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維特根斯坦論顏色現象學語言

        2019-06-19 03:25:40姚東旭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語言分析系統

        姚東旭

        ?

        維特根斯坦論顏色現象學語言

        姚東旭

        (天津外國語大學 歐美文化哲學研究所)

        《邏輯哲學論》系統由于其先天分析的設定無法解決顏色不兼容性問題,這導致了維特根斯坦轉向現象學時期的研究,他試圖通過構建一種可作出后天分析判斷的顏色現象學語言來作為《邏輯哲學論》系統的補充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最終維特根斯坦意識到現象學即是語法,從而開始了向后期思想的轉向。在20年后的《論顏色》中維特根斯坦說明了實際上并不存在現象學,存在的對現象學問題的考察實際上是一種概念分析,是語言實際用法的考察的一部分。對語言實際用法的概念考察是任何一種理想語言構建所不能忽視的必要因素。

        先天分析;現象學時期;后天分析判斷;現象學問題

        一、引言

        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與現象學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個困擾學界很久的話題。維特根斯坦(1981:131)在給德魯里的信中說:“你可以稱我的工作為‘現象學’”。斯皮爾伯格(Herbert Spiegelberg,1968:244-256)指出維特根斯坦手稿當中的現象學(phenomenology)這一概念的使用的雙重性。即一方面它指稱一種維特根斯坦所批評的胡塞爾式的直觀本質的描述科學,另一方面它指稱維特根斯坦后來總結為語法(grammar)的一項正面工作。這種雙重性給出了多重解釋的空間??斶_(Kuroda,1978:106),吉爾(Gier,1990:273-88)和辛迪卡(Hintikka & Hintikka,1986:150)等都認為,維特根斯坦中后期思想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歸結為現象學,而石里克(1979:253)、雷·蒙克(2014:312-340)和恩格爾曼(2013:28)等則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維特根斯坦最終否定了自己短暫的現象學進向。2005年維特根斯坦的《大打字稿》(:,以下簡稱BT)手稿的出版再次引起了學界對維氏現象學思想的關注和研究。維特根斯坦現象學研究圍繞的一個核心是顏色現象學語言的構建,這是過去學術界較為忽視的問題。

        1929年1月,維特根斯坦(1929:162-171)重返劍橋,開始了通常被學界稱為中期和后期哲學的研究,在回到劍橋的最初幾年里,維特根斯坦寫作了大量關于顏色問題的手稿,其中,包括他一生中除了《邏輯哲學論》(,以下簡稱TLP)外唯一公開發(fā)表的論文《略論邏輯形式》。在這一時期,維特根斯坦探討的是TLP系統中遺留的顏色不兼容問題,顏色哲學的兩個基本問題:何為顏色和如何解釋顏色空間成為了維特根斯坦的突破口。這一時期,維特根斯坦試圖尋求構建一種位于邏輯與經驗之間的現象學語言(phenomenological language)的可能性,來解決與Ramsey通信中討論的TLP遺留的顏色不兼容性問題。本文從胡塞爾對先天綜合準則和先天分析準則的區(qū)分入手,指出TLP系統由于其先天分析設定無法解決顏色不兼容性為代表的質料必然性問題,這導致了維特根斯坦短暫的現象學時期的轉向,他試圖通過構建一種可作出后天分析判斷的顏色現象學語言來作為TLP系統的補充,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最終維特根斯坦意識到“現象學即是語法”,從而開始了向后期思想的轉向,而在20年后的《論顏色》中他說明了實際上并不存在現象學,存在的對現象學問題的考察實際上是一種概念分析,這是語言實際用法的考察的一部分。

        二、先天綜合與先天分析

        1 先天綜合準則與先天分析準則

        胡塞爾(Husserl,2002:19)在《邏輯研究》()中說:“如某物、單個事物、對象、質、關系、聯結、復數、數量、次序、序數、整體、部分、量級等概念,與如房子、數、顏色、音調、空間、感覺、感受等有一個基本的不同特征,因為它們表達了真正的內容。然而前一組圍繞著某物或對象的空的概念,并且通過形式上的本體論公理聯結著這些空的概念,后者對應于許多最高的質料的類或范疇,質料實體論在其中有自身的根基。這一本質領域的形式與質料的重要區(qū)分給予了我們先天分析與先天綜合準則(或法則與必然性)的真區(qū)分?!?/p>

