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麗
口語交際課是根據(jù)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而設置的一種課型,目的是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運用語言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可是,筆者在聽課調(diào)研時發(fā)現(xiàn),一些農(nóng)村小學的口語交際教學出現(xiàn)了失衡現(xiàn)象:一是不能準確把握口語交際課的課型特點,對怎樣開展教學感到茫然;二是對教學過程探究不夠,學生自主交流的主線不明確,任其自由發(fā)揮。作為語文教研員,應該如何破解口語交際教學中的這些失衡現(xiàn)象呢?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課例研究。
首先是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了解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并將設計意圖與實際教學效果對照,聚焦問題,診斷問題存在的根源。其次是把握口語交際課的課型特點和年段目標,在明確本次口語交際教學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弄清口語訓練的一般規(guī)律。再次是有針對性地對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必要的點評,讓授課教師明白自己在教學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課改理念,哪些地方想體現(xiàn),但效果還不夠顯著。最后是以本次課堂教學為載體,探究改進教學的實施策略,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藝術。現(xiàn)選擇兩個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一】
由“實踐活動”演變而成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春蠶》和《一束鮮花》,想想課文寫了誰的什么事?
(師稍作停頓,便有兩三個學生舉起手來。)
生:《春蠶》是講母親養(yǎng)蠶給我們姐弟倆湊學費的事。
生:《一束鮮花》是講“我”在母親生日那天,看見一個小男孩給死去的母親獻花,決定親自為母親送去鮮花的事。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guī)桶职謰寢屪隽四男┦拢客澜涣鹘涣鳌?/p>
(生交流了近一分鐘)
師:誰能把自己幫父母做的事向大家說一說?
生:我?guī)桶职謰寢寬叩亍?/p>
生:我?guī)桶职謰寢尩共琛?/p>
生:我?guī)桶职謰寢屜床恕?/p>
(之后,再沒有學生應聲,課堂上出現(xiàn)了“冷場”現(xiàn)象。教師等待多時,見無人舉手,只好讓學生拿出筆來寫。)
(課前教者沒能充分利用學生的情感因素,調(diào)動學生主動為父母做事的積極性,學生真正參與幫父母做事的為數(shù)不多。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既沒有方法的指點,又沒有對交流的范圍進行拓展,因而交流只好草草收場,使教學陷入尷尬境地。)
(生寫了約5分鐘)
師:同學們,寫好了嗎?
生:(少數(shù)學生應聲)寫好了。
師:誰來念給大家聽?
生:星期天,爸爸媽媽都到地里干活去了,我看到家里很臟,于是拿起掃帚,把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
生: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媽媽一個人忙不過來,我?guī)蛬寢屜窗撞?,媽媽夸我是個好孩子。
……
師:為了把所做的事情說得
具體些,大家再寫一寫,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具體,寫好后我們再來
交流。
(學生寫了8分鐘,然后抽學生在班上交流,學生交流的仍然是三言兩語,毫無進步。整堂課就在這樣頻繁的說與寫的交替中結束了。)
【案例二】
畢業(yè)復習教學中的口語交際課
師:面對69雙明亮而充滿智慧的眼睛,老師既高興又激動,高興的是同學們已經(jīng)長大,懂得怎樣學習了,激動的是你們即將畢業(yè),進入中學,老師真的舍不得你們。此時此刻,你們有什么心里話要說嗎?今天這節(jié)口語交際課,就讓大家說說心里話吧。
生:我在這個班學習雖然只
有四年,但是這四年來,是您帶領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是您教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我非常感激您。
生:六年來我是在您的呵護
下長大的。記得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做過兩次手術,可每次手術后,我都看見您守候在我的床邊,您就像我的親生父母一樣關心我,疼愛我。
師:你很勇敢,兩次手術都沒呻吟一聲,你的勇氣激勵著我,激勵著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
生:我想對董校長說一聲“謝謝您”。有一次上微機課時,我們幾個同學在教室里玩,您教育我們要學好各門功課。當時我們哭了,后來才明白,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應該學好各門功課。
生:感謝您,老師!是您帶領我們學習書本知識,帶領我們做游戲,指導我們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沒有您的關心與指導,我們肯定還是個一無所知的孩子。
……
(先后10多個學生談了自己的想法,他們說的都是對教師和學校領導的感激之詞,雖然語句通順流利,但意思大同小異。)
【評析:教師想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說,但由于沒有具體的話題,又缺乏必要的指導,因而學生全在為教師唱贊歌。為此,教師不得不轉移話題?!?/p>
師:在六年的生活中,我們采訪過詹天佑,采訪過霍金,采訪
過居里夫人……此時,你準備采
訪誰?
