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文 付建國
【案例】趙某是一名白領。自2018年6月份起,在一位朋友介紹下,到一家開張不久的美容服務診所做隆鼻的美容服務。開辦診所的鄭醫(yī)生先介紹他曾在上海某美容醫(yī)院學習工作三年,基本掌握了國內先進的隆鼻技術。在認真觀察趙的臉部和鼻子后認真地對趙某說:“你的鼻子經過我的美容服務后可以好起來,我可以先用藥物注射的方法,如果不理想再實施手術。最長也就三個月時問就好起來了!”說著,還拿出了幾張據說是由鄭醫(yī)生親自實施美容服務前后對比的照片——美容前鼻子扁平,美容后鼻子筆挺的照片給趙某看,趙某表示滿意。當談到價格問題時,鄭醫(yī)生說這種隆鼻美容收費一般是1.2萬元,但考慮到診所剛開張趙某又是由好朋友介紹來的,所以按最優(yōu)惠價格,只收8000元。
在趙某交了8000元費用后,鄭醫(yī)生即開始給趙某實施以藥物注射的方法隆鼻術,但在一個月內注射了五次仍然沒有效果的情況下,又實施了兩次手術隆鼻,效果也很不明顯。趙某要求返還8000元隆鼻費用,不再繼續(xù)隆鼻了。但鄭醫(yī)生說,這是因為你個人的特殊體質造成的,自己所進行的一系列注射、手術隆鼻操作等都是符合規(guī)范的,都沒有問題,不能返還費用。
因雙方對返還費用協(xié)商無果,趙某將鄭醫(yī)生的美容診所訴訟到法院,要求被告診所返還8000元費用。在訴訟期間,被告美容診所單方委托某鑒定機構對其實施的診療步驟進行鑒定,其意見為符合診療規(guī)范。但法院審理后并未采信被告提供的鑒定意見,判決支持了原告趙某的訴訟請求。
【點評】本案是一起診療服務合同糾紛,其爭議的焦點問題是作為被告的美容診所是否按合同約定履行了自己的義務。
美容診所進行的隆鼻等美容服務,其前提是與前來接受服務的個人訂立了一個美容服務合同。美容服務合同雖然也屬于是醫(yī)療服務合同的范疇,但這種合同和我們通常以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為目的的醫(yī)療服務合同是有區(qū)別的,主要是訂立這種醫(yī)療服務合同前來接受服務的人其本身是沒有疾病的健康人,只是認為自己不夠美麗、漂亮,想通過醫(yī)療服務變得更美麗、漂亮一些而已。例如,將單眼皮弄成雙眼皮,將皮膚變白皙一些,將扁鼻梁變成挺直的鼻梁,等等。前者被稱為恢復型——恢復身體本身固有的正常機能的醫(yī)療服務合同,而后者則被稱為改善型——比以前固有的樣子變得更好看、漂亮一些的醫(yī)療服務合同。如果說恢復型治療是雪中送炭的話,則改善型治療就是錦上添花。但是,無論是恢復型的還是改善型的醫(yī)療服務合同,雙方當事人都應當按合同約定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因為合同就是當事人之間的法律。
在本案中,原告趙某向美容診所尋求隆鼻的美容服務,當聽到診所的鄭醫(yī)生介紹后,原告趙某沒有異議,并按要求交了8000元錢。這說明原告趙某和被告美容診所達成了一個口頭的美容服務合同。但是,在鄭醫(yī)生按合同約定實施一系列行為后,最后原告趙某的鼻子并沒有隆起。這對美容診所來說,是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而對原告趙某來說,則是沒有達到訂立美容服務合同目的。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關于“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的規(guī)定,美容診所顯然構成了違約,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即返還原告趙某交的8000元錢,因為原告實實在在地損失了8000元,且也不可能再繼續(xù)履行和采取其他什么補救措施。至于被告鄭醫(yī)生說這是原告的個人體質造成的,并且也提供了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加以佐證,但是,由于原告和被告在合同中并沒有關于就特殊體質隆鼻無效不退款之類的約定,因此,原告是否屬于特殊體質問題與本案沒有關聯性,不能成為被告不予賠償的抗辯依據和理由。
綜上,法院的判決是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