        與之相對應的是兩種荒謬性,用胡塞爾的話說,就是質料的(綜合的)荒謬性與形式的(分析的)荒謬性。前一種荒謬性關涉到內容,即需要意義的質料,例如“一個正方形是圓的”。而后者則是純粹形式的不兼容性,不涉及任何質料,在我們給出質料的內容之前就可以確定,如雙重否定、矛盾律等邏輯規(guī)律。對于胡塞爾來說,我們可以先天的考察某些關涉到內容的命題的本質或真值,而這些命題的意義是語詞的含義不包含的(da Silva,2017:105)。例如,關于聲音、顏色、形狀的不兼容性等質料的本質的確證方式是從屬于先驗自我意識的本質直觀或看,包含先天綜合準則的哲學直觀能夠在不借助任何假設和前提的情況下,把握到實在的本質和可能性,從而為嚴格科學奠定基礎。

        與胡塞爾的想法不同,在TLP系統中維特根斯坦拒絕了先天綜合準則,而只承認先天分析準則?!皼]有先天為真的圖像?!保╓ittgenstein,2001:12)“一個先天地正確的思想本身會是這樣的一個思想,它的可能性就決定了它的真。只有僅從一個思想本身(而無須有對象與之比較)就能認出它是真的,我們才能先天地指導這個思想是真的?!保╥bid.:13)“命題的意義是其與事態(tài)的存在和非存在的可能性之一致和不一致?!保╥bid.:36)“只有一種邏輯的必然性。”(ibid.:84)

        作為事實(事態(tài))圖像的命題的意義可能性在于其真值二極性,即存在為真和為假兩種可能性,設想一種先天綜合命題的可能性必然會設想先天的肯定真值二極性中的一極同時否定另一極,這與命題意義的二極性前提相違背,因為必然為真或為假的命題只有從符號即能判斷其真假的邏輯命題,而命題(經驗命題)則具有為真和為假的兩種可能性。先天綜合命題在TLP系統中沒有位置。因此,TLP系統會面對以下問題:“空間、時間和顏色(有色性)是對象的諸形式。”(維特根斯坦,2014:8)“比如,兩種顏色同時出現于視野中的一個位置,這是不可能的,而且從邏輯上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顏色的邏輯結構就排除了這樣的事情。(顯然,兩個基本命題的邏輯積既不能是同語反復式也不能是矛盾式。視野中的一個點在同一時間具有兩種不同的顏色,這個斷言是一個矛盾式。)”(Wittgenstein,2001:115)

        既然顏色是對象的形式,矛盾式就應當從符號中先天的得到顏色不兼容性的結論,然而維特根斯坦并沒有解釋顏色的邏輯結構如何可能是先天的。胡塞爾指出,顏色不兼容性的必然命題涉及質料,不能僅僅通過形式或符號分析斷定。這一問題也是維特根斯坦與拉姆塞長期的通信試圖解決的。

        2 TLP體系所面臨的問題

        維特根斯坦在TLP中并沒有展示顏色不兼容問題分析的細節(jié),而是將其留給邏輯學家。但TLP由于其對邏輯命題(先天分析命題)和經驗命題區(qū)分的徹底態(tài)度,基本命題互相獨立與所有的必然性都是邏輯(先天分析的)必然性的設定使得命題最終分析中如何斷定視野中一個點的顏色成為不可能,因為說A是顏色a,也就是說它不是其他顏色(b,c,d...),而這是與兩個預設相違背的。

        首先,顏色和空間的邏輯形式分析需要一個現象學的視野,僅僅通過先天形式分析是不夠的。因為(A是顏色a)?(A是顏色a)∧(A不是顏色b)∧(A不是顏色c)∧(A不是顏色d)……是不可能通過符號運算得到的。對顏色的分析需要考察顏色與空間的現象學特征。這種邏輯必然性不是一種分析必然性,而更近似于一種胡塞爾所說的綜合的必然性。

