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佳 徐琳
摘要:《紫柏老人集》是明代禪門巨匠紫柏真可禪師一生的思想結(jié)晶,該書現(xiàn)存多個版本,國圖藏天啟本與明版《嘉興藏》本有諸多異文。我們對兩個版本進行了比對,整理出三類差異:用字的差異,如使用了異體字、通假字、古今字;由訛誤造成的差異,如因字形相近或讀音相同相近造成的訛誤,偏旁的變異增減等;由脫漏或誤衍造成的差異。
關(guān)鍵詞:《紫柏老人集》 天啟本 明版《嘉興藏》本 異文
《紫柏老人集》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紫柏真可的一部重要著述,由其摯友、弟子在其死后匯編成書。全書凡十五卷,除后人之贊語、塔銘外,皆為紫柏之著述,又名《紫柏尊者全集》?!蹲习乩先思肥敲鞔U門巨匠紫柏真可禪師一生的思想結(jié)晶。該書現(xiàn)存多個版本,國家圖書館藏有十五卷十四冊本《紫柏老人集》,卷首《紫柏老人集序》末標有“天啟元年歲在辛酉春王上元日”,可知該本刊印時間不早于天啟元年( 1621),故稱“天啟本”,下文稱甲本;另明版《嘉興大藏經(jīng)》亦收錄有《紫柏老人集》,下文稱作乙本。
我們對天啟本和《嘉興藏》本《紫柏老人集》進行了比對,發(fā)現(xiàn)有諸多異文,包括用字的差異,如使用了異體字、通假字、古今字;有訛誤造成的差異,如因字形相近或讀音相同相近造成的訛誤,偏旁的變異增減等;有因脫漏或誤衍造成的差異。本文擬對兩個版本的異文進行討論,為版本考辨及版本系統(tǒng)的確定提供參考。
一、因用字不同造成的異文
(一)使用異體字
卷一《法語》:“率情圖事于性?!奔妆咀鳌肮獭保冶咀鳌皢灐?。《說文·口部》:“固,畫計難也。從口,從啚。啚,難意也?!碧菩?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八“所圖”條:“詔定古文官書:圖啚二形同?!?/p>
卷一《法語》:“雖頓覺,亦有所智愚?!奔妆咀鳌爸恰?,乙本作“知”?!都崱ふ骓崱罚骸爸?,或作知?!鼻逍鞛墩f文解字注箋·矢部》:“知,智慧即知識之引申,故古只作知?!?/p>
卷一《法語》:“而君子察其無知?!奔妆咀鳌安臁?,乙本作“詧”。《玉篇-言部》:“詧,與察同?!?/p>
卷二《法語》:“如醉如癡。”甲本作“癡”,乙本作“癡”。《說文·廣部》:“癡,不慧也。從廣,疑聲?!薄队衿V部》:“癡,癡瘀,不達也。”《正字通·廣部》:“癡,俗癡字?!倍滞瑸樾温曌?,所從聲旁不同?!爸睂倨铰曋ы嵵?,“疑”屬平聲之韻疑母,讀音相近。
卷二《法語》:“山河非礙?!奔妆咀鳌暗K”,乙本作“礙”?!墩f文·石部》:“礙,止也。從石,疑聲。”《正字通·石部》:“礙,俗礙字?!?/p>
卷二《法語》中“演唾”,甲本作“洟”,乙本作“洟”?!墩f文·水部》:“洟,鼻液也。從水,夷聲?!倍斡癫米ⅲ骸肮艜?、夷二字多相亂,于是謂自鼻出者日涕,而自目出者別制淚字,皆許不取也?!薄兑住ぽ汀罚骸瓣遄商檠?,無咎。”陸德明釋文引鄭玄注:“自目日涕,自鼻日演?!?/p>
卷二《法語》:“文武雜藝?!奔妆咀鳌八嚒?,乙本作“秇”?!都崱ぜ理崱罚骸八?,《說文》:‘種也。古作‘秇?!钡硕沃小拜隆北硎静拍堋⒓妓囍x?!稄V韻·祭韻》:“萋,才能也?!碑?dāng)表示種植義時,“萋”與“秇”為異體字,此處乙本誤用異體字。
卷二《法語》:“十住十行十回?!奔妆咀鳌盎亍?,乙本作“翅”?!墩f文·口部》:“回,轉(zhuǎn)也。從口,中象回轉(zhuǎn)形。”《字匯·廴部》:“廻,同回?!?/p>
卷二《法語》:“智識消融?!奔妆咀鳌跋保冶咀鳌颁N”。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十一引《考聲》:“銷,或作消?!薄读鶗省さ乩硪弧罚骸颁N,古單作消?!?/p>
