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
忠誠敬業(yè)無私奉獻的初心故事 。
講述關工委老黨員們
本期人物風采欄目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卓刀泉南路是一條車水馬龍的城市主路。在這條路上,人們常能看到一位老者駕駛著風馳電掣的小電動車游魚一般靈活地穿梭在喧囂擁擠的車流之中。東湖吹來的風揚起他的幾縷白發(fā),在灰色調(diào)的車流中顯得格外醒目。
這位老者叫毛蘭成,今年77歲,是原武漢空軍政治部退休干部,空軍武漢基地老戰(zhàn)士報告團副團長,也是洪山區(qū)關工委顧問、五老報告團團長、銀發(fā)正能量宣講團團長。幾年來,他為青少年作報告500多場,聽眾達5萬多人次。他先后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荊楚楷模、洪山好人等榮譽稱號。
毛蘭成以一個老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講條件、不計報酬,每次做宣講都騎著自己的小電動車前往。大家親切地叫他“‘電驢’上的演講者”。每次講課他都自帶攝像機錄像,課后抓緊刻成光盤,送還給聽他講課的單位做教育資料。2018年暑假,他不顧酷暑,到712社區(qū)講課,次日下午去送光盤。因為對路線不熟,走錯了路,等把光盤送到712社區(qū)的時候電動車都已經(jīng)沒電了,他只好推著電動車走回家。還有一次,他騎著電動車將刻好的光盤送往工商學院,車子騎到半路時,前車胎爆掉,完全沒了氣,又找不到修車的地方,他只好用破損的車胎騎到學校。等“電驢”修好回到家時,天色已黑。
毛蘭成被聘為洪山區(qū)關工委顧問后,特別注重在“接受度”上下功夫,在青少年的教育中,他懷著滿腔熱情,飽含關愛之心,力求做到與青少年心相接、路相通。他始終堅持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的原則,認真學習中央、省、市有關精神,調(diào)研分析青少年思想動態(tài)。毛蘭成常說,教育不僅要言傳后人,更重要的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用激情感染激情。
吳家山二中有個叫高曉曦的學生,從小喜歡寫作,夢想將來成為作家。毛蘭成鼓勵她多看中外名著,不斷地激勵她。她高中就入了黨,還出版了一部小說,后來被北京電影學院錄取。她在贈給毛蘭成的書上寫道:“假若我成為火炬,那是因為您給予了我光亮,愿我能像您一樣,點亮更多人的夢想!”
榮獲2018年“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的洪山高中學生陳雨晴在作文中寫道:“我是聽著毛蘭成爺爺?shù)膱蟾骈L大的孩子,毛爺爺?shù)膱蟾婢拖褚恢Щ鹁?,照亮了我的前路?!?/p>
年紀大了,免不了病痛襲擾。2016年4月17日上午,毛蘭成參加洪山區(qū)關工委召開的總結(jié)部署會,夜里多次感到前胸疼痛,就含了一片硝酸甘油。18號上午去醫(yī)院一查,心肌梗死,醫(yī)生馬上讓他轉(zhuǎn)急診、做心臟手術,裝了一個支架。5月4日出院后,他顧不上休息,5月7日就到東西湖區(qū)參加學校的報告活動,5月14日又在干休所作匯報。10月,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他又去給青少年講長征的故事。因勞累過度,支氣管破傷,他大口大口地咯血。區(qū)關工委領導都勸他不要去學校作報告了,將聽報告改為看視頻,他覺得效果不好,上午打完針就悄悄地換上軍裝,自己打車去給孩子們講課。作報告時,他手上還貼著創(chuàng)可貼,頭上大汗淋漓,但45分鐘的報告還是堅持站著講完。
常有人問毛蘭成,為什么要這么拼。他說,因為他永遠忘不了,空軍武漢基地老戰(zhàn)士報告團老團長張緒對他的教導:“要不要黨的領導,要不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這些從戰(zhàn)場上走下來,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最有發(fā)言權。不抓工業(yè)沒有鋼,不抓農(nóng)業(yè)沒有糧,不抓下一代,我們的祖國就沒有希望?!?/p>
在前方指引毛蘭成的是堅定的信仰,站在他身后的是空軍武漢基地老戰(zhàn)士報告團這一光榮的群體。他們在戰(zhàn)爭年代出生入死,在關心下一代的征途上前赴后繼,努力做到“旗幟不倒,隊伍不散,工作不斷”“只要一日健在,就要風雨兼程;只要生命不息,就要戰(zhàn)斗不止?!?/p>
報告團成員楊春暉,曾經(jīng)三過草地、兩爬雪山,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88歲高齡的他準備為干休所做一場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的報告。沒想到,次日因肺癌住院。家人和醫(yī)生都囑咐讓他安心休息,但他卻偷偷在病床上寫演講稿。楊老去世當天,家人在整理遺物時,發(fā)現(xiàn)他的病號服口袋里鼓鼓囊囊塞著3頁還未寫完的講稿。
84歲的解生云,心臟裝著起搏器、搭著3個支架,腿上打著鋼板,每次外出還要隨身帶上胰島素。2009年4月13日,他不慎滑倒,左胳膊粉碎性骨折,醫(yī)生讓他住院治療,但他一想到已經(jīng)答應了部隊17日去作報告,當即婉言謝絕了醫(yī)生的建議,只在家休養(yǎng)了3天,就打著繃帶趕到部隊,咬牙堅持做完了2個多小時的報告。他說:“我的時間不多了,能講一場是一場,能影響幾個人是幾個人。”
老團長張緒寫下遺囑:“揮淚告別眾親朋,含笑去見馬克思。遺體捐獻供科研,團結(jié)戰(zhàn)斗寄哀思?!奔胰税凑諒埨系倪z愿,實現(xiàn)了他“把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的誓言。在2008年5月5日張老的遺體告別儀式上,盡管沒有事先通知,仍有社會各界600多人趕到殯儀館為張老送行。在悼念大廳中回蕩的不是哀樂,而是張老生前作報告時鏗鏘的聲音。當張老的長子從武漢市紅十字工作人員手里接過“生命之光”紀念杯時,現(xiàn)場很多人都被張老的精神感動得流下淚水。
副團長程遠在彌留之際交代子女,死后不搞遺體告別,直接拉到同濟醫(yī)學院,在他手腕上掛一塊不銹鋼牌子,就寫“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程遠”。
毛蘭成說,空軍武漢基地老戰(zhàn)士報告團的前輩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前赴后繼、視死如歸,什么叫一世忠誠、一生堅守。他們的軀體不在了,但他們的精神永存。他們生前當標兵,死后做標本,活著不爭利,死后不占地,以傷殘之軀,盡最后之力。正是因為老戰(zhàn)士報告團的光榮傳統(tǒng),毛蘭成深感責任重大。他說過 :“只要我還能跑得動,只要學校還需要我,我就一直堅持下去?!彼獙⑶拜厒冮_創(chuàng)的關心下一代事業(yè)傳承下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不辜負習總書記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