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水利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
貴州夾巖水利樞紐及黔西北供水工程(以下簡稱“夾巖工程”)位于畢節(jié)、遵義2個地級市,受水對象包括畢節(jié)市七星關區(qū)與納雍縣、赫章縣、大方縣、織金縣、黔西縣、金沙縣、遵義市遵義縣、紅花崗區(qū)和懷仁市。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畢大供水工程和灌區(qū)骨干輸水工程3個部分。壩址位于七星關與納雍交界六沖河中游潘家?guī)r處,水庫壩址距離畢節(jié)市區(qū)約50 km。
夾巖工程北干渠2標工程建筑物包括水打橋隧洞K10+300-K20+360段及出口漸變段(長16.8 m),水打橋隧洞總長20.36 km。K10+300-K20+360標段為無壓流,隧洞進口接總干渠末分水閘,出口接白甫河倒虹管,隧洞設計流量31m3/s,加大流量34.61 m3/s。隧洞斷面采用圓形,襯砌后凈空半徑2.7 m,設計水深3.998 m,加大水深4.356 m。III、IV、V類圍巖斷面為C25鋼筋混凝土襯砌,厚度分別為0.4,0.4 m和0.5 m,高位水壓力洞段IV、V類圍巖襯砌厚度分別為0.5 m和0.8 m。
隧洞洞身段巖體主要處在 T1yn1、T1yn3、T1y3隔水層及T1yn1強透水層分界線附近,T1yn4溶塌角礫巖以及T2g1泥質(zhì)白云巖底層等,隧洞洞身巖體大部分處在新鮮巖體上,部分底層受斷裂帶影響。隧洞埋深在80~432 m,中部穿過落腳河向斜、大方背斜和F103、 F103-1、 F104、 F106、 F106-1、 F106-2、F106-3、F106-4、F106-5斷層。除斷層破碎帶及其影響帶外,洞室圍巖總體巖體新鮮完整,以III類、IV類圍巖為主,局部為V類。隧洞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因洞身段為強巖溶底層,地表巖溶洼地、落水洞呈串珠狀分布,存在2條較大巖溶管道系統(tǒng),本標段涉及到水落洞暗河系統(tǒng),位于樁號K11+450附近,隧洞受巖溶影響較大,可能出現(xiàn)涌水、涌泥等地質(zhì)現(xiàn)象。隧洞斷面示意見圖1。
圖1 隧洞斷面示意(IV類圍巖,單位:cm)
由于水打橋隧洞為圓形隧洞斷面,斷面狹小,隧洞施工進度受到影響。如何減少狹小空間對隧洞機械化施工的影響是需要克服的技術(shù)難題之一,采取的關鍵技術(shù)有:①風水管線的布置;②施工道路的預留方式和寬度選擇;③避(調(diào))車洞的選擇和布置;④排水系統(tǒng)的選擇和布置;⑤針梁臺車襯砌快速施工組織。
通過合理布置隧洞風水管線,減少了風水管線對施工的干擾,有效地解決了隧洞內(nèi)空間狹小對施工機具的影響,加快了施工速度。通過對工序和施工工藝的調(diào)整,解決了隧洞斷面狹小、無法連續(xù)作業(yè)的問題,提高了襯砌的施工速度。
3.1.1 施工道路設置
由于水打橋隧洞為圓形隧洞,底板為弧形,施工機具的行駛十分困難。在開挖過程中預留底板二次開挖,在底板爆破開挖過程中可能損壞已有的風水管線,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綜合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水打橋隧洞采取一次開挖,在工作面預留5 m的施工距離。隨著隧洞開挖的深入,利用爆破石渣進行道路鋪筑,道路建設進行預留排水邊溝,路面寬度3.5 m,右側(cè)預留0.8 m人行通道,左側(cè)預留寬0.8 cm、深0.5 cm的排水溝,詳見圖2。
3.1.2 風水管線路和施工用電布置
根據(jù)隧洞斷面特點,在洞內(nèi)左側(cè)布置風水管線,右側(cè)布置電力線路,具體見圖3。根據(jù)隧洞內(nèi)出渣車寬2.5 m、高3.5 m的凈空要求、隧洞通風及施工用風水等需要,綜合利用圓形隧洞左右兩側(cè)弧形區(qū)域,合理布置隧洞通風、高壓風管和高壓水管。
圖2 水打橋隧洞內(nèi)場地布置(單位:cm)
根據(jù)隧洞斷面形狀,在隧洞左側(cè)底板0.8m高度處設置高壓風管和高壓水管,方便管線安裝和排水邊溝的清理。隧洞通風管布置在距離底板高3 m處,充分利用了右側(cè)弧度空間,并且不影響小型機械運輸對通風筒的破壞。隧洞施工用電和照明用電分開布置,施工用電布置在右側(cè),距離底板高度2.7 m。采取“三相五線制”方式布置兩條照明線路,每10m布置一個100W燈泡,燈泡底部距離地面2.5 m。
圖3 水打橋隧洞風水電布置(單位:cm)
