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偉武
融媒體時代主要指傳統(tǒng)媒體在新興媒體的推動下,針對全球傳媒格局變化,將電視、報刊等傳統(tǒng)媒介進行有機融合。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政治素養(yǎng)、政策理論水平及新聞信息敏銳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新聞采編方式無法與現階段新聞采編方式相適應,因此,對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進行探索分析非常必要。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品牌效應的愈加凸顯、受眾信息接收主動性的不斷增強,對信息傳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品牌效應主要指在融媒體迅速發(fā)展背景下,新媒體在傳播速度、傳播方式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對電視新聞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在融媒體時代,海量電視新聞信息不斷涌現過程中,受眾更青睞于具有品牌效應的傳播媒體,這主要是由于在受眾心中,品牌媒體傳播信息具有較強的可信度及真實性;受眾信息接收主動性不斷增強主要因為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途徑不斷增多,增加了受眾選擇不同類型信息的空間。受眾可以通過各種軟件應用或網頁查閱信息,主動搜索感興趣的新聞內容;信息傳播質量要求高主要因為融媒體時代受眾對電視新聞信息判斷能力不斷提升,對信息判斷的盲從性進一步下降。
電視新聞具有突出的大眾化特征,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是電視新聞節(jié)目精神內涵及政治素養(yǎng)的代表。因此,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應保證自身世界觀的正確性,為民眾正確論述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保證電視新聞報道導向的正確性。[2]
融媒體時代海量信息呈爆炸式涌現,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只有具備敏銳問題觀察分析能力,才能篩選出正確的具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保證電視新聞播報權威性。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媒業(yè)競爭不斷加劇,在這一背景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應積極策劃、主動出擊。第一時間對電視新聞事件進行分析構思,確定最佳新聞方案,保證新聞播報效率。[1]
保持地方新聞特色是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與其他媒體競爭的資本,據此,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應立足本地,從題材入手,加強當地人、事物選擇頻率,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提高電視新聞社會效益。
貼近群眾是融媒體時代湛江市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效率提升的根本。因此,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將受眾群體作為工作對象和核心,合理利用融媒體時代媒介資源,對行為報道模式進行更加生動、形象的優(yōu)化,以達到以小見大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采編目的。
在具體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摒棄以往固定、僵化的新聞采編理念,結合融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與基層群體切身相關的新聞進行有效整合。隨后對區(qū)域內電視新聞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最大程度提升電視新聞信息的生動、形象、真實性。[3]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綜合考慮新聞時效性、受眾接納性、區(qū)域特色等多種因素,創(chuàng)造出受民眾喜聞樂見的電視新聞信息。在具體電視新聞播報過程中,電視新聞采編記者可以從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發(fā),真正進入基層民眾實際生活中,最大程度地提升電視新聞采編效果。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整體社會信息傳播渠道,而且對社會輿論發(fā)展規(guī)律也產生了影響,因此,為充分滿足用戶差異化信息消費需求,電視臺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依據中央電視臺,或者省級電視臺信息播報特征,整合全部媒體平臺及新聞資源,隨后構建全民參與形式的自媒體與電視新聞互動平臺。(見圖1)。
圖1 電視新聞采編融媒體信息交互平臺
在全民參與形式的自媒體與電視新聞采編交互平臺運行過程中,以自媒體原創(chuàng)內容為核心,依托現有采編隊伍,以泛采編為主導,進行泛采編團隊的組建。通過區(qū)域內廣泛收集采編信息,可以有效提高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質量。比如百萬汽車駕駛人員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其可以在早晚高峰時間段,通過電視臺播報的所在位置的交通信息及交通擁堵情況,為其他駕駛人員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詢。同時,相關泛采編人員可以隨時記錄周邊發(fā)生的新鮮事物或者突發(fā)事故,并經移動網絡發(fā)送至電視臺媒體資訊平臺。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考察時提出了S形曲線。S形曲線指每一種技術在導入期發(fā)展較緩慢,一旦其進入成熟期,就會呈爆炸式增長。而在技術進入成熟后期,由于缺乏上升動力,會進一步進入緩慢增長狀態(tài)。從本質上而言,融媒體時代的電視廣播新聞采編工作具有突出的S形曲線特征,其新媒體為處于快速上升狀態(tài)的技術。因此,為獲得新的經濟增長點,湛江市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節(jié)目采編人員應依托移動互聯網平臺,在原有新聞采集、生產、發(fā)布流程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新型新聞采編模式。
一方面,基于融媒體時代特點,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將前端采訪、后端編輯進行有機整合。采用更加靈活的運行機制,根據新聞節(jié)目內容要求,及時與前端采訪人員溝通。同時,調用資料庫內資源,以形成個性化、立體電視新聞報道格局。隨后,在以往現場采訪的基礎上,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利用同期聲采訪模式,適當添加新聞文字編輯素材資料及動態(tài)圖片信息,同時合理配置背景音樂、聲像圖片,進一步豐富新聞節(jié)目內容畫面。
另一方面,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以借鑒自身新聞采編經驗,在現有電視新聞內容宣傳、用人激勵及生產管理流程的基礎上,利用新聞采編倒逼機制,推動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流程改革。在短片新聞制作過程中,為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及新聞采編工作效率,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采取相應采訪技巧,在前期新聞采編的基礎上,將以往單一線下活動的形式與品牌意識結合,構建具有自媒體性質的電視新聞采編體系。即將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看作一個產品,通過做活動、貼地皮等形式,進行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推廣運營,促使整體新聞采編材料的主次程度更加鮮明。
此外,融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內容的選題策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電視新聞信息資源采編過程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優(yōu)先選擇實踐價值高、富有群眾效力的新聞信息。同時,利用自身工作經驗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將相應新聞信息進行創(chuàng)新重構。通過新型新聞采編思維體系的創(chuàng)建,促使整體新聞信息報道的行業(yè)競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基層新聞以小見大的基礎上,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可將基層群體在新聞節(jié)目中的一點一滴融入新聞素材中。結合融媒體時代特點,創(chuàng)新電視新聞節(jié)目采編形式,將基層群體納入電視新聞采編流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新聞報道的實際價值,保證電視新聞媒體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