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皞 (中建港務建設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上海市某商品住宅擴建工程位于松江區(qū)九亭鎮(zhèn),由3幢18層住宅樓及2層地下車庫組成,主體結構采用剪力墻結合樁筏基礎的形式?;有螤畛室?guī)則L型,圍護周長約450m,開挖面積約7135m2。普遍區(qū)域開挖深度10.50m,集水井、電梯井等局部落深1.25~2.65m。
工程場地東側北段為項目6-4期規(guī)劃用地,基坑開挖邊線距離2、4期分界線最近約1.5m,分界線外分布有一條市政道路,道路外為多棟待拆遷兩層住宅樓(淺基礎),距離邊線最近約14.5m;東側南段緊鄰九亭公交站,距離邊線最近處約2.5m;南側鄰近一條直徑1.4m的原水管,埋深約5.9m,距離開挖邊線約5.0m~8.0m;西側為6-2期用地,已建成地上2~3層聯(lián)排別墅(樁基),距離開挖邊線最近約6.8m;北側鄰近港欣小區(qū)6層住宅樓(淺基礎),距離開挖邊線最近約10.8m。基坑周邊緊鄰建(構)筑物、道路及市政管線,環(huán)境保護要求相對較高,尤其是對南側原水管線以及北側6層住宅樓的保護。場地周邊環(huán)境如圖1所示。
圖1 周邊環(huán)境圖
工程場地地貌類型屬濱海平原,地基土屬軟弱場地土,基坑開挖深度影響范圍內土層以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為主。第③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層具有高壓縮性、高觸變及流變特性,土層力學性質差,并且厚度達到12.0m。場地土的物理力學指標如表1 所示。
場地土的物理力學指標 表1
本場地的地下潛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的豎向入滲補給,水位隨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水位埋深為1.0~2.0m。圍護設計時,地下水位按室外自然地坪下0.5m進行選取。另外,場地內⑦層為微承壓含水層,易產生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質條件。本基坑主要開挖深度為10.5m,按最不利考慮C7孔第⑦層層面埋深28.0m,承壓含水層埋深水頭按照3.0m計算,根據(jù)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DGJ08-37-2012) 第 12.3.3 條 驗 算:PCZ/PWY=(5.48 ×17.8+5 ×17.4+5 ×18.0+2.02 ×19.4)/[(28.0-3.0)×10.0]=1.26>1.05,不存在承壓水突涌問題。
基坑支護結構是個系統(tǒng)工程,在保證受力合理的同時需盡可能達到施工方便、工期節(jié)省的要求。本基坑鄰近已有建(構)筑物及市政管線。在保證基坑安全的前提下,變形控制為本工程總體方案的主要準則。根據(jù)基坑開挖深度及規(guī)模,結合周邊環(huán)境、地質條件等,從安全、經濟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施工工藝、施工周期等因素,本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結合混凝土水平支撐的支護形式,排樁外側采用水泥土攪拌樁止水。鉆孔灌注樁排樁具有側向剛度大,抵抗變形能力強的優(yōu)點,能盡可能的減小對周邊重要保護建(構)筑物的影響。
基坑南側近原水管區(qū)域,設計從以下幾點考慮。
①會同業(yè)主及結構協(xié)商主體結構邊線距原水管后退1.5m;②以環(huán)境保護等級一級控制該側變形;③增大原水管側圍護樁樁徑和樁長;④增設一排止水攪拌樁;⑤基坑南側采用裙邊加固,加固體加寬加長;⑥支撐以對撐為主。
圖2 圍護剖面圖
一般區(qū)域位移采用Φ900@1100鉆孔灌注樁,基坑北側鄰近6層住宅樓區(qū)域采用Φ950@1150鉆孔灌注樁,基坑南側緊鄰原水管區(qū)域采用Φ1000@1200鉆孔灌注樁,有效樁長21.5m~24.0m,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有效樁長17.5m/18.5m,可滿足強度、變形及穩(wěn)定性要求。圍護剖面圖如圖2所示。
