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守護生命的捐獻者
你知道嗎?
一次獻血,最多可以拯救三條生命;
全球74個國家的血液供應中,90%以上來自自愿無償獻血者;
2018年全國無償獻血人次超過1500萬,
采血量達5000噸,挽救了無數(shù)生命!
2018年是《獻血法》實施20周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曾表示,《獻血法》實施20年來,我國全面建立無償獻血制度,實現(xiàn)了從個體獻血到完全自愿無償獻血的根本轉變,無償獻血人次數(shù)連續(xù)20年持續(xù)增長。
今年6月14日,是第16個世界獻血者日。
讓我們一起,致敬那些守護生命的捐獻者。
血管流經全身只要1分鐘
心跳“噗通”一下,血液就開始從心臟出發(fā),經由長長的血管流經全身,一部分則經過心臟,到達肺部,交換二氧化碳和氧氣后,又回到心臟,這樣看似漫長的過程只需1分鐘就能完成。
微血管的大小只能毛發(fā)的1/20
我們全身上下的血管有九成都是微血管,細微到只有4-8μm,和毛發(fā)的100μm比起來,真的只有1/20!
所有的血管相連接能繞地球2周
體內所有細胞隨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運送養(yǎng)分,所以血管會分布在全身上下每個角落,如果把動脈、靜脈、微血管全部連接成一條直線,居然有90000公里長,相當于繞地球2周。
體內血液量約4-5升
我們體內的血液量約占體重的8%,也就是說,50千克的人,其血液量約4千克(約4升),60千克的人就有4.8千克,也就是說我們的血液量約有4-5升。另外,女性生理期、獻血、流汗、肚子痛的時候,血液量都會稍微減少,不過很快又會恢復。
只有動脈硬化,沒有靜脈硬化
動脈和靜脈明明都流著同樣的血液,為什么只聽說有“動脈硬化”,卻沒有“靜脈硬化”呢?這是因為靜脈中的血壓較動脈低,因此較不容易造成血管硬化,不過因為靜脈流動的較緩慢,所以當瓣膜故障的時候,就會有“靜脈瘤”的問題發(fā)生。
血液也會死亡
血液中的紅細胞生命期約120天,白細胞約7-14天,血小板約7-9天,過期之后這些血細胞就會衰老死亡。
血液是這樣生成的
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徑場上的接力跑,參與者有胚胎的卵黃囊、肝、脾、腎、淋巴結、骨髓等。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一個叫卵黃囊的胚胎組織擔起造血的第一責任。人胚第6周,人體器官肝臟接著造血。人胚第3個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個月后,骨髓開始造血,這是人體最重要的造血組織。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負擔造血的全部責任。血紅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它們各司其職,但都來自同一種細胞——多功能干細胞。由這種細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變?yōu)樵谘芾锪鲃拥难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