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祺雯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倡導“和為貴”,強調“和平相處”。事實上,我們對待疾病也應如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日發(fā)布的一項新研究報告指出,老年人控制血壓不必太苛刻,相對來說,那些血壓稍高的人更長壽。該結論說明一個道理,面對疾病不能走極端,只要身體能與疾病相安無事,就是理想狀態(tài)。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些老年人稍有不舒服就要去醫(yī)院,小病大治;時常懷疑自己血壓、血糖又高了,每天生活在對疾病的恐懼中,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正確看待疾病與健康的關系所致。
唯物辯證法強調,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中。健康與疾病看似一對冤家,水火不容,但它們其實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對立統(tǒng)一,但很少有人能坦然面對。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郭振興,給記者講述了一個真實事例。一位60多歲的男士因身體不適到醫(yī)院就診,經檢查確診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憑借經驗,郭振興認為患者所患的這種白血病進展緩慢,目前可單純觀察,暫不干預,介入治療反而損傷身體。但患者一聽“白血病”就嚇壞了,非要治療。
還有一位80歲的王先生,是名退休干部,患高血壓快30年了,一直堅持吃降壓藥。可最近幾個月,王先生總覺得頭暈乏力、心慌,他以為是血壓太高,趕忙去了醫(yī)院。到了醫(yī)院他才明白,出現(xiàn)不適是血壓降得過低所致。北京醫(y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yī)師李康告訴記者,臨床上,降壓治療應掌握“緩慢平穩(wěn)”原則,老年人及一些特殊人群血壓降得過低,反而容易出現(xiàn)頭昏、乏力等不適癥狀。
類似情況并不少見。臨床上,很多患者“談病色變”,治療上追求“一刀切”,非要與疾病抗爭到底??墒聦嵣?,很多疾病做不到完全治愈。郭振興說,“帶瘤生存”“與癌共舞”是他們全科室的共識,比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早期、冒煙型骨髓瘤可以觀察,不用治療?!耙晃蹲非蟾┘毎?,可能會給老年患者帶來更大死亡風險?!币虼耍瑢膊〔粦O銖必較,而是熟悉它,并學習怎樣和它打交道,把傷害降到最低。
疾病確診后如何選擇治療方案,是令患者和醫(yī)生都頭疼的問題。一方面,患者有自己的考慮,“不想動刀”“害怕副作用”,同時又期望治療立竿見影;另一方面,醫(yī)生跟患者溝通,有時存在不被信任等情況。事實上,攻克疾病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缺一不可,單靠醫(yī)生或病人都很難徹底消滅“敵人”。
陸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皮膚科主任醫(yī)師楊希川,給記者講了一個例子。他有次出診,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不到一歲的孩子來看病,孩子四肢、面部有明顯紅色丘疹。他很快確診孩子得了濕疹,因面積較大,需要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正當他開醫(yī)囑時,這個媽媽卻說這藥有激素,不能給孩子用,放棄取藥走了?!邦愃评踊久刻於加?,很多家長談到激素就會避之不及,最后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楊希川說。
“門診中,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大夫,這個病能治愈嗎,若是得到否定答案,很多患者就會不知所措,甚至放棄后續(xù)治療?!惫衽d說,尤其是腫瘤患者,選擇手術或保守治療方案時,應綜合考慮病情、年齡、認知等因素,比如年齡大的腫瘤患者不一定非要手術切除腫瘤。“可有時候,患者就是不理解,沒有聽從大夫的建議,最后不是效果不如意,就是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醫(yī)生圈流行一句話:“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笔茉L專家們共同表示,即便是醫(yī)學不斷進步的今天,也難以根治所有病。治愈疾病并不只有“0”與“100”的標準,患者及其家屬應秉持一種心態(tài):不苛求治愈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只要能控制住癥狀,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就是相對理想狀態(tài)。
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研究為例,研究團隊曾對4658名高齡老人開展跟蹤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高齡老人收縮壓保持在107~154毫米汞柱范圍內,死亡風險較低。該研究不僅再次否定了“血壓越低越好”,也給我們帶來啟示:盲目追求生化指標合格,并不適用所有人、所有情況,對待疾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李文慧表示,她經常聽到患者抱怨,“水果、主食不敢吃,生怕血糖高了?!苯Y果,一段時間后,身體卻比剛發(fā)現(xiàn)糖尿病時還虛弱。其實,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更應均衡,臨床上那些血糖控制得較好的人,往往不是整天膽戰(zhàn)心驚看指標的人,而是那些保持好心情,學會利用藥物降糖的人。
面對疾病,我們應用科學的生活方式與疾病相處,這是一種智慧。專家們歸納出幾點建議:1.熟悉疾病特點,別去招惹它。比如了解什么情況下病情會加重,盡量不觸碰疾病的底線。2.別完全依靠干預治療,要聽從專業(yè)醫(yī)生的建議。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在治病的同時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熓恰半p刃劍”,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健康細胞。尤其對于晚期癌癥而言,人體正氣已經明顯不足,妄自“攻伐”無疑是竭澤而漁,還不如改善生活質量,提升生命尊嚴來得更重要。除干預治療外,飲食、運動等方面也很重要。3.重視調養(yǎng),定期查體。一些慢性病經過調養(yǎng)和功能訓練,是可以逐漸好轉或恢復的。但如果患者自己沒信心,就會喪失戰(zhàn)勝疾病的意志,削弱自身的抵抗力。此外,還應堅持每年體檢一次,及時了解身體狀況,適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