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波,馬榮龍,張德景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 普外三科,河南 濮陽 457001)
原發(fā)性肝癌是指發(fā)生于肝細胞內(nèi)或者肝內(nèi)膽管細胞的癌癥,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居全國惡性腫瘤第二位,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肝細胞癌。治療困難,極易復發(fā)[1-2]。Clara細胞分泌蛋白10(CC10)又名子宮珠蛋白,由固醇誘導產(chǎn)生,隸屬分泌珠蛋白家族,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在抗炎和免疫調(diào)節(jié)等生理活動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3-4]。CC10主要在與外部環(huán)境直接相通的人體器官上皮細胞中表達,包括鼻、舌下腺、支氣管、肺和乳腺等[3,5-6]。研究表明,CC10是炎癥和過敏反應的重要介質(zhì),是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早期標志物[7]。目前對CC10的研究多集中在乳腺及呼吸系統(tǒng),在肝癌細胞中尚未見研究報道。細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細胞周期素家族的關鍵成員之一,通過調(diào)節(jié)G1期正向調(diào)控細胞周期進展[8]。Cyclin D1的過表達可導致增殖失控,引發(fā)細胞癌變。研究發(fā)現(xiàn),Cyclin D1過表達可能是肝癌發(fā)生的早期標志,在腫瘤分化中起重要作用,對肝癌的診斷及患者預后有重要的意義[9]。本研究用含CC10基因的重組質(zhì)粒轉染肝癌細胞HepG2,檢測外源性CC10對肝癌細胞增殖、凋亡、遷移和侵襲的影響以及對Cyclin D1表達的影響,初步探索CC10對肝癌的作用機制。
人正常肝細胞LO2和肝癌細胞HepG2、Hep3B購自ATCC公司;RPMI1640培養(yǎng)液購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購自浙江四季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霉素、鏈霉素、總蛋白提取試劑盒、胰蛋白酶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轉染試劑LipofectionTM購自InivoGene公司;pcDNA 3.1空載體質(zhì)粒和反轉錄試劑盒購自Thermo公司;SYBR Premix Ex TaqTMII購自Takara公司;pcDNA 3.1-CC10質(zhì)粒由本實驗室構建并保存;TRIzol試劑購自Invitrogen公司;引物由北京六合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一步法TUNEL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和HRP標記山羊抗兔抗體購自碧云天生物技術公司;鼠抗人CC10多抗、GAPDH單抗和HRP標記山羊抗鼠抗體購于Santa Cruz公司;兔抗大鼠Cyclin D1抗體購自北京博奧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CK-8試劑盒購自日本同仁化學研究所;Transwell小室購自Corning公司;Matrigel基質(zhì)膠購自美國BD公司。
細胞培養(yǎng)于RPMI 1640培養(yǎng)液中(10% FBS、100 U/mL青霉素和100 U/mL鏈霉素),培養(yǎng)箱設置成以下參數(shù):37 ℃、5% CO2。每隔1~2 d傳代1次,選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進行試驗。
將對數(shù)期、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HepG2細胞,接種于含RPMI 1640培養(yǎng)液的六孔板上(每孔2×105個細胞),于37 ℃、5% CO2條件下培養(yǎng)。待細胞密度為90%左右時,按照LipofectionTM說明書提示的操作步驟分別用4 μg pcDNA3.1空載體質(zhì)粒(記為pcDNA 3.1組)和4 μg pcDNA 3.1-CC10質(zhì)粒(記為pcDNA 3.1-CC10組)轉染細胞,每個處理設置3個復孔。
