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玲
一臺相機,一個微距鏡頭,俯下身,敞開心,捕捉大自然里小生靈的動人瞬間,袁明輝用短短3年時間拿下美國國家野生生物攝影大賽冠軍、英國國際花園攝影年賽冠軍、美國最佳自然攝影獎和英國野生生物攝影年賽冠軍,成為國內首個完成全球自然攝影界四大賽事“大滿貫”的攝影師。同時,他也是歷史上15個頂尖國際專業(yè)類自然攝影賽事獲獎者中的第一位中國攝影師。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他十幾年的堅持和對自然的那顆敬畏之心。
在袁明輝眼里,不管多小的生命都是有尊嚴的。拍攝動物時,他會注意不去驚擾“朋友”,因為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時候,它們才會放松,這時的姿態(tài)才是最美的,也最能體現(xiàn)自然的靈動和趣味。而在拍攝植物時,他會把花卉看成害羞的姑娘,把樹枝看成戰(zhàn)斗的勇士,運用現(xiàn)場光影和巧妙構圖,表現(xiàn)植物的個性。
在野外拍攝昆蟲,條件異常艱苦,需要長時間的觀察。為了拍蜻蜓交尾,袁明輝連續(xù)3年赴大別山蹲守。最后那次他在河水里一動不動泡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成功抓拍到令他心動的瞬間——兩只蜻蜓剛好構成一個心形。蜻蜓交尾通常只有短短十幾秒,而他拍攝這張照片用了3年的時間。
袁明輝并不精通后期制作,他的作品畫面背景大多簡單、純粹,目的是強化生命本身,展現(xiàn)自然最真實的美。他常常會在作品里融入情感和想象,把從水中樹葉里鉆出來的青蛙想象成戴著領結的青蛙王子,把豆莢里的種子看作一排樹林……他第一次用微距鏡頭拍攝的是一棵從石頭縫里長出來的蒲公英,袁明輝覺得自己跟它的境遇很像:“腳下的土地雖小,但只要有一點立足之地,生命就要綻放?!?p>
《捉迷藏》:這是袁明輝第一張拿到國際獎項的作品。一只蝗蟲正從葉子上的小洞里露出腦袋,畫面生動有趣。這個小生命是他在武漢東湖邊一條種著美人蕉的偏僻小路上發(fā)現(xiàn)的。袁明輝經過時看到有東西閃過,從葉子側面,他看到一只蝗蟲躲藏在那里。他調好光圈,半跪在地上靜靜等候,十來分鐘后,那個小家伙果然出現(xiàn)了。這一瞬間,他感覺蝗蟲好像在與他捉迷藏。
《青蛙王子的領結》:袁明輝第一眼看到這只青蛙時,視線是從上往下的,畫面并不美。袁明輝轉頭離開,但走了十幾米后,他突然意識到,這只青蛙處于一個特定位置,從平視的角度看或許會有新發(fā)現(xiàn)。他折返回來趴在地上,用長焦微距鏡頭來拍攝青蛙的眼睛,此時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露出水面的睡蓮葉像襯衫的衣領,青蛙的腦袋從“領口”處鉆出,“衣領”經過光的反射后形成的倒影像極了一個端端正正的領結。
《中國畫》:拍攝昆蟲需要足夠的耐心。拍攝這張蜻蜓照片,可以說是袁明輝觀察時間最長的一次。盛夏時節(jié),他穿著防水服,站在大別山的溪水里,太陽很大,溪水很涼,這真是一種很奇特的體驗。他拍到一只停在草葉上的蜻蜓,線條很美,于是用黑白片呈現(xiàn)出來,很有齊白石作品的感覺,他給這張照片取名為《中國畫》。
《蜻蜓秀愛心》:這張照片,在荷蘭自然會談國際攝影大賽和西班牙國際山地與自然攝影大賽上拿到了“高度贊揚獎”。袁明輝在太陽快落山時,拍到一只蜻蜓停在一片卷曲的荷葉上面,陽光給蜻蜓披上了一層金紗。
《兄弟連》:一群蝽寶寶出生后在卵殼旁聚集,等待最后一個未出殼的兄弟。袁明輝慢慢發(fā)現(xiàn),那些微小、不起眼、不受關注的生靈,跟人類一樣,也有喜怒哀樂。我們只有用心去看,才能感受到它們的濃濃愛意。
《自然的和聲》:這張作品橫掃英、美、德、意各大頂級自然攝影賽事,還被英國自然博物館永久收藏。這是袁明輝雨天時在樹林里拍攝的。盤繞彎曲的野葡萄藤像五線譜上的高音譜號,陽光、水和空氣這3種自然元素結合在一起,讓人仿佛聽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