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博 聞志彬
(1.喀什大學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喀什 844006; 2.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烏魯木齊 830011)
土壤鹽漬化會影響到非鹽生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甚至大量死亡,造成局地生物多樣性降低,影響生態(tài)平衡,也會使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降低,對糧食安全產(chǎn)生嚴重威脅[1]。隨著土壤鹽漬化問題逐漸加劇,研究者在植物耐鹽機制、耐鹽種質資源開發(fā)和鹽漬化土壤改善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而了解植物的耐鹽機制、選擇合適的耐鹽植物對鹽堿地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意義[2~8]。
我國鹽生荒漠植被的建群種中,藜科植物居多[9],藜科植物在適應以及改善鹽漬化土壤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揖G藜(ChenopodiumglaucumL.)為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屬(Chenopodi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廣布于南北半球的溫帶,我國除臺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諸省區(qū)外,其它各地都有分布,常分布于輕度鹽堿的土壤上[10~12]?;揖G藜種子萌發(fā)受鹽濃度和pH影響,同樣濃度的NaHCO3對種子萌發(fā)的抑制作用大于NaCl[13~14]。鹽脅迫會影響灰綠藜葉片中水分和脯氨酸含量[15],導致組織中MDA含量增加,細胞膜的透性變小[16~17],其耐鹽性與NHX1基因的表達相關[18]。以往關于灰綠藜耐鹽性的研究都只對其進行了某一階段(如萌發(fā)或生長)的實驗,而缺少對其進行系統(tǒng)性的研究[13~14,19~20]。因此,本實驗擬開展不同濃度NaCl處理對灰綠藜種子萌發(fā)、幼苗生長發(fā)育,以及根、莖和葉中Na+濃度影響的研究,以期探索灰綠藜耐鹽能力,并為抗鹽堿種質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灰綠藜種子于2017年10月3日采自新疆烏魯木齊市新市區(qū)鯉魚山公園的自然成熟植株。種子自然風干后,置于4℃冰箱中冷藏28 d后開始萌發(fā)實驗和生長實驗。
1.1.1 種子萌發(fā)
實驗設置9個不同濃度NaCl處理,即0、50、100、150、200、250、300、400和500 mmol·L-1。
在培養(yǎng)皿(直徑9 cm;墊有3層定性濾紙)中加入相應濃度NaCl溶液,播種40粒。每個處理包括4個生物學重復。培養(yǎng)皿置于植物培養(yǎng)架上,光強3 000 lx,光照周期為16/8 h(晝/夜),溫度25℃/23℃(晝/夜),實驗過程中適當補充相應的蒸餾水。播種6 d后開始記錄灰綠藜種子萌發(fā)數(shù),每3~4 d記錄一次,連續(xù)觀察34 d。
1.1.2 幼苗生長發(fā)育
實驗濃度梯度設置與1.1.1相同。選擇蛭石∶珍珠巖=3∶1作為基質,將基質以1 L/盆的量加入花盆(頂部直徑16 cm,底部直徑12 cm,高11 cm)中,以1/2 MS培養(yǎng)基作為營養(yǎng)液。種子萌發(fā)后每3 d用對應濃度的NaCl溶液處理一次,每個處理包括5個生物學重復。萌發(fā)10 d后在每盆中保留1株長勢一致的植株。用400和500 mmol·L-1NaCl處理后,初萌發(fā)的幼苗均枯萎,因此該實驗最終處理濃度為0、50、100、150、200、250、300 mmol·L-1。之后每3~4 d測一次植株高度和葉片數(shù),并在實驗中觀察記錄開花日期、葉型及其他隨機出現(xiàn)的有用信息。待肉眼可見各組株高和葉片數(shù)差異明顯時(萌發(fā)后第61 d),測植株高度、莖粗(下至上1 cm處)、根長、根粗(上至下1 cm處)和葉片數(shù),并測定各部分的生物量及Na+含量。