用TRIzol試劑提取人正常肝細胞LO2和肝癌細胞HepG2、Hep3B以及pcDNA 3.1組和pcDNA 3.1-CC10組(轉染48 h)細胞總RNA,取1 μg RNA作為模板反轉錄合成cDNA。以此為模板進行qPCR反應。以GAPDH作為內(nèi)參基因,分別檢測CC10和Cyclin D1的相對表達量。CC10的上游引物序列為5’-GATCAAGACATGAGGGAGGCA-3’,下游引物序列為5’-CACAGTGAGCTTTGGGCTATTT-3’;GAPDH的上游引物序列為5’-CAGCGACACCCACTCCTC-3’,下游引物序列為5’-TGAGGTCCACCACCCTGT-3’;Cyclin D1的上游引物序列為5’-CTGGCCATGAA CTACCTGGA-3’,下游引物序列為5’-GTCACACTT GATCACTCTGG-3’。qPCR反應程序為:95 ℃ 5 min;58 ℃ 30 s,39個循環(huán)。擴增結束后,分析溶解曲線,利用2-△△Ct法分析數(shù)據(jù)。實驗重復3次。
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轉染48 h后,參照試劑盒說明書步驟提取細胞的總蛋白,并以BCA法對總蛋白定量。將蛋白樣品上樣至SDS-PAGE凝膠進行蛋白分離后,轉膜。取PVDF膜于封閉液中封閉1 h。分別加入1:500倍稀釋的CC10多抗、GAPDH單抗和Cyclin D1抗體于4 ℃孵育24 h。經(jīng)封閉液洗滌后,加入1:5 000倍稀釋的二抗于37 ℃孵育1 h。暗室內(nèi)加入ECL化學發(fā)光劑顯影后,凝膠成像系統(tǒng)掃描分析。
采用CCK-8法。分別于轉染24、48和72 h后,棄培養(yǎng)液,用PBS清洗3次,再加入100 μL無血清RPMI1640培養(yǎng)液和10 μL CCK-8檢測液,37 ℃避光孵育2 h,酶標儀檢測各孔450 nm處的OD值。
采用一步法TUNEL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轉染48 h后,棄培養(yǎng)液,PBS清洗1次、4%多聚甲醛固定1 h、0.1%的Triton X-100冰浴5 min、加入50 μL TUNEL檢測液,37 ℃避光1 h,封片后立即在熒光顯微鏡(×100)下觀察。隨機選5個視野,對凋亡細胞(發(fā)綠色熒光)進行計數(shù),取平均值,計算細胞凋亡率(%)=凋亡細胞數(shù)/視野下細胞總數(shù)×100%。
采用Transwell實驗法。將轉染48 h后兩組細胞制成懸浮液。在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中加入300 μL由RPMI1640培養(yǎng)液稀釋的細胞懸浮液(約1×105個細胞,0.1% FBS),下室中加入700 μL RPMI1640培養(yǎng)液(20% FBS),每組細胞設3個復孔。置于37 ℃、5% CO2培養(yǎng)箱24 h,用甲醇固定后,0.1%結晶紫于室溫下染色20 min,倒置顯微鏡下隨機選取6個視野(×200)對細胞進行計數(shù)后取平均值,是為遷移細胞數(shù)。
細胞侵襲能力檢測需將40 μL稀釋過的Matrigel基質(zhì)膠(基質(zhì)膠:無血清培養(yǎng)液=1:5)加入Transwell小室內(nèi),37 ℃孵育2 h。其余步驟與遷移實驗相同。
為了探究CC10在肝癌細胞中的作用,首先通過RT-qPCR檢測了其在人正常肝細胞LO2和肝癌細胞HepG2、Hep3B中CC10 mRNA表達水平,結果如圖1所示,與正常肝細胞相較,肝癌細胞HepG2、Hep3B中CC10 mRNA的表達量顯著降低(P<0.05),且CC10 mRNA在HepG2中表達較低,故選擇HepG2進行后續(xù)實驗。
圖1 CC10 mRNA在人正常肝細胞LO2和肝癌細胞HepG2、Hep3B中的表達情況
為了檢測外源CC10在HepG2細胞中的表達水平,轉染48 h后,分別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結果顯示,轉染后,與pcDNA 3.1組相比,CC10表達水平明顯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的實驗結果與RT-qPCR的結果一致(P<0.05),見圖2。
為了檢測外源性CC10對HepG2細胞增殖、凋亡水平的影響,分別用CCK-8法和TUNEL法檢測轉染后HepG2細胞的活力和凋亡率。結果如圖3所示,與pcDNA 3.1組相比,pcDNA 3.1-CC10組細胞活力隨著轉染時間的增加而降低(P<0.05);轉染48 h后,凋亡率明顯升高(P<0.05)。這說明外源性CC10抑制HepG2細胞增殖、促進凋亡。
圖2 外源性CC10在HepG2細胞中的表達情況
為了檢測外源性CC10對HepG2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的影響,分別用Transwell實驗檢測轉染后HepG2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的變化。結果表明,與pcDNA 3.1組相比,pcDNA 3.1-CC10組細胞遷移和侵襲細胞數(shù)量均明顯降低(P<0.05)。說明外源性CC10抑制HepG2細胞增遷移、侵襲,見圖4。
