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煩惱往往是:為啥喝點兒水都會長肉?可是,很多寶爸寶媽的困惑卻是:要啥有啥,想吃啥就給吃啥,我家寶寶為啥光吃不長肉啊?本期熱點將幫爸媽找到原因,視情況進行干預。助寶貝健康成長!文l魚小南 編輯l昊昱 美編l勞秋勤
之后幾年的增重情況
這里能簡單看出,寶寶出生后頭3個月的增重速度最快,之后逐漸慢了下來,有時快有時慢,并不是直線上升的狀態(tài)。
如果用增長倍數(shù)來推算寶寶體重,6個月時的體重大約是出生時的2倍,1歲時大約是3倍,2歲時大約是4倍,3歲時大約是4.6倍。體重計算公式如上圖。
監(jiān)測體重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嬰兒磅秤測量
最準確的數(shù)字,需要在寶寶排空大小便、減去衣服(包括尿不濕)后進行測量。
相對來說,男寶要比女寶重一點,比如出生時男寶的平均體重要比女寶重0.11千克。
出生時男寶平均要比女寶重0.11千克。
爸媽可以將測量的結果標注在生長圖上,以便觀察寶寶的體重曲線是否正常,只要不是偏離太多(10%上下),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如果曲線一直都很平坦甚至向下,說明寶寶增重緩慢,也就意味著生長發(fā)育緩慢,需要盡早找出原因并進行糾正。
寶寶的體重為什么會不增反隆?
新生兒階段
寶寶出生后2-3天體重開始下滑,到了第3-4天,體重會減輕6%~9%。
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自帶一坨胎糞,出生后幾天胎糞排得差不多了,胎脂吸收了,皮膚黏膜的水分因蒸發(fā)而流失了,加上吸吮能力還比較弱、吃奶少,出得多進得少,所以就有了這種生理性體重下降。
正常,正常呢!說明寶寶一切健康。既然是生理性的,持續(xù)時間不會長,大約到第6-7天,隨著寶寶吃奶多了,對外界環(huán)境有點適應了,體重就會回到出生時的水準,然后穩(wěn)步增長。
除非下降幅度超過出生體重的10%,或第10天了還沒回到出生時的水平,就要看看是生病了還是喂養(yǎng)不當或奶量不足。
1歲至入園階段
這個階段,寶寶的體重增長速度可能會下降,傳說中的嬰兒肥沒了,甚至有點瘦。
這是因為寶寶身上的肉肉開始結實起來了,看上去就瘦了,就算稍微輕一點點,也屬于正常。
爸媽可千萬別“心疼”,給寶寶大吃特吃喂養(yǎng)過度。這個階段的體重增長,事關一生中脂肪細胞的生長積累。如果為了增重而增重,讓寶寶吃了大量高熱量食物,看似長個頭了,實則會讓寶寶變成小胖墩,百害而無一利。
當然,也別覺得是正常就隨寶寶不吃,進食太少寶寶會過瘦,也會有很多健康隱患,比如影響智力發(fā)育、容易患感染性疾病等。
寶寶體重增長慢的7個原因
●遺傳因素 如果爸媽都屬于偏瘦、長不胖的體質,寶寶也不會長得太胖,也會相對消瘦。只要寶寶精神不錯,吃喝拉撒睡都正常,就不用擔心。
●喂養(yǎng)不合理 如果只讓寶寶多吃某一類食物,導致蛋白質、脂肪、主食等攝入過少,也會讓寶寶增重緩慢,光吃不長肉。還是要什么都吃一點,飲食均衡合理,養(yǎng)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活動量太大 大多數(shù)寶寶在1歲前不會走路,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的,確實是在嗷嗷叫著長個子;小家伙1歲后能走能跑了,活動量急劇上升,吃的不如消耗的多,就不怎么長肉了。
●睡太少 睡得少,睡眠質量不好,生長激素分泌得自然也少了,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難免會受影響,光吃不長肉就是其中一個表象。
●腸道寄生蟲 也就是常說的蛔蟲,會吸取寶寶體內的各種營養(yǎng)。如果爸媽懷疑是這個原因,最好帶寶寶去醫(yī)院化驗一下寶寶的糞便,如果糞便中有蛔蟲卵,就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驅蟲。
●慢性疾病 比如結核病、慢性腹瀉、某些內分泌疾病等,都會讓寶寶過分消瘦,需要帶寶寶去醫(yī)院看看,盡早發(fā)現(xiàn)原因及時治療。
●脾胃虛弱 這類寶寶沒法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吃得再好再多,吸收也不理想,久而久之寶寶就容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