1.2.1 生物量的測定
實驗結束后,將植株移出洗掉根部吸附的基質,并將植株分為根、莖和葉三部分,在烘箱中110℃殺青30 min后60℃烘干至恒重,測其質量,并密封保存以備進行Na+含量的測定。
1.2.2 Na+含量的測定
分別取0、50、100、150、200和250 mmol·L-1NaCl處理的根、莖和葉干樣(300、400和500 mmol·L-1NaCl處理下植株樣本較少,不足以進行Na+含量測定),單獨用真空袋包裝送至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中心實驗室進行Na+含量測定。檢測設備及型號:離子色譜儀(美國戴安ICS-5000)、電感耦合等離子發(fā)射光譜(美國安捷倫735 ICP-OES)。測試報告編號:XJSDSSJZX20120626。
1.2.3 數(shù)據(jù)分析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軟件,用One-way ANOVA在0.05水平上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并在此之后進行多重比較。
隨著NaCl處理濃度的增大,灰綠藜種子萌發(fā)率呈下降趨勢,其中50和100 mmol·L-1濃度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而當NaCl處理濃度大于150 mmol·L-1后對種子萌發(fā)率也沒有顯著差異。當NaCl處理低于200 mmol·L-1時,種子萌發(fā)時間均為6 d,當處理濃度大于200 mmol·L-1,種子萌發(fā)時間則隨著處理濃度的增大而推遲。隨著NaCl濃度的增加,單位時間內(nèi)種子萌發(fā)數(shù)量呈降低趨勢,首粒種子萌發(fā)的時間會相應延長(圖1)。
圖1 不同濃度NaCl處理下灰綠藜種子萌發(fā)率與時間的關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time in Chenopodium glaucum L. under different contents of NaCl
從表1~2可看出,灰綠藜的株高、莖粗、根長、根粗、葉片數(shù)及根、莖和葉的鮮重、干重在50 mmol·L-1NaCl處理下有最大值,而在300 mmol·L-1NaCl處理下有最小值。
不同濃度NaCl處理下,灰綠藜的株高、莖粗、根長、根粗、葉片數(shù)、根部鮮重、根部干重、莖部鮮重、莖部干重、葉片鮮重和葉片干重均具有顯著差異(P<0.05),多重比較結果見表1~2。發(fā)芽后第37 d,150和300 mmol·L-1NaCl處理下各有1株植株開花;發(fā)芽后第44 d,150和250 mmol·L-1NaCl處理下各有1株植株開花;發(fā)芽后第59 d,200 mmol·L-1NaCl處理下有1株植株開花。0、50和100 mmol·L-1NaCl處理下,灰綠藜在發(fā)芽61 d內(nèi)無開花現(xiàn)象。
表1 不同濃度NaCl處理對灰綠藜植株生長的影響
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NaCl contents on growth ofC.glaucumL. seedlings
NaCl濃度NaCl content(mmol·L-1)株高Height plant(cm)莖粗Diameter of stem(mm)根長Length of root(cm)根粗Diameter of root(mm)葉片數(shù)(個)Number of leaves023.38b3.14ab16.18b2.38ab111.6ab5030.9a3.52a24.07a2.58a122.6a10019.22bc3.14ab18.34ab2.08bc85.6bc15016.26c2.67bc14.82b1.98cd78.2cd20015.8c2.8bc11.47c1.72cd76.75cd25011.46d2.46c9.6d1.43d59.4d3007.28e1.9d8.17d1.13e36.6e
注:表中標有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同。
Note:Different letters represented signif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the same as below.