為了檢測外源CC10對HepG2細胞中Cyclin D1表達水平的影響,pcDNA 3.1-CC10質(zhì)粒轉染HepG2細胞48 h后,分別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結果顯示,轉染后,與pcDNA 3.1組相比,Cyclin D1表達水平明顯下調(diào)(P<0.05),Western blotting的實驗結果與RT-qPCR的結果一致(P<0.05),見圖5。
圖3 外源性CC10對HepG2細胞增殖、凋亡的影響
圖4 外源性CC10對HepG2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的影響
圖5 外源CC10對HepG2細胞中Cyclin D1表達水平的影響
近年來肝癌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給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經(jīng)濟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10]。我國每年約有38萬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病例數(shù)的51%[11]。肝癌患者預后整體較差,主要的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肝移植、非手術治療(包括肝動脈化療栓塞、射頻消融治療、放射治療、基因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等)[12]?;诨虻姆肿影邢蛑委熓悄壳暗难芯繜狳c之一[13]。
Clara細胞CC10蛋白是一種能抑制腫瘤、抵御炎癥反應、維持人體免疫平衡的分泌蛋白,但其作用機制至今不太明確[14-15]。Weeraratna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前列腺癌細胞中CC10表達量較正常上皮細胞低,CC10蛋白的表達量下降可作為前列腺癌的一個診斷指標,并且具有預后價值;CC10蛋白具有抗腫瘤增長的活性。Zhong等[17]利用脂質(zhì)體將外源CC10轉染非小細胞肺癌細胞A549,發(fā)現(xiàn)外源CC10表達能阻斷G0/G1的細胞周期進程,并抑制A549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抑制效應可能與Cyclin D1基因的下調(diào)有關。Wei等[18]于大腸桿菌中誘導表達并純化重組大鼠CC10蛋白,然后用重組蛋白處理大鼠ASMCs細胞,結果證明重組CC10蛋白可抑制PDGF誘導的大鼠氣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推測抑制作用可能與抑制細胞周期蛋白D1表達有關。鐘聲等[19]證明CC10表達下調(diào)與NSCLC細胞的凋亡密切相關。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CC10蛋白可通過抑制Fgl2蛋白的表達緩解小鼠肝炎病毒株3誘導的暴發(fā)性肝炎[20]。本研究發(fā)現(xiàn),肝癌細胞HepG2、Hep3B中CC10的表達量較人正常肝細胞LO2顯著降低。且外源CC10能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遷移和侵襲,促進肝癌細胞凋亡,與前人結果類似。
Cyclin D1屬于原癌基因,通過與CDK6或CDK4結合形成復合物在調(diào)節(jié)細胞周期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多種腫瘤細胞中均可檢測到該基因的擴增、突變和高表達,且其表達量與患者預后呈顯著負相關[21-23]。敖然等[24]發(fā)現(xiàn),Cyclin D1蛋白在人正常癌旁組織中不表達,而在肝癌細胞的細胞質(zhì)和/或細胞核及肝癌組織中高表達量。Zhao等[25]研究發(fā)現(xiàn),Cyclin D1蛋白在食管鱗狀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量顯著高于癌旁組織。此外,Cyclin D1蛋白在宮頸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常宮頸組織[26]。因此,下調(diào)Cyclin D1基因的表達可能是抑制肝癌細胞生長的一種可能的機制。本研究中,外源CC10基因表達使得肝癌細胞HepG2中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明顯下調(diào)。因此,我們推測CC10可通過下調(diào)Cyclin D1的表達抑制肝癌的發(fā)生發(fā)展。
綜上所述,外源CC10基因表達對HepG2細胞具有抑制增殖、遷移和侵襲,促進細胞凋亡的作用,其機制可能與下調(diào)Cyclin D1蛋白表達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