基坑規(guī)模較大,開挖較深,且環(huán)境保護要求較高,對支撐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結合基坑形狀,支撐體系采用“角撐+對撐+邊桁架”的平面布置形式。該形式安全可靠,經濟性較好,且有較大的出土空間,便于施工?;幽媳毕蚩缍容^大,東側北段以及北側東段設有場地出入口。支撐平面布置圖如圖3所示,陰影區(qū)域為棧橋區(qū)域,以滿足挖土機、運土車、混凝土泵車、運輸車等施工設備運作,也可作為施工堆場,以解決場地狹小用地空間的問題。
圖3 支撐平面布置圖
本工程坑底位于③層淤泥質粉質粘土中,開挖深度影響范圍內土層含水量較大,處于飽和狀態(tài),需有一定時段的預降水方可保證土體達到基坑開挖要求。本降水設計采用真空管井進行疏干及深層降水。
工程南側緊鄰直徑為1.4m的原水管,北側鄰近6層住宅樓,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易受到開挖引起土體位移產生的附加內力與變形。因此,為確保建(構)筑物的安全,對建(構)筑物在基坑開挖工況下位移變化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采用平面應變有限元法,土體本構模型采用摩爾-庫倫模型,采用15節(jié)點三角形單元模擬;圍護樁采用梁單元,支撐采用點錨式桿件單元模擬;結構與土體的相互作用采用接觸面來模擬。豎直向影響深度一般≥2H(H為基坑開挖深度),本模型取為地表以下40m;水平向影響范圍一般大于≥3H,本模型水平向距離取為距基坑邊為60m。左右兩側邊界約束水平位移,底邊界約束水平和豎向位移。土體參數(shù)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資料和類似工程取值。圍護樁的計算參數(shù)根據(jù)實際選取,支撐計算參數(shù)抗壓剛度根據(jù)混凝土支撐的實際剛度計算。北側住宅樓區(qū)域以及南側原水管區(qū)域的計算模型及網格劃分如圖4、圖5所示。
對基坑開挖各施工工況進行模擬,分析整個支護系統(tǒng)的整體變形情況。
①計算初始地應力場;
②施工圍護樁、施加地面超載;
③降水至基底以下0.5m;
④開挖第一層土至第一道支撐底面;
⑤施工第一道支撐,后開挖土層至第二道支撐底面;
⑥施工第二道支撐,后開挖土層至坑底;
⑦施工底板,后拆除第二道支撐;
⑧施工地下一層樓板,后拆除第一道支撐;
圖4 計算模型及網格劃分圖(6層住宅樓)
圖5 計算模型及網格劃分圖(原水管)
圖6、圖7分別為第二道支撐施工完成后開挖至坑底時北側住宅樓區(qū)域與南側原水管區(qū)域的水平位移圖,該工況為開挖過程最不利工況。圖中橙色區(qū)域顯示水平位移值較大區(qū)域,可以看出該區(qū)域主要分布在坑底附近。圖8、圖9為南北兩側建筑物樁身水平位移變化圖。具體數(shù)值見表2。
圖6 水平位移云圖(6層住宅樓)
圖7 水平位移云圖 (原水管)
圖8 建筑物樁身水平位移變化圖(6層住宅樓)
圖9 建筑物樁身水平位移變化圖(原水管)
計算結果匯總 表2
通過數(shù)值模擬手段的分析,可見圍護樁的水平變形越大,導致的建(構)筑物的變形也越大。該工程基坑開挖對鄰近住宅樓以及原水管有一定的影響,但變形仍處于工程允許的范圍內。及科學的信息化監(jiān)測,是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降低攪拌樁的施工速率,降低攪拌樁下沉抬升速率,合理定制土方分區(qū)分塊分層開挖組織設計。
上海市某商品住宅擴建工程基坑規(guī)模較大,開挖深度較深,且周邊環(huán)境較為復雜。通過選取合理的支護方式和受力良好的支撐布置形式,可以保證基坑在開挖期間的安全性及周邊環(huán)境的變形控制要求。
通過數(shù)值模擬手段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控制圍護墻的側向變形可間接減少基坑開挖對鄰近建筑的影響,將變形控制在工程允許的范圍內。
基坑施工期間嚴格的施工工藝、合理施工工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