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日 韋)之
最初看到《瘋狂的愛》的海報,原本以為是一部新的歌劇作品,及至了解宣傳內(nèi)容之后,才知道這是一場精心設計安排的經(jīng)典歌劇詠嘆調(diào)音樂會。2019年4月16日晚,在上海大寧劇院,由香港歌劇院青年歌唱家擔綱演唱、許忠執(zhí)棒、蘇州交響樂團演奏、尼古拉斯·穆尼執(zhí)導的這臺別開生面的音樂會拉開了帷幕。整場音樂會以戲劇化的舞臺呈現(xiàn)手法,將幾部西方經(jīng)典歌劇不同劇目中的序曲、幕前奏曲以及各個劇中一首或幾首詠嘆調(diào)進行有機的“串聯(lián)”,通過演員的演唱、表演,以及一定的舞美、道具、多媒體設計,營造出特定的場景氛圍,賦予一場原本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的歌劇詠嘆調(diào)“串燒”以別樣的舞臺戲劇氛圍,令人耳目一新。
本場音樂會名為《瘋狂的愛》,可見在劇目和曲目的選擇上多少都與“愛情”有關。對于一場音樂會而言,涉及的劇目有9部,演唱的曲目一共18首,分量還是很足的,并且無論是劇目還是曲目都稱得上是歌劇家族中最通俗、最為觀眾耳熟能詳?shù)?。有《茶花女》中的“飲酒歌”“幸福的一天”“及時行樂”,《蝴蝶夫人》中的“晴朗的一天”“花之二重唱”,《維特》中的“信之歌”,《卡門》中的“斗牛士之歌”“第三幕前奏曲”“哈巴涅拉”,《弄臣》中“吉爾達與公爵的二重唱”“可愛的名字”“四重唱”,《魔笛》中的“我的雙唇那火熱的吻”“男人們要感受愛”“莫諾斯塔托詠嘆調(diào)”“我是個快樂的捕烏人”“巴巴吉諾、巴巴吉娜二重唱”等。
因為這場音樂會是按照“劇”的模式進行編排的,所以如果仔細研究一下曲目的安排,會發(fā)覺“劇設”的意圖非常明顯。比如,在全部曲目當中,音樂劇《貓》中的那首“回憶”似乎游離于“歌劇主題”之外,但是,因為這首歌曲是安排在《弄臣》這個段落,當那首“四重唱”結束后,一曲“回憶”似乎就可以讓觀眾重溫一下吉爾達的愛情悲劇。所以從“劇”的角度而言,反而有了一種精心的巧思。
再如,音樂會開場是《費加羅婚禮》序曲,曲終則是《法爾斯塔夫》尾聲的賦格曲。若要從中尋找到什么含義,我想,前者是如莫扎特一樣的青年人對愛的理解和向往:后者則是歷經(jīng)人世滄桑后,年邁的威爾第借“法爾斯塔夫”之口表達的人生感悟,以“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場鬧劇”結束,也讓這臺音樂會具有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禪意。
參加音樂會演出的14位演員,8女6男,聲部包括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每位演員基本上都有獨唱的機會,合唱和重唱則由演員們分組合作完成。演員們都很年輕。富有熱情與活力,樂感和語言都不錯。從現(xiàn)場的效果來看,個人覺得女歌者的演唱水準更令人滿意,幾位男歌者的完成度雖然也不錯,但是聲音上總感覺缺少穿透力,聽覺上有些縹緲,這或許和劇院的聲場、舞臺的設計也有關系。因為筆者對這些曲目都非常熟悉,可能就會對于演員的藝術表現(xiàn)更加關注、也更加挑剔??傮w而言,年輕的演員們對于作品風格的把握還是準確的,不過既然是融入戲劇情境的演唱,雖然都只是片段,作為歌者還是需要對于所飾演人物的情感、情緒有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理解,融入角色之中,這樣才能讓觀眾“隨情而動”。
整場音樂會一氣呵成,沒有中場休息,曲目之間也基本沒有停頓。舞臺上有簡單的布景,舞臺左側是一個斜向擺放的酒吧長臺和酒吧柜,幾把椅子,右中側是一個長條沙發(fā),后區(qū)的多媒體投影會根據(jù)不同劇目、曲目變換說明文字和相應的畫面,與前區(qū)硬件道具也結合得很好,形成一定的戲劇感。但是在酒吧臺下的一個面向觀眾席的燈,在亮起或沒有遮擋的時候,會非常干擾觀眾的視線,尤其是打起強光時,臺下的觀眾不得不遮目聽曲。說實話,我對這盞燈的用途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這盞燈將音樂會的整體視覺效果打了折扣確是事實。
本場音樂會的指揮許忠,是目前活躍在國內(nèi)外歌劇舞臺上炙手可熱的大家。這場音樂會中的幾乎所有劇目他都指過全本,因此這些曲目于他而言可謂駕輕就熟。他擔任首席指揮的蘇州交響樂團,近兩年迅速崛起,已躋身國內(nèi)優(yōu)秀樂團行列。本場音樂會,在許忠的掌控下,樂隊的音色、節(jié)奏、力度、情感把握很不錯,確保了整場音樂會的專業(yè)品質(zhì)。
2018年,許忠攜手上海戲劇學院,建立許忠歌劇藝術工作室,獲得上海市促進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發(fā)展財政扶持資金的支持。該項目依托上海戲劇學院作為平臺,以工作室作為紐帶,吸引集聚國內(nèi)外頂尖的歌劇資源,并開展項目策劃和實施,以致力于高水平專業(yè)歌劇從業(yè)者的培養(yǎng),特別是聚焦于歌劇創(chuàng)作、歌劇制作運營、歌劇舞臺監(jiān)督三大類稀缺人才。在培養(yǎng)宗旨上,強調(diào)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注重國際交流合作,建立國際化視野,以再深造和就業(yè)為導向,提高學生專業(yè)能力。本場音樂會,正是許忠歌劇藝術工作室2019年的實踐項目之一。
本場音樂會的監(jiān)制龔冬健是知名的男低音歌唱家,作為這些年輕歌唱家們在專業(yè)道路上的領路人,近年來,他對于青年藝術家的培養(yǎng)可謂用心良苦,付出頗多。龔冬健介紹,2015年,香港歌劇院推出了為期三年的“賽馬會香港歌劇院青年演唱家發(fā)展計劃”,此計劃中的青年演員們均在龔冬健麾下得到了嚴格而專業(yè)的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和綜合表現(xiàn)力得到了大幅的進步和提升。
藝術總監(jiān)莫華倫是觀眾非常熟悉并且有眾多粉絲的男高音歌唱家,多年來致力于港澳和內(nèi)地歌劇的傳播、普及。導演尼古拉斯·穆尼,是北卡羅來納州藝術學院歌劇學院的藝術總監(jiān),也是非常知名的歌劇導演。此次專為這場音樂會做演出前導賞的周凡夫,是已經(jīng)從事音樂評論50年的非常專業(yè)的樂評家。
上述這幾位歌劇界響當當?shù)摹按罂А奔壢宋?,何以會俯下身段來為這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年輕歌唱家們做“綠葉”?我想是出于他們對歌劇藝術的愛,對歌劇后繼人才的深深期許和愛護。正是這些“大咖”們在臺下付出的“愛”,才會有臺上年輕歌唱家們“瘋狂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