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爾沁沙地深處的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寶格吐嘎查,有一位被當?shù)剞r牧民譽為“治沙女愚公”的女村主任——寶秀蘭。26年來,這位勤勞樸實的蒙古族婦女,用她那柔弱的身軀同沙魔展開了不屈的抗爭。她憑著一股韌勁,在茫茫的科爾沁沙地上播種著綠色,治理著沙漠,在茫茫沙海里植樹造林30余萬株,將承包的2500畝荒沙變成了綠洲。同時,帶領當?shù)剞r牧民治理沙漠6萬多畝,荒沙植被蓋度達到40%以上,使南寶格吐嘎查(包頭嘎查自然村)風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生活在這里的蒙古族群眾從此走上了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道路。
1993年,剛滿20歲的寶秀蘭從巴嘎波日合蘇木出嫁到南寶格吐嘎查。這里,老哈河南岸沙帶像一條巨蟒橫亙在整個村子北部,風沙危害困擾著當?shù)剞r牧民的生產生活,全嘎查只有20多戶人家,大部分人家的房屋后墻都被流沙掩埋著。據(jù)寶秀蘭介紹:“這里原來沙化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其惡劣。我們結婚時這地方非常困難,連種地都種不了,養(yǎng)一些牛羊都養(yǎng)不了,為啥呢?沒有樹沒有草場,全是流動的白沙子?!?/p>
寶秀蘭深知,如果不將沙漠治理好,就沒法脫貧致富,遲早有一天村莊會被沙子吞沒。她決定要用自己的雙手來植樹種草,控制風沙,拯救家園。1995年春天,寶秀蘭在別人懷疑的目光中承包了2500畝荒沙地,從此拉開了向沙漠宣戰(zhàn)的序幕。
性格倔強的寶秀蘭獨自一人騎著駱駝到娘家張羅第一批樹苗。近百里的沙路,寶秀蘭足足走了一天,清晨出發(fā),黃昏而至。寶秀蘭在娘家只待了一天,就牽著馱有1200多棵樹苗的駱駝返程了。就這樣頭頂烈日、腳踩黃沙,寶秀蘭牽著駱駝一趟一趟地運輸樹苗,和丈夫一起把樹苗栽種到承包的荒沙里。沙漠中沒有水源,栽植樹苗所需的水全部需要趕著馬車從十里外的家中運輸。在栽樹治沙的日子里,寶秀蘭每天都是在微微晨曦中做好全家人的三頓飯,托付老人照看幼子,然后跟著丈夫上沙坨子植樹。他們沒黑沒白地勞作在沙海深處,累了就躺在沙窩子里歇一會兒,餓了就啃幾口干糧、喝點涼水。夏天,大漠的烈日把沙子曬得滾燙,一切生命在這個炙熱的世界里都會顯得特別脆弱。每天半夜,寶秀蘭和丈夫就要起來拉水、澆樹苗,干到10點鐘就得回家休息了,因為大漠中炙熱的沙子會把腳燙傷。秋天,他們收完地里的莊稼,秋季造林就開始了。遇上刮大風,栽下的樹苗就會全部被掩埋,或者被連根拔出,她和丈夫只好重新挖坑栽植。就這樣,樹苗被埋了再挖出來、再栽……
日復一日的勞作,曬黑了臉龐,穿爛了無數(shù)雙布鞋,手上磨出了層層老繭,付出無數(shù)辛苦和汗水,憑著一股不向沙漠低頭的心勁兒,寶秀蘭和丈夫堅持了下來,曾經(jīng)漫漫黃沙漸漸披上了新綠,一點點變綠的沙漠也成為了寶秀蘭不停治沙的最大動力。26年來,她憑著對治沙造林的執(zhí)著,憑著自己堅定的信念,2500畝荒沙地全部披上了“綠裝”。寶秀蘭說:“我自己承包的封山是2500多畝,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了綠色銀行,一點白沙子都沒有了,每天看著它心里就充滿了喜悅和自豪?!?/p>
寶秀蘭深知,要想治住沙魔,改變家園面貌,光靠自己是不行的。所以,在治沙取得一定成效時,寶秀蘭開始發(fā)動所有村民造林治沙。她挨家挨戶勸村民種樹治沙,只要沙地固定住了,農田不再受風沙危害,田里產量肯定能提高,可是響應者寥寥無幾。于是寶秀蘭又向鄉(xiāng)親們承諾:“只要種樹治沙,我免費提供樹苗!”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有村民開始和寶秀蘭一起種樹了。帶領鄉(xiāng)親們開始治沙后,寶秀蘭更忙了。她和丈夫經(jīng)常放下自己地里的活兒去指導、幫助鄉(xiāng)親種樹、澆樹。她說:“我自己的樹死了沒關系,但是鄉(xiāng)親們種的樹必須得活,樹活不了,鄉(xiāng)親們以后種樹治沙的積極性就徹底沒了?!贝迕駛冄垡妼毿闾m這么關心幫助自己,漸漸對治沙堅定了信心。寶秀蘭帶動第一批村民治理的幾百畝沙地上種的樹活了,寸草不生的沙地有了綠色,人們看到了希望,更多的村民主動要求承包沙地種樹治沙。