        其次,顏色不兼容性使得基本命題不再獨立,顏色如同數字一樣彼此獨立,而且兩個顏色的邏輯積不能分析的等同于第三個顏色。我們可以將兩個顏色混合得到第三個顏色,但是第三個顏色不同于兩個顏色的混合,而是具有獨立的色度。每個顏色都如同數字一樣不可互相替代,這也是為何康德說數學命題是綜合命題的原因。顏色命題的以上特征使得基本命題之間不再互相獨立,而是存在邏輯關系。一個數字系統對于一個表征系統來說成為必須。

        最后,TLP的符號系統不能處理顏色混合和推理。首先,顏色混合不是量的計算,顏色的推理是質的推理(Gandon,2016:257),色度(shade)、飽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lightness)的度數相加仍然是原來的度數,在質的推理中,我們無法談及量的加減,例如,一個顏色中紅色的增減,而是看出顏色的質的差別。TLP系統中將數學命題歸結為邏輯命題,無法處理質的差別。其次,顏色混合的質的推理不同于數量計算的另一點在于,在現象學意義上,只有某些顏色混合是被允許的,不同于紅色和黃色,紅色和綠色、黃色和藍色的混合是不存在的,顏色之間的不兼容關系需要一個不同于數學系統的獨立表征系統。最后,TLP系統不能處理顏色之間的距離。例如,橙色與紅色及黃色之間的接近性,橙色與綠色之間的疏遠性等。

        TLP系統沒有給出以上必然性命題以位置,維特根斯坦簡單地將邏輯命題等同于先天分析命題,因而TLP系統缺乏對于質料必然性命題(顏色不兼容命題、顏色混合命題、顏色親緣關系命題等)的處理能力,并沒有與實在同樣多的邏輯多樣性(logical multiplicity),一個不同于TLP系統的新表征系統成為必然,維特根斯坦試圖通過改造TLP系統,拋棄了必然性的先天分析假定,建立一個后天分析的現象學語言表征系統來處理顏色帶來的一系列疑難。

        三、維特根斯坦的顏色現象學語言規(guī)劃

        1 現象學:先天綜合命題VS后天分析命題

        維特根斯坦說:“現在我們只能用考察我們想要描述的現象的方式以一個清晰的符號系統取代不清晰的那一個,因而試圖理解它們的邏輯多樣性。就是說,我們只能通過對可稱為現象自身的邏輯考察來得到正確的分析。比如,在一定意義上后天的而不是先天的可能性推測的研究。人們常常試圖從先天的觀點來問:什么最終可以成為原子命題的唯一形式,而且比如回答,帶有兩個或更多詞項的主謂和關系命題,可能進一步的,關聯謂詞和關系的命題等等。但是我相信,這只是玩弄語詞。一個原子形式不能被預見,并且如果真正的現象對于它們的結構沒有什么教給我們的將會是令人驚奇的。”(Wittgenstein,1993:29)

        維特根斯坦處理質料必然性命題的方式可以看作是引入了一種后天分析(analytic a posteriori)命題,即我們通過后天的現象考察得到關于現象的本質,從而建立必然命題,補充或取代TLP系統,處理胡塞爾視為先天綜合的必然性。“我所需要的是一個心理學或相當于現象學的顏色理論(ph?nomenologische farbenlehre),而不是一個物理的同時不是一個生理學的。而且,它必須是一個純粹的現象學的,在其中提到的僅僅由是事實上可知覺(perceptible)的組成,同時沒有假設的物體——波,錐狀細胞,桿狀細胞和其他——出現。現在我們可以將顏色看作紅色、綠色、藍色、黃色、白色和黑色的即刻混合,在那里仍然總是顏色自身,不是顏料,光,位于或在視網膜上的過程等等?!保╓ittgenstein,1998:229)

        現象學空間和物理學空間的區(qū)分是TLP系統中沒有囊括的,維特根斯坦試圖指出,現象學空間的引入能夠澄清TLP系統的問題。維特根斯坦給出了TLP系統的開放維度,尋求對日常語言作出邏輯分析的新方式,即考察現象,用后天的分析研究來修正先天的分析的表征系統的問題。這使得維特根斯坦在處理顏色語言問題時與胡塞爾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胡塞爾現象學中,顏色不兼容問題并不是一個問題,而是先驗構造中可以直觀到的本質,例如,我們可以設想兩個顏色占據同一個位置,或者紅色與綠色等不兼容顏色相互混合,然后否定這種可能性。維特根斯坦反對現象學設想的先天性。