卷二《法語》“楱霞寺”,甲本作“楱”,乙本作“棲”?!墩f文-西部》:“西,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楱,故因以為東西之西……或從木、妻。”《廣韻·齊韻》:“棲”,同“棲”?!皸睘闀庾?,從木從西,日在西方而筑巢,似鳥在樹上?!皸睘樾温曌?,從木妻聲,兩字的造字方法有別,“棲”無法解讀出鳥居何處。
卷九《菩薩贊·大悲菩薩贊》:“惟愿菩薩愍我愚?!奔妆咀鳌邦姟?,乙本作“愿”?!斗窖浴肪硪唬骸邦姡家?。”《楚辭·九章·惜誦》:“固煩言不可結(jié)詒兮,願陳志而無路?!蓖跻葑ⅲ骸邦姡家?。”《說文·心部》:“愿,謹也。從心,原聲?!焙蟆霸浮睘椤邦姟钡暮喕?,二字同為形聲字,所從形旁不同。
卷十《偈·陸太宰手印偈》:“贊嘆說偈?!奔妆咀鳌捌邸?,乙本作“嘆”?!皣@”與“歏”同為形聲字,聲符相同,形符分別從“口”、從“欠”。《說文·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薄肚凡俊罚骸扒?,張口氣悟也。象氣從人上出之形?!薄翱凇迸c“欠”都與人的口有關(guān),可以表示與口有關(guān)的動作行為。如表示笑聲的“呵”又可作“可+欠”,表示呻吟的“口+尸”又可作“尸+欠”。
卷十《偈·吳江華嚴寺浮圖然燈偈示法鱗》:“在鼻名臭?!奔妆咀鳌褒M”,乙本作“臭”?!墩f文·鼻部》:“齅,以鼻就臭也。從鼻,從臭,臭亦聲。”朱駿聲通訓(xùn)定聲:“齅,字亦作嗅。”《說文·犬部》:“臭,禽走臭而知其跡者,犬也?!焙笞鳌靶帷薄!俺簟迸c“嗅”為古今字?!褒M”與“嗅”又為異體字?!褒M”與“臭”可看作異體字。
(二)使用通假字
卷三《法語》“惶怖”,甲本作“惶”,乙本作“皇”?!秴问洗呵铩は燃骸罚骸岸铰爠t奸塞不皇。”俞樾平議:“皇讀為惶,謂奸邪閉塞不至惶惑也。”“惶”與“皇”讀音相同,皆為平聲唐韻匣母。
卷八《拈古》:“故況熱惱眾生耶?!奔妆咀鳌皭馈?,乙本作“騰”。“熱惱”謂焦慮煩惱。“憎”與“膦”讀音相同,皆為上聲皓韻泥母。
卷九《佛贊·吳中泛海石佛贊》中“栴檀像”,甲本作“栴”,乙本作“旃”。《玉篇·木部》:“栴,栴檀,香木?!薄墩f文·從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眾。從(方+人),丹聲。”“栴”與“旃”二字讀音相同,皆為平聲仙韻章母。禪籍中“栴檀”又作“旃檀”。
(三)使用古今字
卷一《法語》中“拾身”,甲本作“拾”,乙本作“舍”?!墩f文·手部》:“拾,釋也。從手,舍聲?!?/p>
卷一《法語》:“自暮達旦。”甲本作“暮”,乙本作“莫”?!墩f文·日部》:“莫,日且冥也。從日在辨中。”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平野中,望日且莫將落,如在辨中也。今俗作暮。”
卷一《法語》:“欲升而不能,終升之物也。”甲本作“昇”,乙本作“升”?!墩f文新附·日部》:“昇,日上也?!薄稄V韻·蒸韻》:“昇,日上。本亦作升?!对姟啡眨骸缛罩?。升,出也?!?/p>
(四)偏旁的變異增減
卷二《法語》:“璨曰:‘解脫則且止?!奔妆咀鳌拌病?,乙本作“粲”?!拌病奔慈嫔泊髱煟蹲嫣眉贰毒暗聜鳠翡洝方宰鳌拌病?,《歷代三寶紀》《佛祖統(tǒng)紀》作“粲”。二字在禪籍中作人名多有換用。
二、因訛誤造成的異文
(一)因音同、音近而致誤
卷一《法語》:“雖頓覺,亦有所智愚?!奔妆咀鳌邦D”,乙本作“等”?!邦D覺”,佛教語,即覺悟義?!邦D”去聲恩韻端母,“等”上聲等韻端母。二字同聲,讀音相似,乙本訛誤。
卷三《法語》:“以黧奴白牯之風(fēng)。”甲本作“黧”,乙本作“貍”。禪籍中常作“貍奴”,貓的別名。“貍”平聲之韻來母,“黧”平聲齊韻來母。兩字讀音相近,甲本誤將“貍奴”作“黧奴”。
