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谷楠
摘要:豬應激綜合征是一類綜合性疾病,是指豬在長距離運輸、氣溫驟變或者飼養(yǎng)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的刺激下,造成其體溫升高、采食減少、喘氣明顯、發(fā)生下痢或者便秘等,癥狀嚴重時后期可見皮膚紅紫,特別是在引種時更容易發(fā)生。豬應激綜合征在養(yǎng)豬業(yè)中比較常見,會阻礙生長發(fā)育,引起繁殖障礙,導致發(fā)病率、死亡率有所增高,造成生產水平降低,使養(yǎng)豬業(yè)的經濟效益降低?,F(xiàn)概述該病的不良影響、臨床癥狀以及防治方法,供養(yǎng)豬戶參考。
關鍵詞:豬;應激綜合征;不良影響;臨床癥狀;引種運輸;飼養(yǎng)管理;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9737(2019)01-0074-02
1 不良影響
1.1 影響豬的生產力和健康
豬發(fā)生應激時,會刺激機體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促使體內糖原和脂肪的動員和分解加速,同時蛋白質解體,影響機體生長發(fā)育,生長速度緩慢或者完全停止,體重減輕,飼料報酬下降。另外,豬發(fā)生應激時,還會對其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當機體受到一種應激源作用時,如果應激反應較弱且獲得適應,有可能在對該種應激源抵抗力提高的同時,對其他應激源的抵抗力也有所提高,即導致非特異性抵抗力提高;如果應激源刺激強烈或者持續(xù)時間久,則可能在對該應激源抵抗力提高的同時,反而減弱對其他應激源的抵抗力,即形成特異性抵抗力。如果豬在應激反應過程中逐漸適應應激源,會使其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如果沒有逐漸適應,會導致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使機體容易感染某些寄生蟲和傳染病,引起各種疾病的流行。
1.2 影響豬的繁殖性能
當豬發(fā)生強烈應激或者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tài),會造成機體性激素分泌不正常,性機能失調,導致繁殖力下降。一般生長豬的性腺無法完全發(fā)育;成年豬的性腺發(fā)生萎縮,性欲降低,精液品質變差,影響受胎率;妊娠母豬容易發(fā)生胚胎早期吸收、流產、胎兒畸形、死胎、難產或者不孕等現(xiàn)象,同時新生仔豬出生重變小,成活率下降。
1.3 影響豬肉品質
應激還會導致豬肉品質變差,如豬在宰前由于捆綁、過于擁擠以及受到冷熱刺激等,往往在宰后可見肉質松軟,肉色灰白,存在滲出物。這是由于豬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機體分解代謝增強,相比于正常情況下的耗氧和產熱量明顯增多,造成體溫升高,促使大量糖酵解生成乳酸,導致宰后肌肉pH值急劇降低,使肉品陳化過程加快。正常情況下,機體內的三磷酸腺苷(ATP)會與鎂、鈣離子結合,能夠產生增強組織持水力的物質,但發(fā)生應激時ATP含量明顯減少,導致肌肉組織持水力變差,從而形成PSE肉,使其烹調適應性和儲藏性變差。如果機體長時間受到低強度的應激源刺激,會形成DFD肉,即肌肉色澤深暗,變得干燥,質地粗硬,適口性變差,這主要是由于機體持續(xù)處于應激狀態(tài)時,會導致機體消耗較多的糖原,生成乳酸較少等導致。
2 臨床癥狀
病豬癥狀較輕時,生前沒有任何癥狀。癥狀嚴重時,體溫有所升高,呼吸達到100次/min左右,背部單側或者雙側都發(fā)生腫脹,腫脹處沒有疼痛反應;肌肉震顫、僵硬,往往臥地不起,呈犬坐姿勢或者出現(xiàn)跛行;皮膚白一陣紅一陣。另外,哺乳母豬患病后泌乳量減少或者完全無乳,公豬患病后性欲降低。
3 防治方法
3.1 加強引種運輸管理
豬調運前做好充足準備。調運豬數(shù)量要求符合運輸車型大小,不允許出現(xiàn)過于擁擠的現(xiàn)象。運輸車輛要提前進行全面消毒,司機對行車路線熟悉,盡可能控制行車時間,保證在平整的公路上行駛。豬調運前要飲用足夠的5%~8%葡萄糖溶液,或者按體重喂服0.1 mL/kg亞硒酸鈉-維生素E口服液,或者在每100 kg飲水中添加50 g電解多維。調運前1周,要加強圈舍的消毒,注意防寒保暖,備好飼料和治療中經常使用的藥品??刂蒲b車時間適宜,尤其是氣候炎熱季節(jié)要選取在早晚天涼時或者陰天進行裝運,盡可能加快裝車速度,防止悶氣和擁擠。另外,調運豬的鼻端可涂上少許碘酒或者清涼油,使其嗅覺失靈,從而有效避免相互打斗而形成創(chuàng)傷、感染。
運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運輸豬的車輛要盡可能在高速公路行駛,防止急剎車和發(fā)生堵車。如果某些豬出現(xiàn)煩躁不安,可及時注射少量的鎮(zhèn)靜劑,避免相互打架而出現(xiàn)損傷。最好安排獸醫(yī)人員跟車同行,在豬發(fā)生疾病時要盡快采取治療。車箱內可鋪墊木屑或者長度為3~5 cm的玉米稈、干稻草等,避免豬在運輸途中滑倒而出現(xiàn)損傷。運豬車要使用雨布或者遮陽網掩蓋好,注意氣候炎熱時節(jié)可在車停時將其臨時敞開進行散熱。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都要注意避免豬吹迎面風。經常觀察豬的舒適情況,如果其靜臥或者靜立則表明比較舒適;如果躁動不安或者發(fā)出尖叫則表明不舒適,此時要適當調節(jié)通風情況。在高溫天氣如果發(fā)生拋錨或者堵車等特殊情況,可向豬體表潑灑兌水的食醋。
到場后的注意事項。豬到達目的地后,要先對車輛以及豬體表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藥進行全面噴霧消毒。盡可能選擇陰涼處作為下車地點,并盡快將其轉移至隔離觀察室,減少對其進行抓捕、驅趕、保定,防止受到嚴重的驚恐刺激。抓豬時要用雙手從兩邊抱住豬的肘部,將其前軀抱起后要登記耳號,然后才可放入圈舍,不允許從側面拉住豬的后腳。
3.2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合理搭配日糧,確保含有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避免由于缺乏這些物質而引起營養(yǎng)應激。尤其是硒和維生素E,因其具有抗氧化、抗應激以及加速末梢血管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日糧中應添加適量的硒和維生素E,能夠增強機體抗應激能力。
確保飼養(yǎng)環(huán)境良好,選擇適宜的位置建設豬場,避免存在過多的外界干擾,如豬場四周沒有噪聲源,并保持通風良好。調控豬群飼養(yǎng)密度適宜,保持舍內的溫度和濕度合理,適時進行調運。
3.3 藥物治療
豬出現(xiàn)發(fā)病后,要根據應激源性質以及機體反應程度,選擇相應的抗應激藥物進行治療。病豬表現(xiàn)出早期癥狀時,要盡快挑出采取單獨飼養(yǎng),確保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休息,并在皮膚表面澆灑涼水。病豬癥狀嚴重時,要盡快使用鎮(zhèn)靜劑(鹽酸塞拉嗪)、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抗過敏藥(如巴比妥、水楊酸鈉、鹽酸苯海拉明等)及緩解酸中毒的藥物(5%碳酸氫鈉液溶液)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