        維特根斯坦對現象學的定義與胡塞爾有著非常不同的旨趣。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語言做出的是一種邏輯分析及后天分析命題,即通過后天的研究發(fā)現現象的本質和可能性,而構建一種本質語言,而非胡塞爾式先于語言的現象考察。例如,“A是紅色的∧A是綠色的”這個表面上看起來符合邏輯句法的命題可以由我們對顏色現象的研究而改寫為“(A是紅色的)∧(A不是綠色的)∧(A不是藍色的)∧(A不是黃色的)……∧(A是綠色的)”,從而體現出它正確分析的形式是矛盾式。因此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路徑是現象學語言路徑,它給出的是一種能為TLP系統提供補充和支撐的邏輯語言。在《哲學評論》第一節(jié),維特根斯坦提出了現象學語言的規(guī)劃:“一個句子,不論是用了何種表達方式,只要它在語法上是完全清晰的,那么它在邏輯上就是完全可以分析的。我們所能做的和必須做的,就是把我們語言中本質的東西與非本質的東西區(qū)別開來—這歸根結底是一種現象學語言的結構?,F象學就是物理學理論建立于其上的事實情況的語法。”(ibid.:101)

        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區(qū)分了物理與現象學,物理學確認的是規(guī)律,而現象學則研究可能性,即事物的本質,對事實的研究依賴于對現象的研究。我們無法描述一個實際對象的本質,但是可以通過一個符號系統指出它的可能依賴的邏輯多樣性。一種現象學語言,目標在于對于直接經驗中的現象(phenomena)的正確的表征(representation)。對于現象學語言來說,物理學語言是存在假設的,而假設是不能被真值表所描述的,而前者是無條件的,是可以被直接經驗證實或證偽的?,F象學語言是主級系統(primary system),物理學語言和日常語言是次級系統(secondary system)。次級系統是依賴于主級系統的真值函項建立起來的(Alva No?,1994:1-42)。因此在這里,一方面現象學語言是補充性的,另一方面現象學語言是首要的。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語言研究具有這種張力。一種更合理的理解方式是將現象學語言與TLP語言一同視為一種通向邏輯上更完善的人工語言的努力,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2 顏色現象學語言

        在這種總體視角下,維特根斯坦試圖給出丈量現象的現象學語言符號系統,經過與拉姆塞對顏色不兼容問題的討論,維特根斯坦提出了數字及幾何坐標系統作為顏色現象學的語言,但是不兼容顏色的問題使得維特根斯坦又引入了顏色八面體(color octahedron)作為顏色現象學空間的表達。“人們的第一個想法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兩個顏色是不兼容的,接下來的是在一個地點兩個顏色組合成另一個。但是第三個帶來了駁難:互補顏色怎么辦呢?”(Wittgenstein,1998:145)

        首先,在與拉姆塞的通信中,維特根斯坦認識到TLP存在的問題,TLP的系統會出現合取的真值表的真值無意義的情形。

        BPTRPTBPT & RPT TTT TFF FTF FFF

        例如,在以上真值組合中,RPT指在某個時間地點為紅色,而BPT指在同一時間地點為藍色。兩個命題的合取的真值表第一行是無意義的。應當在現象學語言分析中消失。顏色占據空間就如同數字占據坐標系中的坐標,兩者互相占據,“我們必須記得在視野中的每個部分必須有一個顏色,而且每一個顏色必須作為視野中的一部分”。顏色和空間是互相占滿對方的(ibid.:221)。一個顏色必然位于某個異于其他顏色的空間,這里的必然性是顏色的結構的規(guī)則。

