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紹慶
樸樹(Celtis sinensis Pers.)之名最早見于《詩經(jīng)·大雅·棫樸》中的“芃芃棫樸,薪之槱之”。贊美3000年前周文王用人有方,賢人眾多,猶如棫樸一樣茂盛而濟濟。樸樹隸屬于榆科(Ulmaceae)樸屬(Celtis),樸屬全世界約70種,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qū),中國有11種2變種,產(chǎn)遼東半島以南廣大地區(qū)。中國廣為栽培的主要有樸樹、珊瑚樸(Celtis julianae)、小果樸(Celtis cerasifera)、滇樸(Celtis kunmingensis)、大葉樸(Celtis koraiensis)等。樸樹為落葉喬木,自然分布于華北至華南各省區(qū)。樹體高大,樹蔭濃郁,壽命長,是中國植物資源中重要的鄉(xiāng)土樹種,更是廣大群眾所喜愛的植物之一,此外也是形成浙江省各地城鄉(xiāng)綠化地方特色風貌的重要樹種之一,以及許多城市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中的骨干樹種之一。在生態(tài)園林城市和浙江大花園建設過程中,樸樹在發(fā)展鄉(xiāng)土樹種,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園林景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生物習性:別名黃果樸、白麻子、樸、樸榆、樸仔樹、沙樸,落葉喬木,樹皮平滑,呈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葉互生,葉柄長;葉片革質,寬卵形至狹卵形,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偏斜,中部以上邊緣有淺鋸齒,三出脈,上面無毛,下面沿脈及脈腋疏被毛?;s性(兩性花和單性花同株),當年枝的葉腋;核果紅褐色,果柄較葉柄近等長,核果單生或2個并生,生于葉腋,近球形,熟時紅褐色,直徑約8毫米,果核有穴和突肋。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蘇、浙江、湖南、安徽等地。樸樹為深根性樹種,生長較快,萌芽力強,壽命長,移栽成活率高,育苗期整形修剪可養(yǎng)成干形通直、冠形美觀的大苗。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力較強,適生于肥沃平坦之地。對土壤要求不嚴,能適應微酸性土、微堿性土、中性土和石灰?guī)r土,喜肥厚濕潤疏松的土壤,在pH范圍4.5—7.5之間均可良好生長,有一定耐干旱瘠薄能力,亦耐水濕及瘠薄土壤。喜光照,稍耐蔭,抗風力強,播種繁殖;樸樹還具有較強的抗煙塵能力,每平方米葉片可滯塵約為10克。此外樸樹還對二氧化硫、氯氣等多種有毒氣體有較強抗性。
觀賞價值:樸樹樹體高大、雄偉,樹冠寬廣,樹形美觀,綠蔭濃郁,成年后顯示出古樸的樹姿風貌,為園林建設中極具潛力的優(yōu)良庭蔭樹、行道樹、配景樹。樸樹可孤植或叢植,宜配置于寬廣場地,也可選作廠礦污染區(qū)綠化及防風、護堤樹種。樸樹枝葉青翠,春夏季蔭濃,樹性強健,冬季落葉后能盡展生命的勁力,而新春時的嫩葉則帶來明亮色彩。常作為城市街坊及工礦區(qū)、道路兩旁、廣場、校園綠化及農村“四旁”綠化樹種,也是河網(wǎng)區(qū)防風固堤樹種。樸樹還是優(yōu)良的盆景材料,可制作成自然樹形、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臥干式或附石式等形態(tài)的樁景,不論是在枝葉茂盛時,還是葉落冬態(tài)時,都能保持優(yōu)美的形態(tài)。同時樸樹也是誘鳥樹,其果實成熟后,顏色紅艷,是多種鳥類棲息覓食的佳所。在有樸樹的林園或林分內,常常見到林蔭濃郁,樹影婆娑,芳草萋萋,俊鳥飛翔,花香四溢,鳥樹相依,人鳥相處的自然和諧景象。
經(jīng)濟價值:樸樹木材為環(huán)孔材,材色淡黃,年輪明顯,紋理直,結構粗,材質堅硬,木材干縮率低,重量和強度中等,加工容易,切削面光滑。可供家具、建筑、枕木、農具等用。莖皮纖維強韌,可制繩索且為造紙、人造棉的原料。根、皮、嫩葉入藥有消腫止痛、解毒治熱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燙傷;葉制土農藥,可殺紅蜘蛛。樹皮含淀粉、鞣質、豆淄醇、植物醇等。種子含油43%,可榨油供制肥皂、潤滑油。樸樹嫩葉及果實味甘可食,在中國南方如潮汕一帶有一種民俗食品為樸積粿。清明前后,樸樹萌發(fā)新葉,民間有采嫩葉制粿的風俗,其粿味甘質柔,具有樸樹葉的特殊芳香,并有消食去積之功效,是男女老少所喜愛的時令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