(生思考)
生:詹天佑,您好!我是重慶電視臺的記者,我想采訪您。
(兩個同學分別扮演詹天佑和記者,圍繞“是什么力量讓你來修筑這條鐵路?你是怎樣克服困難的?”進行采訪。)
生:我想用打電話的方式,采訪賣火柴的小女孩。
(兩名學生分別扮演賣火柴的小女孩和記者,進行模擬采訪。)
(此環(huán)節(jié)教者的用意是想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談出自己學習課文后的體會和感受,觸及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但結果學生的表演卻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簡單復現(xiàn),失去了口語交際的“原生態(tài)”。兩組學生表演之后,教者又只好話題一轉——)
師:同學之間產(chǎn)生過矛盾嗎?又是怎么解決的呢?
(幾個學生站起來講述了發(fā)生在同學間的一些瑣碎小事)
師:再有30多天就要畢業(yè)
了,你準備對你的同學說什么?
(幾個學生站起來對自己要好的同學說了些祝福的話)
師:如果到了新的學校,你怎么向別人推薦自己呢?
(這節(jié)課就在學生靦腆的自我推薦中結束了)
【評析:由課文再現(xiàn)又回到現(xiàn)實生活,由贊美教師到談及學生,雖然交流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但學生語言表達沒有變化,教學沒能向縱深發(fā)展?!?/p>
【診斷根源】
案例一中的教師誤以為口語教學就是讓學生在寫的基礎上,把寫的內(nèi)容念一念、讀一讀,把口語教學與習作中的讀等同起來,視口語教學為習作的“倒流程”,把口語教學變成了學生先寫后念的“讀文課”。案例二中的教師缺乏對教學過程的研究,雖然教師想讓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回憶、再現(xiàn),由課文中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進而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但并沒有從“激發(fā)興趣”“促進互動”“指導示范”上下功夫,而是讓學生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口語教學成了學生的“自由活動課”。上述案例中的兩種做法都讓口語教學失去了本真。
【教學導航】
口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和表達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習慣,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年段目標的統(tǒng)領下,結合學生實際,選擇生活中鮮活的教學內(nèi)容,有目的、有計劃、有策略、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圍繞某個話題進行交流與表述,做到“規(guī)則指導”與自由說話有機結合。所謂“規(guī)則指導”是指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選擇的話題,預設學生在交流中會有哪些困難,采取什么策略解決困難;安排怎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交流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自由表達的積極性;在交流中滲透哪些方法,學生要獲得哪些交際能力;怎樣將課堂教學整體推進,讓口語教學達到理想的境界,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要讓學生在交流中一次又一次地收獲,一次又一次地提高,最終實現(xiàn)自由表達的目的。
【改進策略】
案例一可這樣組織教學:
1.課前導行:同學們,你的爸爸、媽媽關心你嗎?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他們很關心你?從他們所做的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你打算為爸爸媽媽做點什么,以表達對他們的愛呢?注意做的時候一定不要過早地讓爸爸媽媽知道,要給他們一個驚喜。
通過教師的激情導入,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口語教學提供了交流的“場”。
2.課中點撥:你為什么會想到為爸爸媽媽做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做這件事有什么意義?你先做什么,然后怎么做,最后做什么?你在做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是怎么克服的?事情做完了,爸爸媽媽有什么表現(xiàn)?
通過點撥,學生知道該怎么說,鋪就了一條自由表達的“路”。
3.互動交流:課堂上讓學生多形式、多層次地交流,在生與生、生與師的交流中,對不規(guī)范的語言及時糾正,說得不到位的地方給予示范,從而實現(xiàn)課標提出的“口齒清楚、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
案例二可根據(jù)高年級學生語言豐富的特點,可采用“回憶課文,誘發(fā)情感—聯(lián)想生活,生發(fā)情感—引向世界,迸發(fā)情感”的流程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再現(xiàn)課文情境,談讀書的體會和感受;聯(lián)系實際,捕捉感人事跡;延伸世界,體會人間真情。對于交流的方法與技巧,可在師生互動中適當滲透,在師生評議時給予點撥。這樣,學生在自由交流中提高了口語能力,受到了人文關懷,陶冶了情操,讓口語教學回歸本位。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溪縣白馬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