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丁
中國老百姓對過年這一古老的習俗情有獨鐘,在他們看來,年味不僅是物質(zhì)的豐盛,更有文化的豐美。而老一輩革命家在春節(jié)留下的過年故事,不僅讓人深受啟發(fā),更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毛澤東捐出年夜飯
1935年2月3日是大年三十,中央紅軍駐扎在被稱為“雞鳴三省”(四川、貴州、云南三省交界處)之地的石廂子村(今四川省敘永縣石壩彝族鄉(xiāng))。紅軍在相對富庶的土城籌集了不少食物,到石廂子后又沒收了當?shù)孛駪崢O大的彭姓、周姓兩家土豪的糧食、財物和年貨,這些東西先由窮苦鄉(xiāng)親分享,之后沒收委員會再根據(jù)需求分配。
負責軍委首長伙食的炊事班做出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油亮亮的臘肉、肥瘦相間的紅燒肉、水鹵的大腸……做好后分送到各位領(lǐng)導人住處。
毛澤東分到一碗紅燒肉、一碗米酒和幾個辣椒,但他舍不得吃。大年初一,他與其他領(lǐng)導一起去看望傷病員,捐出了發(fā)給自己的年夜飯。
紅軍勝利到達延安后的每個春節(jié),毛澤東都要在棗園小禮堂請村里老鄉(xiāng)吃飯。吃飯時每桌都有一位領(lǐng)導作陪,桌上無非是些家常菜。毛澤東給大家敬酒時總說:“大家都是我的鄰居,不要客氣,過幾天我還要到你們家做客!”于是家家都把家里打掃干凈,等著毛主席光臨。但每次毛澤東去各家拜年總是來去匆匆,不吃飯更不喝酒。
周恩來帶來酒和花生米
1960年,周恩來提出要和北京人藝演職員一起過除夕。那晚,周恩來偕鄧穎超同李先念、陳毅等領(lǐng)導同志一道來到首都劇場。
那天,周恩來特意從家里帶來酒和花生米擺在桌上,這些東西在當時很珍貴,大家誰也不敢動。周恩來就大聲說:“來,來,大家都來吃嘛!”大家還是有些拘謹,一位姑娘伸手抓了一小把花生米,被一位老演員瞪了一眼,姑娘頓時紅了臉,又送回桌上。
周恩來見狀笑著道:“哎,年輕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多吃一些嘛,這些就是拿來給大家吃的嘛!”一句話就讓氣氛緩解下來,大家紛紛放下拘束,高高興興地吃起來。
彭德懷“有什么吃什么”
1938年2月,彭德懷率部在浮山郭店一帶的山村暫住下來。春節(jié)后的一天,在這里駐防的國民黨軍的一些高級將領(lǐng)來同彭德懷談論軍事合作,不知不覺到了開飯的時間,彭德懷便邀請他們一起吃飯。
當時在總部任指導員的吳羽林,聽說國民黨的將領(lǐng)們要在這里吃飯,就向彭德懷報告說,春節(jié)剛過,連蔬菜都搞不到,現(xiàn)在只有小米、山藥蛋、干南瓜條,用這些怕招待不好。彭德懷聽后回答說:“別擔心,有什么條件做什么飯。讓他們和大家一起吃。”
炊事班按照彭德懷的要求,做了和平時一樣的飯菜端上。幾位國民黨將領(lǐng)看到端來的是小米飯、山藥蛋和干南瓜條,不知如何是好。彭德懷見狀,熱情地招呼他們就座用餐,國民黨將領(lǐng)們只好勉強坐下來。
彭德懷一面大口大口吃著,一面對國民黨將領(lǐng)說:“諸位,現(xiàn)在日寇侵略中國,老百姓四處逃難挨餓,我們有小米、土豆和南瓜干吃就不錯了。我們國共兩黨合作,要堅持抗戰(zhàn),還得準備吃草根樹皮呢。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日本鬼子是趕不走的。”彭德懷的一番話,讓在座的國民黨將領(lǐng)們敬佩不已。
李濟深借春聯(lián)抒懷
1924年臘月,著名愛國將領(lǐng)李濟深從廣東回故鄉(xiāng)過春節(jié)。到家后,家人請他題寫春聯(lián),李濟深當仁不讓,在家人為他準備的大紅紙上奮筆疾書,寫下一副春聯(lián):
一門孝悌傳家業(yè),
萬里江山入夢魂。
1944年抗戰(zhàn)期間,李濟深從桂林返回故鄉(xiāng)大坡山,領(lǐng)導敵后抗日。這年李濟深已年近花甲,但壯志不已。他四處奔走,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分裂政策,主張國共合作抗日救國。在共產(chǎn)黨和進步文化人士的影響下,他的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內(nèi)心充滿了忠心報國和對抗戰(zhàn)勝利到來的樂觀精神。當年臘月,他在家鄉(xiāng)過年,在除夕再次揮毫疾書,寫下了以下一副春聯(lián):
心如老驥常千里,
春入梅花又一年。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