灰綠藜根、莖和葉中Na+濃度均在對照中最低,在200 mmol·L-1NaCl處理下最高。在200 mmol·L-1范圍內(nèi),隨著NaCl濃度的增大,莖和葉中Na+濃度呈上升趨勢。在不同濃度NaCl處理下,葉及莖中Na+濃度具有顯著差異(P<0.05),而根中Na+濃度差異不顯著(P>0.05),多重比較結果見表4。
表2 不同濃度NaCl處理下灰綠藜根、莖、葉的鮮重及根、莖、葉的干重
表3 不同濃度NaCl處理下灰綠藜花果混合物的鮮重和干重
Table 3 The freshand dry weight of flower-fruit mixture ofC.glaucumL. under different NaCl content treatments
NaCl濃度NaCl content(mmol·L-1)花果混合物鮮重Fresh weight of flowers and fructifications(g)花果混合物干重Dry weight of flowers and fructifications(g)1500.08580.01472000.01330.00192500.00710.00133000.03750.0067
注:0、50和100 mmol·L-1NaCl處理下未出現(xiàn)開花現(xiàn)象,且150、200、250和300 mmol·L-1NaCl處理下的5個生物學重復中只有1~2個出現(xiàn)開花現(xiàn)象,故在此沒有對花果混合物的干重,鮮重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Note:The plants under 0,50 and 100 concentrations of NaCl were not bloom. And the number of the plants blooming under 150,200,250 and 300 concentrations of NaCl was only 1-2. Therefore,there was no one-way ANOVA on the dry weight and fresh weight of flower and fructifications.
表4 不同濃度NaCl處理后植株根、莖和葉中的Na+含量
Table 4 Na+content in root,stem and leaf of plants under different NaCl content treatments
NaCl濃度NaCl content(mmol·L-1)根中Na+濃度Concentration of Na+ in root(mg·g-1)莖中Na+濃度Concentration of Na+ in stem(mg·g-1)葉中Na+濃度Concentration of Na+ in left(mg·g-1)03.6626b1.1631d1.63d505.8988ab3.1365c11.5507c1006.0657ab5.3026b13.1635c1505.9619ab6.1145b21.1684b2007.0323a8.0539a35.5285a2505.7957ab5.1107b33.2183a
本實驗通過研究不同濃度NaCl處理對灰綠藜種子萌發(fā)率的影響,發(fā)現(xiàn)灰綠藜種子的萌發(fā)率在無NaCl處理下最高(圖1),且與其他處理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與陳莎莎等[20]和王璐等[21]的研究結果不同。原因可能在于所選種子成熟度、種子采集后的保存方式以及原植株(母本)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
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種子萌發(fā)后10 d內(nèi),在150、250和300 mmol·L-1NaCl處理下,幼苗有萌發(fā)后死亡的現(xiàn)象,這表明植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不良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同[22]。對比萌發(fā)實驗的結果(灰綠藜種子在超過300 mmol·L-1NaCl處理后萌發(fā)率小于5%,500 mmol·L-1NaCl處理后不能正常萌發(fā)),得出灰綠藜植株可在高濃度NaCl環(huán)境下生長但其種子無法在高濃度NaCl環(huán)境下萌發(fā)。
當處理濃度大于50 mmol·L-1之后,NaCl對灰綠藜生長造成不利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株高、莖粗、根長、葉片數(shù)及根、莖和葉質量的減小(表1~2)。這種影響類似于高溫或干旱,是由植物細胞的相對缺水而造成[23]。植株面臨不利影響時,會盡快將營養(yǎng)生長轉化為生殖生長,造成這種轉變的原因在于逆境下單個植株通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營養(yǎng)物質的量低于正常情況,導致植株內(nèi)部各個器官之間營養(yǎng)物質的分配比例發(fā)生變化[24]。植物縮短生長周期的方法能夠最大程度上產(chǎn)生可萌發(fā)的種子,這對于種群的種子資源具有保護作用,有利于植物克服階段性惡劣自然環(huán)境或短暫氣候變化。
灰綠藜屬于泌鹽鹽生植物[25]。NaCl處理會使灰綠藜葉片中Na+濃度大幅增加,這與馮立田等[26]的研究結果一致。另外,NaCl處理也會使灰綠藜的莖中Na+濃度上升,在200 mmol·L-1NaCl處理下,泌出量達到最高值,莖與葉中的Na+濃度之和為對照的15.6倍??梢娀揖G藜能夠起到改良鹽漬化土地的作用。在NaCl濃度超過200 mmol·L-1后,灰綠藜對Na+的泌出量呈下降趨勢。因此,如欲利用灰綠藜進行鹽漬化土地的改善工作,選擇性地將其種植在NaCl濃度接近200 mmol·L-1的鹽漬化土地上能夠發(fā)揮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