        一個點在同一個時間地點不能有兩個顏色,但是它們可以混合,但顏色混合不同于數字,一個更高度數的程度不能還原為更低度數的程度的合取。假設實體E的亮度是b,一個兩個單位兩度的E可以寫成E(2b),但是E(2b)不能被分析成E(b)∧E(b),因為后者即是E(b)。如果我們用符號區(qū)分合取式中的兩個單位b,例如表達為E(b’)∧E(b’’),這樣就會造成對同一個單位作出兩個不同賦值的歧義定義。顏色彼此互相獨立的同時又互相有著親緣關系,在我們日常語言中,我們會對一個點的顏色作不同于度數彼此相異的兼容性陳述,一個點是紅色的,也可能同時是藍色的(reddish blue),它固然是一個顏色,但是卻表現出不同的面相(aspect),這一陳述具備數字彼此互斥的分析陳述不能包含的意義。維特根斯坦意識到將顏色類比于數字可以解釋顏色不兼容性問題,但是不能解釋上述語言表達式的的意義問題。維特根斯坦的關注中心轉向了顏色現象學語言的另一個方向:顏色空間(colour space)。顏色混合的問題使得維特根斯坦重新思考顏色的邏輯結構。維特根斯坦通過一系列碼段指出了顏色邏輯結構的兩條基本原則:(1)存在兩種意義上的A顏色處于BC兩個顏色之間:A是B與C的混合或者BC擁有共同成分A(混合色與中間色);(2)顏色空間表現的是顏色的邏輯關系。

        維特根斯坦認為,八面體顏色空間是以上兩條原則的表達。首先,維特根斯坦區(qū)分一個顏色在兩個顏色中間的兩種意義?!霸邳S色不是紅色與綠色的混合的意義上橙色是紅色和黃色的混合,雖然在色環(huán)上黃色位于紅色和綠色之間—如果我設想將藍綠色與黃綠色混合,我直接看出這不可能發(fā)生,一個組成部分將必須被消滅。”(Wittgenstein,1998:117)

        維特根斯坦明確了我們應當區(qū)別位于原色中間的混合色與位于混合色中間原色含義的區(qū)別。兩種原色的混合構成混合色,而兩種混合色的混合卻不可能成為原色。

        圖2 顏色天平

        “現在相信如果我擁有位于紫色的A量度同時移動紅黃色的B量度到達紅黃色的區(qū)域,C會因而移向紅色是無意義的。而且關于我放置量度的重量:當我不是談論顏料的時候,說‘更多的這種紅’意謂什么嗎?那只能意謂著如果我以純紅色理解一定數量的元素,那里數字被在一開始就規(guī)定了。但是所有元素的數字只意謂著量度處于紅色。并且因此相關的數字又一次只是指示一個天平中的點,而不是一個點和一個重量。”(ibid.)

        天平是一個錯誤的比喻,顏色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量的計算關系,而是質之間的邏輯關系。我們可以說一個橙色比另一個更紅或更黃,但是卻無法比較它們紅或黃的量。這是因為,混合色在顏色空間中是一條沒有刻度的線,而原色指的是一個點。兩者都不包含可以被量化計算的元素。對于維特根斯坦來說,一個現象學的顏色空間是一個邏輯空間,對顏色現象的考察使得維特根斯坦提出了顏色八面體作為顏色邏輯空間的表達。

        八面體模型最初是由霍夫勒(H?fler)根據赫寧(Hering)的顏色現象學構想來建立的。這種構想的對手是反直覺的顏色空間:雙向分類法(opponent classification)。對面分類法試圖用波長相關的雙色(binary colour)系統來取代我們日常的的單色系統。而在維特根斯坦的八面體中,我們依然區(qū)分彼此不相容的單色為兩個顏色:紅色—綠色,藍色—黃色,白色—黑色。這六個基本顏色位于八面體上的對點上,而且互相之間沒有連線。四個原色(紅色,黃色,綠色與藍色)被當做基本元素構成一個正方形,而黑色與白色位于八面體的上下兩個極點上。每一種可能的顏色都是一個色相(hue),一個亮度(lightness)的混合,其中色相是指原色正方形平面上的原色和混合色,而亮度指原色正方形與黑白色的連線,霍夫勒的八面體中的兩對不可能顏色相交于黑白色的中點,即灰色點,這是否認紅綠、黃藍組合的維特根斯坦不能接受的。

