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欣 (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550000)
曹貞吉詩詞在清初占據(jù)一定的地位,吳綺選編《名家詞選》將《珂雪詞》推為壓卷之作,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中,曹貞吉被列為清朝第一詞人。關于曹貞吉研究的成果按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分述如下:
生平家世方面,薛祥生《曹貞吉行年簡譜》考證他的生卒年同時論及多地為官的時間與地點。翁容《曹貞吉詞及清初詞壇》論述了曹貞吉的家庭成員及幼時經(jīng)歷。趙紅衛(wèi)《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的論述,除了前面所提到的之外,還有曹貞吉為官時的情況。這些論文對曹貞吉生平研究各有側(cè)重,但在曹貞吉生卒年及其他時間認識上是一致的,不同在于,薛祥生側(cè)重于線性梳理曹貞吉的一生,翁容關注到曹貞吉的家族成員情況及簡略涉及曹貞吉的人生經(jīng)歷對他造成的影響,趙紅衛(wèi)則增加為官生涯的敘述。
交游方面,主父志波《安丘曹氏及其文學》從交游對象擅長的技藝劃分,有詩人王士禛、施閏章等,詞人有朱彝尊、陳維崧等?!睹髑灏睬鸩苁霞易逦幕c文學研究》從交游對象所屬文學圈劃分,人物大致與翁容提及的相同,京師文學圈里與之交游對象還有 “五友”劉柞遠、孫光祀等;還補充了山左文學圈與安徽地區(qū)中與其交往的人物。《曹貞吉詞及清初詞壇》以時間段來考察曹貞吉的交游情況?!栋睬鸩苁霞捌湮膶W》更加詳細和突出交游的發(fā)展變化,同時更關注交游對象的性格等因素對交往的影響?!恫茇懠挥闻c詞作關系研究》有意識從流派角度來劃分與曹貞吉交游的人物。
關于詩詞版本研究,歸納整理如下:
《珂雪詞》版本2012趙紅衛(wèi)《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及文學研究》全本 康熙丙辰(1676)家刻本2004王曉兵《<珂雪詞>選注》2006胡曉蓓《曹貞吉及其<珂雪詞>研究》2010主父志波《安丘曹氏及其文學》康熙張潮刻本 康熙刻本(《珂雪詞補遺》一卷與《珂雪詞》康熙刻本合刻)康熙家刻本張潮刻本(最早刻本)《四庫全書》本 《四庫全書》本《四部備要》本 《四部備要》本吳氏石蓮庵刻的《山左人詞》本吳氏石蓮庵刻的《山左人詞》本《清名家詞》本 《清名家詞》本《曹貞吉集》點校本 《曹貞吉集》本《全清詞》(順康卷)本《全清詞》(順康卷)本《四庫存目叢書》《萬有文庫》本
選本 《詠物十詞》單行本《瑤華集》本《國朝詞綜》本《全清詞鈔》本詠物十詞》《瑤華集》《國朝詞綜》《全清詞鈔》《筐中詞》《詞則》《清詞四家錄》《百名家詞鈔》
從上表可知,胡曉蓓分析的最為詳細。關于曹貞吉詞版本研究的論文均提及“康熙刻本”或“康熙家刻本”,王曉兵認為康熙家刻本刊刻于康熙丙辰,后來遭到主父志波與趙紅衛(wèi)的反駁,主父志波認為《珂雪詞話》雖有“康熙歲次丙辰夏五江上年弟禾具章”的記載,但從康熙十七年曹貞吉與顏光敏的書信往來中,可知曹貞吉此時尚未完稿,因此刊刻應晚于康熙十七年。趙紅衛(wèi)認為漲潮刻本,也就是《珂雪詞》最早刻本刊刻晚于康熙十七年,且他認為家刻本是以張本為底本,家刻本中收錄《珂雪詞補遺》,據(jù)其中作品時間推測,他認為家刻本刊刻當晚于康熙二十四年。綜上,王曉兵中所說的康熙家刻本可能是《珂雪詞》的最早刻本漲潮本。
曹貞吉詩文集版本,整理歸納如下圖:
研究論文 詩/詞/文集 刻本 鈔本 稿本《安丘曹氏及其文學》《珂雪初集》一卷 康熙八年刻本康熙十一年刻本,《山東文獻集成》據(jù)此本影印宣統(tǒng)三年鈔本《珂雪二集》一卷 康熙十一年刻本,《山東文獻集成》據(jù)此影印宣統(tǒng)三年鈔本《珂雪三集》四卷 安丘曹尊彝鈔本,《山東文獻集成》據(jù)以影印宣統(tǒng)三年鈔本《實庵詩略》一卷 康 熙 刻 乾 隆三十五年印本康熙刻《百名家詩鈔》本《朝天集》一卷 康 熙 二 十 五(六)年刻本光緒《安丘曹氏家集》鈔本《鴻爪集》一卷 康熙二十六年刻本光緒《安丘曹氏家集》鈔本《黃山紀游詩》一卷 康熙刻本,《山東文獻集成》據(jù)以影印《曹貞吉詩稿》不分卷《詩稿》中曹貞吉諸詩皆見于《珂雪初集》《珂雪文稿》一卷 曹尊彝鈔本《花間詞選》無卷數(shù) 康熙間稿本,朱祖謀跋《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及文學研究》《珂雪三集》《珂雪三集古近體詩》曹尊彝鈔本
從上圖知《安丘曹氏及其文學》較全面地梳理了曹貞吉的詩、文版本情況。《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及文學研究》關于這兩本詩集的版本,趙紅衛(wèi)說是存于《安丘曹氏家學守待》,又說“由其從元孫尊彝禮堂鈔存的《珂雪三集》、《珂雪三集古近體詩》……”,由此,這兩本詩集底本當是曹尊彝鈔本。
詩詞輯佚情況,整理如下圖:
論文名 輯佚出的篇目 所據(jù)文獻趙衛(wèi)紅《山左詞人曹貞吉詩詞結(jié)集及輯佚考略》有內(nèi)容,但無詩名 《九華山志》《娑羅樹歌》 《北黔山人詩》《柴窯碗歌》 《感舊集》胡曉蓓《<全清詞·順康卷>曹貞吉詞補遺》《金縷曲·同頌嘉飲綸霞齋讀新詩》田雯《古歡堂集》《采桑子·春閨》《采桑子·秋閨》聶先、曾王孫《百名家詞鈔》《賀新涼二調(diào)·十二珠簾卷》《賀新涼二調(diào)·意似蕉心卷》趙衛(wèi)紅《山左詞人曹貞吉詩詞結(jié)集及輯佚考略》,除與胡曉蓓相同的三首外,另輯出七首?!肚锼幊驮~》《浪淘沙·秋水??彰鳌?《古今詞匯三編》《疏影·柔絲幾縷》 《瑤華集》《念奴嬌·神游飛閣》 《清平詞選》《雙蕖怨·好清秋》《買陂塘·恰先生結(jié)茅之地》《家學守待珂雪三集古近體詩》
輯佚出的詞今已全被段曉華箋注的《珂雪詞箋注》納入。現(xiàn)當代對曹貞吉詩詞作品也給予了重視,就筆者所見整理本有:
《曹貞吉集》宋開玉、王佩增點校,山東大學出版,1994出版,內(nèi)容包括曹貞吉的詩詞集。據(jù)曹貞吉詩集的初刻本為底本,校以《山左詩鈔》《渠丘耳夢錄》等選本;《珂雪詞》以康熙家刻本為底本,四庫備要本為主要校本,參?!端膸烊珪贰肚迕以~》等。
《清代詩文集匯編》第133冊,收錄曹貞吉的詩詞,所據(jù)底本是康熙安丘曹氏家集九種本。
《珂雪詞箋注》段曉華箋注,華東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為底本,校以張潮本、《四庫全書本》及清代的大型詞總集。
關于只收《珂雪詞》的原因,孫彥杰《獨步清詞:曹貞吉〈珂雪詞〉評析》認為《珂雪詞》渴求統(tǒng)一和平、安居樂業(yè)的主題符合國家政治的傾向。王曉兵《〈珂雪詞〉選注》亦從此說。丁鵬的《清代山左詞壇研究》從詞壇中心、詞學理念兩個方面分析《國朝名家詩余》沒有收錄《珂雪詞》的原因。彭志《〈今詞初集〉選〈珂雪詞〉孤篇探賾》則從內(nèi)外部原因說明《今詞初集》只選了《珂雪詞》一篇的原因,外部因素包括詞集刊刻的問題、政治角度,內(nèi)部因素則包括唱和交往情況和詞學觀念。
就詞學淵源而言,《曹貞吉詞及清初詞壇》認為豪放磊落一面近于陽羨詞派,詞宗南宋的主張又與浙西詞派相似,既崇尚辛棄疾、陸游,又心追吳文英、姜夔?!栋睬鸩苁霞捌湮膶W》一文認為詠物詞源于姜夔、張炎;詠史懷古源于辛棄疾。《清代山左詞壇研究》亦從此說。余下的研究不出以上范圍,便不贅述。