3.1.3 避(調(diào))車洞的選擇和布置
由于隧洞斷面狹小,僅允許一臺出渣機械在隧洞內(nèi)行駛,隧洞爆破棄渣的清理速度和各種出渣機械在隧洞內(nèi)的調(diào)頭、錯車均成為制約隧洞快速施工的因素。合理選擇避(調(diào))車洞既可以提高隧洞施工速度,減少避車洞、調(diào)車洞施工數(shù)量及投資成本,還能保證隧洞內(nèi)機具和人員的安全。
根據(jù)隧洞風水管線的布置形式,避(調(diào))車洞選擇布置在隧洞的右側(cè),避車洞和調(diào)車洞間隔布置,間距200 m。采用該形式布置的目的是減少施工機具在隧洞內(nèi)倒車行駛的距離,避免駕駛車輛人員因視線不佳造成隧洞內(nèi)人員傷害和設備損壞,降低隧洞的施工風險。隧洞避(調(diào))車洞及出渣機具位置見圖4。
圖4 隧洞避(調(diào))車洞及出渣機具位置示意
3.1.4 施工注意事項
(1)由于隧洞斷面狹小,除設置排水邊溝外,還可在隧洞內(nèi)排水系統(tǒng)中設置排水管和抽水臨時泵站。隨著排水管線數(shù)量的增加,排水管線布置要綜合考慮抽排水工程量,合理選擇管材型號;在安裝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線型控制,防止管線占用隧洞空間。
(2)避車洞、調(diào)車洞間隔布置的距離主要考慮出渣機械的型號和一次裝渣量,若出渣設備型號小、功率低,可適當縮小調(diào)(避)車洞的布置間距,以加快出渣速度。
(3)由于隧洞斷面狹小,車輛行駛過程中對隧洞內(nèi)施工人員的安全隱患較大,臨時泵站宜選在距離避調(diào)車洞較近的位置設置。
(1)全圓針梁式臺車主要由針梁、圓形整體模板、行走系統(tǒng)和支撐系統(tǒng)組成,見圖5。
(2)針梁臺車的正視圖及脫模示意見圖6。
(3)臺車行走運行原理見圖7。
水打橋隧洞襯砌為C25鋼筋混凝土襯砌,由于針梁的影響,襯砌鋼筋綁扎難度大,綁扎速度直接影響混凝土襯砌的施工速度,因此提高襯砌混凝土施工速度是該標段研究的重點。針梁臺車C25鋼筋混凝土襯砌工藝流程見圖8。針梁臺車綁扎鋼筋示意圖見圖9。
3.3.1 主要步驟及技術(shù)措施
(1)圓形隧洞上部240°范圍鋼筋綁扎。由于圓形隧洞的特殊性,無法一次性全環(huán)綁扎鋼筋,需要分為上下兩部分分別進行綁扎,降低針梁對鋼筋綁扎的影響。根據(jù)現(xiàn)場實踐,在減少鋼筋洞外預制的條件下,將鋼筋分為上部240°范圍第一次綁扎,下部120°范圍第二次綁扎,有利于鋼筋的成型和快速施工。首先在隧洞洞壁上安裝架立鋼筋,用于承受上部全部鋼筋重量。架立鋼筋采用Ф22鋼筋,環(huán)向間距1.5 m,縱向間距1.0 m,鋼筋深入巖層15 cm,縱向架立鋼筋與徑向架立鋼筋采用焊接連接。架立鋼筋綁扎完成后依次安裝環(huán)向和縱向鋼筋。上部鋼筋布置見圖10。
(2)針梁臺車移動。上部鋼筋綁扎完成后,將臺車針梁向臺車行走方向移動。移動距離大于12 m,給下部120°范圍內(nèi)鋼筋綁扎留有足夠的空間。
(3)下部120°范圍內(nèi)鋼筋綁扎。步驟與上部鋼筋綁扎相同,首先安裝架立鋼筋,然后依次綁扎環(huán)向鋼筋和縱向鋼筋。在綁扎下部鋼筋時,上下部鋼筋采用焊接連接,見圖11。
圖5 全圓針梁式臺車結(jié)構(gòu)示意(單位:cm)
圖6 針梁臺車的正視圖及脫模示意
圖7 針梁臺車行走示意
(4)臺車定位澆筑混凝土。完成臺車定位后,檢查針梁是否按照要求與地面接觸牢固,防止針梁在模板行走過程中移位,造成臺車損壞。待模板移動至鋼筋綁扎完成區(qū)段后,封堵端頭,采用泵送混凝土進行澆筑。
圖8 針梁臺車C25鋼筋混凝土襯砌工藝流程
(5)綁扎上部120°范圍鋼筋12 m。由于混凝土強度達到拆模要求需要10~12 h,建議該時間段沿襯砌施工方向利用鋼筋綁扎臺車,按照常規(guī)方法向前綁扎拱部鋼筋12 m。
圖9 針梁臺車襯砌鋼筋綁扎示意
圖10 上部120°范圍鋼筋綁扎
圖11 下部120°鋼筋綁扎
(6)拆模、針梁前移,綁扎下一倉下部鋼筋。襯砌達到拆模條件后,保持模板不動,移動針梁臺車,綁扎下部120°范圍鋼筋,進行下一倉襯砌混凝土澆筑。
(1)通過合理布置水打橋隧洞施工,解決了小段面圓形隧洞空間狹小、不利于施工組織的問題,保證了隧洞安全快速施工。
(2)通過施工工藝的調(diào)整,克服了針梁臺車對隧洞襯砌鋼筋綁扎速度的影響,減少了施工干擾,加快了襯砌的施工速度。
(3)通過合理組織和嚴格管理,大大降低了人員、材料、機具的消耗,為項目盈利奠定了良好基礎。
夾巖工程北干渠2標工程于2017年7月21日全線貫通,于2018年5月完成全部襯砌施工,比計劃完工時間提前1a,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