        圖3 八面體顏色空間示意圖

        維特根斯坦在這里由顏色混合問題出發(fā),處理了互補色的問題。八面體空間說明了所有有意義的組合,同時也顯示出其他邏輯組合的無意義,例如,彼此對立的紅綠色、黃藍色被排除在邏輯空間之外,在現象學意義上,兩種組合都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在這里該設想什么,八面體還表現出顏色的親緣關系和疏遠關系。這樣,現象學的顏色作為優(yōu)先于顏料或光線的表征系統,指出了顏色的本質和可能性。

        四、現象學即是語法

        但維特根斯坦很快放棄了現象學語言的構想。按照恩格爾曼(Mauro Luiz Engelmann,2013:15)和雷·蒙克(Ray Monk,2014:312)的研究,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時期大約持續(xù)了6個月左右。從1929年夏的《略論邏輯形式》開始到1929年底他已經不再堅持這一思路,在《大打字稿》中他說:“對于我們的語言的使用的規(guī)則的研究,這些規(guī)則的識別,與它們的清楚的一目了然的表象,等同于,完成著比如人們常常想要在構建一種現象學語言中所完成的。”(Wittgenstein,2005:320)

        維特根斯坦的這一態(tài)度反映在他與維也納小組的討論中,在討論中維特根斯坦對胡塞爾的現象學作出了一番評論,石里克問維特根斯坦如何看待現象學的陳述是先天綜合判斷的問題。維特根斯坦(2003:35)的回答說:“一個點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不能有兩個顏色”,這里的能(can)是一個邏輯概念,而不是事實概念,它指一種邏輯不可能性,其反面是無意義的。而胡塞爾的現象學的思路是在邏輯命題與經驗命題之間尋找第三種可能性,但是“人們的確能發(fā)現一些詞,但是我卻不能用這些詞去思想任何東西”。維特根斯坦對胡塞爾現象學的評價也適用于維特根斯坦的現象學語言,即后者與前者一樣,混淆了邏輯與經驗。

        維特根斯坦意識到現象學語言作為后天分析判斷系統固然能夠解決TLP系統的顏色不兼容問題,但是后天分析性研究的補充也使得TLP系統的先天性不再成為必然性命題的充分條件,邏輯形式可能是后天的,同時基本命題不是互相獨立的,TLP系統的兩大支柱就就不能再維持,如果TLP系統相對于日常語言的優(yōu)勢地位不能維持,那么,現象學語言的主級系統地位也不能維持,現象學語言相對于物理學語言也只存在用法的區(qū)別,它的優(yōu)先地位也不再成為必需。而日常語言作為一個更大的范疇已經具備與實在同樣多的邏輯多樣性,維特根斯坦(1979:80)說:“我可以說一個帶有正確的多樣性的符號系統會使得句法多余,但我也可以說句法會使得這樣一個符號系統多余。而且我可以事實上使用一個不完整的符號系統加上句法的規(guī)則。”一種現象學的顏色空間對于其他顏色空間,不再有優(yōu)先性,而只存在不同用法的區(qū)別。

        五、《論顏色》與顏色現象學語言的終結

        維特根斯坦的顏色哲學的核心問題與顏色哲學是一致的,作為簡單事物的顏色如何具備概念復雜性的(如何彼此相關的),每個顏色除了是它自身以外沒有其他的特征,如何解釋顏色之間的關系,形成顏色概念。這一點是假設了事實(事態(tài))彼此獨立的TLP系統所不能解釋的,現象學顏色語言的嘗試使得維特根斯坦認識到通過現象學研究發(fā)現的顏色的邏輯關系并沒有超出日常語言語法的范圍,而日常語言顏色語法即是顏色八面體邏輯空間。

        維特根斯坦在BT之后,將近20年內不再將顏色語言作為一個中心議題,直到1950年訪問維也納期間,他在閱讀了歌德的《顏色理論》之后又燃起了對顏色語言的興趣,直到1951年去世前,他寫作了大量關于顏色語言的碼段。維特根斯坦(1998:827)說:“顏色對于哲學思考是一個激勵(colours are a stimulus to philosophizing),可能這解釋了歌德對于顏色理論的熱情?!痹谌ナ乐缶S特根斯坦的遺稿執(zhí)行人將他在這一時期對顏色和顏色語言的思考集結成《論顏色》(,以下簡稱ROC)。

