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 雅
媽媽說:一塊石頭泛著光,濕漉漉,毛糙糙。
小石頭說:凍壞了吧,可憐的小東西。
這或許是再平常不過的親子對話,卻活脫脫勾勒出大人和孩子眼中不一樣的世界。
一只叫小石頭的小狗,就愛撿石頭,這塊怕冷,那塊太小……他把每塊流浪的石頭都帶回家,給它們洗澡、取暖、鋪被窩。整個家?guī)缀醵急皇^占領了,直到耐心余額不足的爸媽想出妙計,給石頭們找了個新家……
簡簡單單的故事,卻撥動每個為人父母者的心弦:那不就是我們的孩子?不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樣子嗎?曾經(jīng)愛得不假思索、不求回報。
同樣的石頭,媽媽看見了潮濕、粗糙的現(xiàn)實,小石頭看見了關愛的需求。實際上,我們常常一面教育孩子要有同理心,一面出于安全考慮或以忙為借口簡單粗暴地施加阻攔,其實愛一直都在,只是溝通少了點兒技巧。
在《愛撿石頭的小石頭》這部劇中有個值得玩味的細節(jié),盡管爸爸滿口答應了兒子的要求,小石頭仍不放心,一再重復確認,直到爸爸停下手里的活兒,撩起耳朵全心全意傾聽,小石頭這才滿意地跑開了。這太像生活中許多時刻,我們聽見、卻沒有聽進或真正聽懂孩子的需求,一聲喝止、一個疏忽可能就錯失了孩子內(nèi)心一整個美麗新世界。
但同時,愛也不等于一味包容。當石頭逐漸占據(jù)了生存空間,再多的耐心也會像蛋餅一樣被攤薄了。最終,小石頭的爸媽用孩子的立場替石頭們找到了“完美”的出路,仿佛瞬間解碼通關,讓倔強的小石頭欣然接納。那一刻狗爸狗媽長舒一口氣,觀眾也不由感嘆,用心傾聽,智慧溝通,如此峰回路轉(zhuǎn)的育兒奇招,不服不行??!
帶著搖滾范兒貝斯彈唱的媽媽,快樂地織著毛線的爸爸,為石頭們“日理萬機”的小石頭,這一家人總是活得熱熱鬧鬧。媽媽每天一邊溫柔地和爸爸默契地唱著歌問候,一面彪悍地拎起爸爸都拎不動的沉甸甸的購物袋——“天下的媽媽都是超人?。 倍职忠幻骟w恤辛勞的媽媽,一面第108次許諾要給媽媽DIY一輛帶滾輪的手推車——“爸爸總是行動的矮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