卷九《頌古》:“明鏡不照像,慧光日日長?!奔妆咀鳌盎邸?,乙本作“謂”?!盎酃狻保鸾陶Z,謂能使一切澄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稛o量壽經(jīng)》卷下:“慧光明凈,超逾日月?!薄盎邸比ヂ曥V韻匣母,“謂”去聲未韻云母,二字讀音相近,乙本因讀音相近而至誤。
(二)因字形相近而致誤
卷一《法語》:“情消云盡,則性天廓布,豈待覺聲瞠眼,然后始見者哉?”( X73p154)甲本作“睡”,乙本作“瞠”?!邦邸?,謂睜開眼睛。上文云:“情熏而復(fù)性,猶木還土也,覺聲知此。”( X73p154)。覺聲”如木還土,獲得開悟。“瞠目”又與“覺聲”對舉,意義上應(yīng)當(dāng)相同相關(guān)。瞠目,謂睜開眼睛,禪宗喻指獲得開悟,意義上與“覺聲”可通,若作“睡眼”則意義無法解釋。甲本當(dāng)是因“睡”與“瞠”形近而至誤。
卷一《法語》:“以三千大千世界觀眾多欲塵,則眾多微塵執(zhí)受亦銷融。”甲本作“欲”,乙本作“微”?!拔m”佛教語。色體的極小者稱為極塵,七倍極塵謂之“微塵”,禪宗常用以指極細小的物質(zhì)?!坝迸c“微”形近,甲本訛誤。
卷九《佛贊·第六跋陀羅尊者》:“首座即齒,雷同逐之?!奔妆咀鳌凹础保冶咀鳌斑怠?。“叩齒”,牙齒上下相叩,本是道教所行的祝禱儀式之一。禪師常以此動作啟發(fā)僧徒開悟。《汾陽無德禪師廣錄》卷中:“韓愈侍郎問大顛:‘和尚春秋多少?顛提起數(shù)珠云:‘會么?侍云:‘不會。顛云:‘晝夜一百八。明日復(fù)來,門首見首座遂問,和尚道:‘晝夜一百八,意旨如何?首座叩齒三下。”( T47p609)“即”與“叩”形近,甲本訛誤。
卷十一《雜說·法大王說》中“泰然”,甲本作“泰”,乙本作“春”?!疤┤弧?,安然,形容心情舒暢?!疤迸c“春”形近,乙本訛誤。
三、衍文或脫文
卷一《法語》甲本作“夫道學(xué)雖弊,勝于俗學(xué)多矣;禪學(xué)雖弊,勝于道學(xué)多矣。”乙本作“夫道學(xué)雖弊,一勝俗學(xué)多矣;禪學(xué)雖弊,勝道學(xué)多矣”。甲本比乙本多出一個“于”字,但在句中不影響句義的理解,且與前句“勝于俗學(xué)多矣”形成對仗。乙本中“一”為衍文。
卷十《偈-醒夢偈》甲本作“夢冤親親,相逢喜嗔”,乙本作“夢里冤親,相逢喜嗔”。甲本脫漏“里”字,同時衍“親”字。“冤”與“親”即冤家、親人,意義相對,若作“親親”意義無法理解。
卷一《法語》中甲本作“若喻以摩尼夜光”,乙本作“若喻以摩牟夜光”。“摩尼”是梵語寶珠的譯音詞,也作“末尼”。唐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十一:“摩尼,正云末尼,末謂末羅,此云垢也。尼云離也,言此寶光。凈不為垢穢所染也。又云摩尼。此云增長。謂有此寶處,必增其威德。舊翻為如意、隨意等,逐義譯也?!保?T54p434)文中“摩尼”與“夜光”連用,當(dāng)指夜明珠,作“摩牟”意義難解?!澳Α迸c“牟”讀音相近,“摩尼”佛經(jīng)中又多被譯作“牟尼”或作“牟尼珠”。乙本當(dāng)是譯詞在抄錄刊刻過程中出現(xiàn)了“摩”和“牟”兩個音譯詞的重復(fù)使用,同時脫漏了“尼”。
參考文獻:
[1]丁度.集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3]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M].北京:中華書局,1987.
[4]靜、筠二禪師撰,孫昌武等點校.祖堂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7.
[5]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6]周祖謨.廣韻校本[M].北京:中華書局,1960.
[7]紫柏真可.紫柏老人集[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