2008年,寶秀蘭被白音他拉蘇木黨委、政府任命為包頭嘎查黨支部副書記、婦聯(lián)主任,并擔任南寶格吐嘎查負責人。組織上的信任更加堅定了寶秀蘭帶領群眾改善生態(tài)、治沙致富的決心和信心。從此,每年從春到秋,扦插黃柳、播種檸條、撫育平茬,在南寶格吐嘎查的茫茫沙海中,總能見到寶秀蘭忙碌的身影。26年來,寶秀蘭在個人承包的沙地和集體的封山地塊上防沙、治沙8000余畝,同時帶領南寶格吐嘎查村民治沙6萬多畝,林草植被得到較快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昔日茫茫沙海如今呈現(xiàn)一派生機盎然的喜人景象。
為了保護好來之不易的治沙成果,實現(xiàn)脫貧致富,也為了治沙行動能夠持續(xù)下去,2008年,寶秀蘭帶頭舍飼圈養(yǎng),種植青貯飼料,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到2019年,飼養(yǎng)規(guī)模達到山羊500只、黃牛40頭。為了發(fā)展生態(tài)畜牧業(yè),寶秀蘭每年種草40畝,青貯草料30萬公斤。2019年,牲畜出欄收入達到30多萬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寶秀蘭的艱辛付出取得了豐碩的回報:沙地上的綠色留下了,百姓的窮帽子摘去了。寶秀蘭帶領群眾治沙致富,開創(chuàng)了當?shù)厣a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新局面。寶格吐嘎查村民謝莊子說:“自從寶秀蘭帶領我們治沙以后,環(huán)境好了,生活也好了,現(xiàn)在種地、養(yǎng)牛羊一年收入能達到5萬元。這里以前都是白沙子,老百姓的吃喝都不一定能夠滿足,好多時候是毫無希望的感覺,以前不敢想的電視機、太陽能啥的,現(xiàn)在都有了,也新蓋了磚房,現(xiàn)在我們干啥都有奔頭了?!?/p>
寶秀蘭在帶領鄉(xiāng)親治沙致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同時,還積極回報社會,播撒愛心。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只要求助于她,她都會慷慨解囊,積極幫助。有一年,村里一位老人去世,由于家庭非常困難,老人后事操辦困難。寶秀蘭得知情況后,立刻給老人買了壽材并幫助操辦老人的后事,使老人入土為安。村里有戶村民家里兩個孩子同時考上大學沒錢報到,寶秀蘭得知后借給他們8000元錢,圓了孩子的大學夢。村里很多貧困戶都得到過寶秀蘭經(jīng)濟上的資助。身邊的人為她算了一筆賬,她這幾年幫助他人的錢物已超過15萬元。
寶秀蘭勤勞、樸實和樂于助人的品格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尊重。問起今后的打算,寶秀蘭堅定地說:“我治沙種樹,最初就是為了吃飽肚子,擺脫貧困,把沙地治綠了。如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黨和政府信任我,給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動力。其實,防沙治沙,建設家園,這是我的責任,我要當好群眾致富的帶頭人,沙漠綠化的帶頭人,保護好來之不易的治沙造林成果?!?/p>
(通遼市林業(yè)和草原局供稿)
責任編輯:劉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