黃油用量增加,感官評分逐漸升高,而后下降。黃油用量較少時,再制干酪表面較為粗糙,有空隙,顆粒感明顯。當黃油用量增加至25%時,感官評分最高,此時再制干酪口感細膩,組織狀態(tài)均勻,表面光澤度高。繼續(xù)增加黃油用量,再制干酪油膩感明顯,質地較軟,表面形成油膜,可能因為脂肪添加量過高導致乳化性降低。
由表4可以看出,將1.2%檸檬酸鈉與1.2%復合磷酸鹽復配使用,制得的成品干酪滋味最好,單獨使用復合磷酸鹽時滋味最差,苦味較明顯。在乳化劑對于再制干酪色澤和組織狀態(tài)的影響上,不同種類乳化劑復配使用的作用效果均好于單一乳化劑,第3組制得的成品最佳,色澤淡黃,組織狀態(tài)均勻,表面光滑無空隙。就氣味而言,最好的是第5組,但這5組之間差別并不明顯。
表5為不同乳化劑及添加量對再制干酪質構的影響情況,可以看出單獨使用復合磷酸鹽、檸檬酸鈉作為乳化劑時干酪的硬度為最高和最低,這主要是因為不同乳化劑應用特點不同,復合磷酸鹽保水性好,在熔融過程中不易引起脂肪滲漏,使干酪較為堅實;檸檬酸鈉溶解性較好,單獨使用時干酪質地偏軟,不易成型,當二者合用時會使再制干酪易于成型,軟硬適中。這與王慧霞[26]關于不同乳化劑對再制干酪的影響研究結果一致。在再制干酪的黏著性方面,檸檬酸鈉和復合磷酸鹽所對應的樣品黏著性較高,各組之間差異較為顯著(p<0.05)。在再制干酪彈性方面,檸檬酸鈉與復合磷酸鹽復配使用的3組彈性均高于其他2組,且這3組間差異不顯著。咀嚼性是綜合反應產品在人類口腔中被咀嚼時所需作功的參數(shù),由表5可知,咀嚼性最好的為第3組,其次是第4,第2,第5和第1組。
圖4 黃油用量對再制干酪風味的影響
表4 不同乳化劑及添加量對再制干酪感官品質的影響
表5 不乳化劑及添加量對再制干酪質構的影響
2.7.1 正交優(yōu)化試驗
由表6中的R1可知,影響榛仁再制干酪感官得分的次序是:A卡拉膠用量>C純凈水用量>B白砂糖用量>D黃油用量。榛仁再制干酪最佳配方為A1B3C3D2,即卡拉膠用量0.6%,純凈水用量20%,白砂糖用量25%,黃油用量20%。由表6中的R2可知,影響榛仁再制干酪硬度的次序是:A卡拉膠用量>B白砂糖用量>C純凈水用量>D黃油用量。由表6中的R3可知,影響榛仁再制干酪咀嚼性的次序是:D黃油用量>A卡拉膠用量>C純凈水用量>B白砂糖用量。
2.7.2 正交驗證試驗
通過正交優(yōu)化試驗,得出榛仁再制干酪的最佳配方為:卡拉膠0.6%,純凈水20%,白砂糖25%,黃油20%。按照此配方及試驗工藝流程做正交驗證試驗。制得的成品色澤淡黃,富有光澤,口感細膩柔和,奶香濃郁,表面光滑無空隙。所得成品硬度為5.101±0.233 N,咀嚼性為2.332±0.055 N。按照1.8方法進行感官評價,最終得分為89分,試驗結果與單因素結果基本一致,說明試驗所建立的正交優(yōu)化試驗是可行的。
2.8.1 加熱溫度
由圖5可知,加熱溫度對再制干酪融化性及油脂析出率均影響顯著(p<0.05)。加熱溫度在70~90 ℃范圍內,干酪融化性和油脂析出率均呈現(xiàn)先降低后增高的趨勢,在85 ℃附近變化較為明顯。在加熱過程中,蛋白質、水、脂肪等充分作用,溶解鹽充分溶解,促進了酪蛋白的膨脹吸水作用和脂肪球形成[27-28],當溫度為85 ℃時,測得成品融化性為0.58 cm,油脂析出率為1.05,為5組中最低值,因此確定最佳加熱溫度為85 ℃。
表6 正交試驗設計結果表
圖5 加熱溫度對再制干酪融化性及油脂析出率的影響
2.8.2 轉速
圖6 轉速對再制干酪融化性及油脂析出率的影響
圖6顯示轉速顯著影響再制干酪融化性及油脂析出率。轉速在1 000~5 000 r/min范圍內,干酪融化性呈現(xiàn)先降低后增高的趨勢。當轉速達到3 000 r/min時,融化性最低,為1.11 cm。在1 000~3 000 r/min范圍內,干酪油脂析出率顯著降低(p<0.05),當轉速為3 000 r/min時,析出率達到最低,為1.12,而后增加。原因是在轉速較低時,原料、乳化劑及其他配料不能充分混合,導致酪蛋白與乳化鹽的相互作用能力下降,隨著轉速上升,酪蛋白的溶解性和水合能力增加,蛋白質、水、脂肪等充分作用,制得的再制干酪組織狀態(tài)均勻細致;轉速繼續(xù)上升,有可能破壞了酪蛋白的結構和作用力鍵[29-30]。因此,綜合考慮,轉速應為3 000 r/min。
試驗以感官評分、質構為評價指標,通過單因素試驗、正交優(yōu)化試驗及驗證試驗,確定了榛仁再制干酪的最優(yōu)配方,即卡拉膠用量0.6%,純凈水20%,白砂糖25%,黃油20%,乳化劑為檸檬酸鈉1.2%與復合磷酸鹽1.2%復合。通過探究不同加工工藝參數(shù)對再制干酪融化性和油脂析出率的影響,確定加熱溫度85℃,轉速3 000 r/min。按照此比例和加工參數(shù)生產出的榛仁再制干酪口感香甜,奶香濃郁,榛仁醇香,且具有良好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