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為裳
我的老家在黑龍江,那是個離海遠離山近的地方。
前些天在朋友圈里看到舊同事去大連海邊玩,踏浪,坐快艇,長發(fā)飛揚,連寫的文字都如被水浸過般飽滿,玩得那叫一個開心。這些年,家鄉(xiāng)人出去旅游,大都是奔向海邊,一是大連,一是青島。倒是我搬到了離海很近的地方住,對海已經(jīng)沒了那么多的向往。
其實,我最早的旅行也是從海開始的。第一站去的就是青島。
那時,除了知道青島有海,別的一無所知。不像現(xiàn)在,想去一個地方,人還沒去,攻略已經(jīng)做了厚厚一沓。哪有好玩的,哪有好吃的,哪里是個可以打卡發(fā)朋友圈的網(wǎng)紅地兒,哪里可以坐著曬曬太陽發(fā)發(fā)呆。人還沒到,那一草一木竟似見過一般。
不過,一無所知的好處是,見到、遇到的一切都不在你的計劃內(nèi)。旅游的意義不就在于脫離日常生活嗎?
到了青島,還未見到海,就已經(jīng)被青島不規(guī)則的路給嚇到了。地無三尺平也不過如此吧。道路高高低低,歪歪斜斜,車子如小甲蟲般,不像行駛在大城市,倒像是在小街小巷里穿行。更有趣的是,隔天去逛一家商場,從一層進去,坐電梯上了二樓,在二樓逛了會,找到門出來,居然不用下樓。出來站在高處才看到,原來商場是依地勢建的,有一個很大的緩坡。
二樓出來是個小廣場。廣場的盡頭是教堂。那時正值春日,藍天、白云、草坪、教堂,教堂附近有白鴿,有新人在拍婚紗照。一切美好得仿佛是生活本來的模樣。我坐在小廣場的長椅上發(fā)呆,不疾不徐的時光輕巧地從我身上躍過去。
終于去拜見了海。先去的是棧橋。一直延伸到海里。讓人可以那么近地靠近海。一座城市有水何其幸運,有海更是幸運中的幸運。那一線都是海濱浴場,有著巨大的嶙峋的石頭,到處都是賣海星和貝殼的婦女。閉上眼睛呼吸,空氣里全是海鮮的味道。脫了鞋子,腳踩在細沙上,一步一步走向海。海并沒有波濤洶涌,它很平靜,像個不哭不鬧的乖孩子。
孩子們拿著小桶和小鏟子,提水挖坑,在海灘上玩得不亦樂乎。
我轉(zhuǎn)而坐在游艇上,水花在身后四濺開來,濺起的水花就像是那些短暫飛揚的快樂一般。
玩累了,往回走時,正碰上放學的中學生,原來他們的學校就在海邊。他們累了、悶了,會不會跑到海邊來大聲喊一喊呢?再或者,自習課上,會遠遠地聽到海浪的聲音嗎?仿佛有了海的加入,枯燥的學習生活也變得浪漫起來了。
只可惜那時沒有揀到好看的貝殼。買了一串海邊貝殼做的風鈴,回到家里掛在窗邊。風來了,看兩眼,想起海的樣子,嘴角情不自禁地勾起微笑。
還去了八大關(guān)風景區(qū)。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大路寬闊,路兩邊是有些年頭的別墅,被稱為萬國建筑博物館。后來無數(shù)次來這里,春天的碧桃、海棠和櫻花,把八大關(guān)打扮成了最美的新娘。夏天的紫薇,秋天的銀杏,冬天的雪松,更是最好的服裝設(shè)計師,把八大關(guān)打扮得四季不同。
到了海邊城市,不能少的就是去海鮮市場??吹叫迈r的魚、蛤蜊,五花大綁的螃蟹,活蹦亂跳的蝦,還有各種叫不上名字來的海產(chǎn)品。整個海鮮市場都呈現(xiàn)出熱鬧十足的景象。每一種都想買,一再提醒自己只是游客,卻還是忍不住滿載而歸。
朋友帶著我去了一條街,把買的海鮮扔給老板,老板問水煮還是爆炒。然后就兀自料理去了。
在海邊,喝著用塑料袋裝的啤酒,吃著最新鮮的海鮮,聊著天南地北的事,人間的小小幸福莫過于此。
大概每座城市都有一條最為出名的美食街吧。青島的美食街名字很有特點,叫劈柴院。
劈柴院不大,卻總是擠滿了人。要是遇到節(jié)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每家攤主都扯著大嗓門極力吆喝他家的烤魷魚天下第一。至于到底誰家“天下第一”,當然不用細細考究,隨便選一家都行。就算是最嚴苛的減肥愛好者到了這里。也肯定會“大開殺戒”。不吃點什么簡直對不起自己。
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其實跟城市的原住民打交道的機會并不多,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出租車師傅。那夭碰到了一個很帥的青島小哥,他服務(wù)得很周到,他說:“你們來青島玩,我就代表了青島。不能因為我的服務(wù)不好。讓你們對青島的印象不好!”
話很樸實,但傳達的觀念卻足以讓很多旅游城市的人學習:應(yīng)該把城市當成自己的家,把游客當成客人。因為那個開出租車的青島小哥,我對這座干凈美麗的城市又多了幾分好感。
青島不大,現(xiàn)在還在往外擴。朋友住在黃島。說小區(qū)出去就是海,傍晚散步時可以撿到蛤蜊。我想,或許有些夸張的成分,但這就是作為在海邊居住的人的驕傲。不是嗎?
城市總像個成長中的少年,一旦長身體,就飛快地長了起來。老城區(qū)仍然是柴米油鹽、雞犬相聞的市井樣貌,新城區(qū)卻是日新月異,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只是,那片海依然是原來的模樣。風來了,拍打著岸邊的礁石;風走了,退潮,假裝自己是一潭湖水。無論世事怎樣變遷,它始終都是它自己。
誰知道海的形狀嗎?誰知道未來的樣子嗎?
或者,我們想象的樣子,就是它的樣子。
編輯/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