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今
文化文藝、社會科學的精神內涵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生演變。它是一個開放、動態(tài)、建設的過程。作為藝術提煉和情感升華的精神活動,它與人類社會的復雜性同步。2019年第8期《求是》雜志刊登的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重要文章,深刻揭示了文藝的本質和內涵,對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的要求與之前幾次重要講話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他強調文化文藝、社會科學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以及文藝和理論工作者的服務對象和方法方式等問題。在時代性、人民性、原創(chuàng)性的基礎上,此次特別用了“靈魂”一詞,并強調“用明德引領風尚”,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作這個偉大時代歷史巨變的主題,“描繪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
“作為精神事業(yè),文化文藝、哲學社會科學當然就是一個靈魂的創(chuàng)作,一是不能沒有,一是不能混亂。”文化工作者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以鑄魂為業(yè)的作家和文藝理論家、批評家,需要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意識,才能開時代之風氣,創(chuàng)造出以德化人、以情感人的作品,在價值引領、精神引領、審美引領方面才有新的提升。新時代文化藝術擔負著重要的職責,在社會轉型時期,面對過度消費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文藝應該將思想意識導向健康的精神向度;在崇尚金錢、等級觀念風氣下,文藝應該將價值取向導向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自由平等的觀念;在趣味低俗、精神頹廢的后現(xiàn)代病侵蝕下,文藝應該將審美趣味導向樂觀進取、優(yōu)美健康的美學范疇。好的文藝作品,能做到思想意識、藝術審美、社會功能的平衡,能夠使整個社會風氣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
文化文藝和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歷史觀、政治立場、價值判斷和審美主張,對時代的精神圖譜的構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偏不倚的、絕對中立的價值觀,“去政治化”和“價值觀中立”是兩個特別值得警惕的概念。文化藝術作為觀念層面的上層建筑,就是與不斷發(fā)生改變的“人為因素”進行斗爭,這個“人為因素”根植于普遍的社會現(xiàn)實,經過藝術加工和理論升華后變成文藝中的審美要素和基本構成,文藝和理論作品都是從社會現(xiàn)實中提煉出來的精神產品,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的象征。事實不斷證明,完全脫離社會現(xiàn)實、脫離民族文化、脫離人民情感的文藝和理論,最后都會被邊緣化、被遺忘。作為反映國家和民族靈魂的精神產品,應該是啟迪智慧、增長知識、凝聚人心,能夠解決人的生命困擾和精神難題,應該是有用的文化文藝和社會科學。
一切社會科學都是基于人的科學,人是社會的人,它是超越了物自體意義的具有主體性的人。所謂文人的獨立人格主要是指文化自覺與文人的主體意識覺醒,包含了以人的個性自由為基礎的人生哲學。有批判和建構,拒絕對權威的盲目順從,倡導人與人平等的觀念。低階層對高階層的反抗,對不同意見的質疑,都構成了人格斗爭的典范。在這方面,中國傳統(tǒng)思想與馬克思主義有共同的追求。孔子鄙視“鄉(xiāng)愿”人格,主張“和而不同”。歷代先賢在君子人格的建構上不斷完善,既有“格物”的實踐基礎,又有“致知”的理論提升,再達到修齊治平的目標,把“出淤泥而不染”作為律己的標準,崇尚重信守義、仁愛明智、豁達寬正、好學善思、自強不息的君子人格,他們構建了自由意志與自省意識合作型的獨立人格,并通過省、察、克、治等一整套方法論達到知行合一。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同樣也可以作為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目標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得傳統(tǒng)文化精髓,他強調:“明明德,首先要明大德、立大德。新時代的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明大德、立大德,就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把個人的藝術追求、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緊緊結合在一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彼c西方“個人主義”的人格意識不同,它是共享型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前提。