        在《論顏色》中維特根斯坦反思了顏色八面體邏輯空間存在的問題,并因此展開了對顏色現象學的徹底的批評。“顏色的相同性概念的不確定性”(Wittgenstein,1977:17)是維特根斯坦《論顏色》闡述的核心。在感覺材料理論中,顏色被視為簡單的二維性質,但是白色的不透明性使得我們認識到顏色分為透明的顏色和不透明性顏色(榮格),灰色的不發(fā)光性進一步讓我們認識到顏色的三維性。透明的顏色與不透明的顏色之間盡管使用著同樣的顏色名稱,但是透明的綠色與不透明的綠色在哪種意義上是同一個顏色呢?在繪畫的意義上顯然兩者不同(甚至透明的綠色不僅僅由一種顏色),但是我卻可以通過一片綠色的樣本去尋找綠色的玻璃。比如,我們“想象某人指向倫勃朗的眼睛的虹膜的一個地方,說在我的房間的墻上應該噴上這個顏色”(ibid.:58)。形形色色的顏色空間也幫不上我們的忙,確切的色度并不是沒有意義,“而是它顯示給我們顏色的色度被比較的方式和‘顏色的相同性’意謂的方式在起初的時候不是清楚的”(Wittgenstein,1977:59)。一個白色在白雪靠近它時會顯得發(fā)灰,一個顏色在不同的光線下顯現迥異,但是也可以作出比較?!霸谝环粡埌准垙乃{天中獲得它的亮度的圖畫中,天空比白紙更亮。并且在另外一個意義上藍色更黯淡,而白色是更亮的顏色(歌德),在調色板上白色是最亮的顏色?!保╥bid.:2)顏色相同性的不確定性使得概念考察取代經驗及現象學考察成為必須。維特根斯坦說:“當我們被問紅、藍、黑、白這些詞意謂著什么,我們當然可以立即指向具有這些顏色的事物,—但是我們對這些語詞的意義的解釋的能力并沒有走遠!除此之外,我們既完全沒有全部它們的用法的觀念,或者一個非常粗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錯誤的使用。”(ibid.:68)維特根斯坦在這里指出的是顏色現象學語言的現象考察并沒有把握到顏色概念的復雜性,顏色概念的復雜性只有通過對于語言實際用法的考察才能夠得出?!暗悄鞘悄姆N命題呢?混入白色從顏色中去掉有色性?如同我意謂的,它不能是一個物理學的命題。在這里傾向于相信一種現象學,在科學與邏輯之間的某物,是非常強烈的?,F象學分析(如同,比如歌德會具有的)是概念分析,并且可以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物理學?!保╥bid.:15-16)“事實上沒有如現象學這樣的東西,但有現象學的問題。”(ibid.:49)

        維特根斯坦在ROC中回答了顏色哲學的核心問題:作為簡單事物的顏色是在諸多語言游戲中的語言實際用法中獲得其概念復雜性,建立起彼此關聯的。顏色的現象學考察試圖給出一種具有優(yōu)先級的視覺空間中的顏色語言來解決這一問題,胡塞爾的現象學給出的是先驗意識中的先天綜合判斷,而維特根斯坦由于其語言批判的視角則傾向于堅持先天分析原則下的后天分析判斷補充策略。維特根斯坦在ROC中的考察使其意識到,現象學所給出的是一種特定的語言用法的概念分析,無法給出具有普適意義的顏色語言,對這種特定的語言用法的考察的問題即是現象學問題,并不存在現象學?,F象學和現象學語言構建給出的實際上是一種偽裝成經驗命題的語法命題,它們在我們的語言游戲中起到語法命題的作用,但是以經驗命題形式出現的,現象學和現象學語言錯誤的將這些命題的表面形式視為真正形式,從而以處理經驗命題的方式對待它們,這樣就混淆了科學與邏輯。

        維特根斯坦的顏色現象學語言研究揭示了維特根斯坦前期與中后期語言哲學發(fā)展的一條暗線,提供了一條理解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由前期的邏輯圖像論到后期的語言實際用法考察轉向的路徑,提醒我們對語言實際用法的概念考察是任何一種理想語言構建所不能忽視的必要因素。

        [1] Alva No?, R. 1994. Wittgenstein, Phenomenology and What It Makes Sense to Say[J]., (1): 1-42.