就題材的分類研究,以詠物與懷古為最。嚴迪昌《清詞史》認為曹貞吉的詠物詞多詠日常生活中習見之物,其次是富于真實的情感?!睹髑灏睬鸩苁霞易逦幕c文學研究》一文亦同意詠物詞具有真實情感的觀點。趙紅衛(wèi)也提及詠物懷古詞,與嚴迪昌專注于詠物詞不同,他認為詠物懷古這類詞更具明顯的寄托之意?!恫茇懠~及清初詞壇》亦從此說。此外翁容認為曹貞吉多詠花,表明曹貞吉對高潔品格的追求?!肚宕阶笤~壇研究》關注到《珂雪詞》中純粹詠物之作,并認為這類詞與朱彝尊的詠物之作共同引導了之后的浙西詞風。
就寄懷、寄慨詞來說,《清詞史》與《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都認同這類詞具有真實情感?!恫茇懠挥闻c詞作關系研究》研究范圍較寬泛,只要以交游為媒介引發(fā)的述懷之作皆包括其中,這不利于辨認《珂雪詞》的風格。此外就悼亡詞來說,《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與趙銳的《清初傷悼詞研究》均提及悼亡詞,后者認為曹貞吉的悼亡詞具有真實情感、結(jié)合悼亡對象的生平經(jīng)歷兩個特點?!睹髑灏睬鸩苁霞易逦幕c文學研究》《曹貞吉交游與詞作關系研究》等論文還研究了交游送別詞、應酬詞等,但無創(chuàng)見。
論及藝術特點,雅正、寄托遙深是主要的風格?!恫茇懠~及清初詞壇》認為除此之外還有磊落蒼茫、哀怨悲涼的特點?!恫茇懠膶W創(chuàng)作活動論》認為還有以史入詞的特點。(《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認為《珂雪詞》兼具豪放婉約與清雅纏綿的詞風?!丁寸嫜┰~〉選注》認為《珂雪詞》用詞優(yōu)美典雅,具有畫意。賞析有鄭伯勤《纏綿款至 蕭灑出塵---曹貞吉〈賀新涼·再贈柳敬亭〉賞析》,張金耀《花解人意,添惆悵---曹貞吉〔解連環(huán)〕〈詠蘆花〉賞析》等論文從具體詞作入手進行分析。另有宋慧玲、王雨容《〈珂雪詞〉詞韻研究》總結(jié)了《珂雪詞》的用韻情況及用韻特征。這些研究主要涉及《珂雪詞》詞學淵源、題材、藝術風格等方面,但總體論述不夠詳細,題材關注的深度亦不夠。
詩學淵源方面,李政的《曹貞吉詩歌研究》認為曹貞吉前期詩歌以“宗唐”為主,后期顯現(xiàn)出“宋調(diào)”的特征。這基本是研究者們都具有的共識,但在具體分析上有細微出入,《安丘曹氏及其文學》認為曹貞吉詩風由唐入宋,主要由于《宋詩鈔》的刊行及受好友如王士禎、田雯的影響,《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也同意受好友影響的觀點。
關于題材內(nèi)容方面,《曹貞吉詩歌研究》認為《二集》較《初集》題材更加豐富,如宴飲、唱和等,后期多詠史懷古詩?!睹髑灏睬鸩苁霞易逦幕c文學研究》提到山水記游詩與書信詩。王佩增《曹貞吉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還論述其詩歌的風格嬗變。關于曹貞吉的詩歌研究,目前學界研究主要有詩歌淵源、題材內(nèi)容與風格。詩歌淵源上,前期學唐,后期學宋;題材內(nèi)容上,雖然關注到了一些類型,但總體不夠完備,論述深度亦不夠。
以上諸多研究大多局限在詞人的身世生平,曹貞吉詩、詞的淵源、主題內(nèi)容與藝術風格等幾個方面。對其他相關方面,如曹貞吉與其他詞人的對比研究,或是詩詞之間的互動研究等,所論較少,關注不夠。另外研究的深度還欠缺,在已有的研究中,比如關于《珂雪詞》的題材研究,現(xiàn)有研究多將其詞置于群體中進行概述,缺乏對文本的深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