中國人信奉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同馬克思提出的人的“類本質”的哲學概念有相同的路徑和目標?!艾F(xiàn)實的個人”是受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制約著的“現(xiàn)實的歷史的人”,而不是“單純的人自身”。文化文藝、社會科學工作者“個人”的邏輯起點,是以人民為中心。眼光長遠格局大,才能闡釋好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構建中國特色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提高原創(chuàng)能力,創(chuàng)造時代精品,其落腳點是“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chuàng)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弊骷?、藝術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者的工作性質要求追求個性化創(chuàng)作。個性化創(chuàng)作是有積極意義的,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價值層面,它有文本實驗、文體探索的行為,有理論原創(chuàng)等技術環(huán)節(jié),并對創(chuàng)作主體性的確立有重要意義。在現(xiàn)實社會中文藝要照顧到方方面面,需要在此基礎上有超越性,有責任擔當,有全局意識?!拔幕乃嚬ぷ髡咭觥磉叺男⌒〉谋瘹g”,因為現(xiàn)實社會廣闊性和復雜性決定了文藝創(chuàng)作和理論探索不是一個純粹的私人事情。文化文藝拒絕千篇一律,它要突出個性,但這個個性是普遍中的個性,個人化不是簡單的自我宣泄,它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毫無疑問,無論是文藝原創(chuàng)還是理論原創(chuàng),都需要個性化。個性化的缺席無疑會導致公式化、概念化,機械地、盲從地理解社會現(xiàn)象,最后變成一種教條。個性化在文化文藝、社會科學這種智力勞動中是起決定作用的,個性化作品體現(xiàn)的是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經驗和知識。從個別性到典型性,使之具有普遍意義,需要服從社會普遍常識,文學理論中陌生化、風格、氣場都屬于個性化的表現(xiàn)。而共鳴、美感、價值判斷等要素是公共領域的,它們的層級越高,越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個人在觀念上的“異想天開”和方法上的另辟蹊徑,一定是在社會普遍認同的前提之下。違背常理,逆歷史潮流而動,在邏輯起點上就有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現(xiàn)實主義文藝的重要性,他強調:“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xiàn)實、觀照現(xiàn)實,都應該有利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回答現(xiàn)實課題?!焙玫默F(xiàn)實主義作品既是尊重歷史的,在價值判斷上也是站在人民的一邊。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藝講人民性、批判性,資本主義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也同樣有這方面的意識形態(tài)需要,他們的“人民”主體也包括普羅大眾,他們可能也替弱者說話,替窮人說話。但總的來說資本主義的話語體系是在金錢社會、權力社會支配下展開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精神實質所堅持的人民性、批判性,有凈化社會、繁榮文化、提升文明的功能。人的認識能力有限,很容易從某一點事實出發(fā),偏其一隅,究其一點,瞎子摸象,以為看到了真相、抓住了本質。現(xiàn)實主義這個概念如何落實在作品中,包括對概念主體的確認,對現(xiàn)實的認識、體驗和態(tài)度,以及對文藝理想的追求。要從主體關系的角度去理解現(xiàn)實,以物質實踐的思維理解現(xiàn)實的本質,即經濟制度、發(fā)展模式、所有制形式等最基本的構成。事實與現(xiàn)實是有區(qū)別的,它們實際上就是個體與一般的關系。某一個事實可能千真萬確,但在現(xiàn)實中只是一個真實的細節(jié),它不足以構成關系。見微知著的“微”是經典型的細節(jié),有些非典型的細節(jié),不具有樣本意義,如果在表現(xiàn)細節(jié)時,不顧系統(tǒng)性和關系性,細節(jié)被無限放大,現(xiàn)實就會被歪曲,從而導致歷史虛無主義。
描繪新時代精神圖譜,是一項難度極高、極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面對這個豐富復雜的體系,最根本的是要“明明德”,以明德為風尚符合世界未來人的發(fā)展理想和人的精神塑造。以明大德、正確的世界觀為軸心,才能有效把握這個動態(tài)的、復雜的、多變的世界,才能描繪出優(yōu)質的精神圖譜,建設更高層級的文明體系。
(作者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