        [2] da Silva, J. 2017. On Color: The Husserlian Material a Priori[A]. In M. Silva (ed.)[C].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ational Publishing.

        [3] Engelmann, M. 2013.’[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4] Gandon, S. 2016. Wittgenstein’s Color Exclusion and Johnson’s Determinable[A]. In S. Costreie (ed.)[C].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5] Gier, N. 1990. Wittgenstein’s Phenomenology Revisited[J]., (3): 273-288.

        [6] Hintikka, M. & J. Hintikka. 1986.[M]. Oxford: Blackwell.

        [7] Husserl, E. 2002.[M]. London: Routledge.

        [8] Kuroda, W. 1978. Phenomenology and Grammar: A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Husserl’s 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Wittgenstein’s Later Philosophy[J]., (8): 106.

        [9] Monk, R. 2014. The Temptations of Phenomenology: Wittgenstein, the Synthetic a Priori and the ‘Analytic a Posteriori’[J].,(3): 312-340.

        [10] O’C Drury, M.1981. Conversations With Wittgenstein[A]. In R. Rush (ed.)[C]. Totowa: Roman and Littlefied.

        [11] Schlick, M., H. Mulder & B. van de Velde-Schlick. 1979.[M]. Dordrecht: Reidel.

        [12] Spiegelberg, H. 1968. The Puzzle of Wittgenstein’s Ph?nomenologie[J]., (4): 244-256.

        [13] Wittgenstein, L. 1929. Some Remarks on Logical Form[J]., (9): 162-171.

        [14] Wittgenstein, L. 1977.[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5] Wittgenstein, L. 1979.[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6] Wittgenstein, L. J. Klagge & A. Nordmann. 1993.[M]. Cambridg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17] Wittgenstein, L. 1998.[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18] Wittgenstein, L. 2001.[M]. London: Routledge.

        [19] Wittgenstein, L. 2005.[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 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 2003. 維特根斯坦全集(第二卷)[M]. 黃裕生, 郭大為譯.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1]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2014. 邏輯哲學論[M]. 韓林合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Wittgenstein on Phenomenological Language of Colour

        YAO Dong-xu

        As a result of the analytic a priori hypothesis, the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system can not handle the colour incompatibility problem. Wittgenstein startes his short phenomenological phrase and tries to construct a phenomenological language of colour, which can be used to assert analytic a posteriori judgement to complemen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system. However, Wittgenstein finally realizes that phenomenology is grammar, and begins to evolve his thought. In20 years later, Wittgenstein exposes that there is no phenomenology and the research on phenomenological problems is a kind of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a part of the research on actual usage of language. The conceptual analysis of actual use of language is a necessary el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ny ideal language.

        analytic a priori; phenomenological phrase; analytic a posteriori judgement; phenomenological problems

        B521

        A

        1008-665X(2019)3-0029-11

        2019-03-04;

        2019-05-04

        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年度一般項目“生態(tài)哲學視角下的維特根斯坦知覺哲學研究”(TJZX18-00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亞里士多德的定義理論”(14YJC720022)

        姚東旭,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分析哲學

        猜你喜歡
        語言分析系統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
        WJ-700無人機系統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ZC系列無人機遙感系統
        北京測繪(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24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連通與提升系統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fā)展趨勢分析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91极品尤物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婷婷| 国产精品一区又黄又粗又猛又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牛仔裤一区|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99久久婷婷国产精品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国产自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一本一道AⅤ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一区|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色欲av亚洲一区无码少妇| 欧美日本国产亚洲网站免费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本av网站|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臀|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久久福利 | 青青视频一区|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二区在线 |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秋霞| 久久久2019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成人大片免费视频播放一级|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2022Av天堂在线无码|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麻|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 丝袜美腿亚洲综合一区| 奶头又大又白喷奶水av|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国产中文| 午夜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高潮喷水无遮挡毛片视频| 手机在线播放av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