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一、疲勞癥
(一)診斷要點
1. 飼料中鈣、磷和維生素D缺乏或鈣磷比例不當是蛋雞疲勞癥發(fā)生的主要原因;高溫、嚴寒、疾病、噪聲,以及不合理的用藥、光照和飼料突然改變等應激均可成為該病誘因;疲勞癥多發(fā)生于體型較大的母雞,產蛋高峰期發(fā)病率達到2%~20%。
2. 發(fā)病初期,病雞產軟殼蛋、薄殼蛋,雞蛋的破損率增加,但食欲、精神、羽毛均無明顯變化,甚至產蛋量也無大的變化。之后,病雞長期產蛋后站立困難、爪彎曲,運動失調,躺臥、側臥,麻痹,兩肢伸直。
3. 解剖時骨骼易斷裂,腿骨、翼骨和胸椎易碎、骨折,癱瘓。胸骨常變形,在胸骨和椎骨結合部位,肋骨特征性的向內彎曲。喙、爪、龍骨變軟,肋骨和胸骨結合處形成串珠。有時可見血液凝固不良。
4. 病雞血鈣水平低于正常值每100毫升19~22毫克,有時降到每100毫升9毫克甚至更低。
5. 臨床偶見最急性死亡病雞,通常發(fā)生于初產雞群或產蛋較好的雞群。病雞不表現(xiàn)任何臨床癥狀突然死亡,特別是高產蛋雞死亡率高。
(二)防治
1. 改善飼養(yǎng)管理,消除病因,保證全價營養(yǎng)和科學管理,促使育成蛋雞在性成熟時達到最佳體重和體況。制定并遵循嚴格的光照制度,并一直持續(xù)到產蛋期結束。從20周齡開始,每周光照時間延長0.5~1小時,確保進入產蛋期后光照時間每天達到14~16小時,光照強度至少控制在10勒克斯。
2. 改善飼料配方,及時補充適量的鈣、磷或調整鈣、磷比例,確保鈣、磷代謝正常。蛋雞開產前2~4周,飼喂預開產日糧,確保含鈣量在2%~3%;產蛋率達到1%時,逐漸過渡到產蛋期日糧,確?;\養(yǎng)蛋雞高產期日糧中的鈣不低于3.25%(其他時期不低于1.6%),并將鈣、磷比例控制在6.5∶1.0。給蛋雞提供粗顆粒石粉或貝殼粉,顆粒大于0.75毫米,并保證粗顆粒鈣源占總鈣量的1/3~2/3。粗顆粒石粉可以提高鈣的利用率,還可防止飼料中鈣質分級沉淀。炎熱季節(jié),雞只食欲差,采食量低,可以將粗顆粒鈣按飼料消耗量的1%均勻地撒在飼槽中,刺激雞群食欲,增加進食量。
3. 平時做好血鈣監(jiān)測,特別是發(fā)現(xiàn)雞群中產軟殼蛋時應及時監(jiān)測。當血鈣低于正常值時,應及時補充維生素D3,一般每千克飼料添加2 000國際單位比較合適,并持續(xù)添加1個月以上。
4. 將病雞從籠養(yǎng)變成地面散養(yǎng),并補充骨?;虼诸w粒鈣源(石粉、貝殼粉、碳酸鈣等),絕大部分能夠自行康復。
二、脂肪肝綜合征
(一)診斷要點
1. 籠養(yǎng)蛋雞運動受限,且長期飼喂碳水化合物過高的日糧,導致脂肪過度沉積,是造成脂肪肝綜合征的主要原因;同時,飼料中的蛋氨酸、膽堿和維生素E、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2等含量不足或缺乏,都會使大量脂肪沉積于肝臟;此外,高溫環(huán)境、雞群受驚、激素平衡失調、飼料含有毒素(如黃曲霉毒素)等均可誘發(fā)該病。
2. 該病主要散發(fā)于高產籠養(yǎng)蛋雞群。雞只常無明顯癥狀就突然死亡,應激時死亡更多。一般發(fā)病雞群體況良好,產蛋突然下降,冠、髯貧血或發(fā)黃并掛有皮屑。高產雞的死亡率較高。剖檢可見冠、髯、肌肉蒼白,肝臟腫大、油膩,呈黃褐色,表面有出血點,質脆易碎,肝包膜破裂,腹腔中有大量凝血塊,并部分包著肝臟,腹腔周圍和內臟周圍有大量脂肪。
(二)防治
1. 保證日糧中能量和蛋白質的平衡、營養(yǎng)性添加劑足量供應。對發(fā)病雞群,在每噸日糧中添加氯化膽堿1 000克,維生素E10 000國際單位,維生素B1212毫克,肌醇900克,連續(xù)飼喂7天;或每噸飼料中添加氯化膽堿550克,硫酸銅63克,維生素E5.5克,維生素B123.3毫克,DL-蛋氨酸500克,連續(xù)飼喂10天。
2. 對易發(fā)病雞群,在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小麥麩、苜蓿粉或酒糟,有助于雞只康復。嚴禁使用霉敗飼料。
3. 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雞群使用不同配方日糧,以限制飼喂量,保證體重適當,同時保證日糧中足量且不過量的膽堿、蛋氨酸等嗜脂因子。
三、啄癖
(一)診斷要點
1. 該病在籠養(yǎng)蛋雞中輕型品種雞的發(fā)生率高于中型品種和大型品種雞。
2. 籠養(yǎng)蛋雞啄癖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啄羽、啄肛、啄蛋、啄趾等。幼齡蛋雞在開始生長新羽或換小毛時、產蛋雞在盛產期或換羽期,多見啄羽,雞只自食或互啄羽毛,背部羽毛稀疏殘缺,新生羽毛更加粗硬、品質差;產蛋雞尤其是產蛋后期,多見啄肛,有的雞在腹瀉、脫肛、交配后發(fā)生自啄或互啄,群起而攻,造成死亡;產蛋高峰期,多見啄蛋,常因飼料中缺鈣或蛋白質不足而引起;幼齡蛋雞多見啄趾,引起出血或跛行。
3. 飼養(yǎng)密度過大,飼槽和飲水器缺乏,舍內光線太強,維生素、礦物質、含硫氨基酸或纖維素不足,飼料中玉米過多,只喂顆粒料等,均可造成蛋雞啄癖。
(二)防治
1. 斷喙是預防雞只啄癖的必備手段。斷喙在1~12周齡均可進行,但不要超過14周齡,否則會引起大出血,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通常情況下共進行兩次斷喙,10日齡前后第一次斷喙,上喙斷去1/2,下喙斷去1/3,到7~8周齡或10~12周齡再進行一次補充修喙。斷喙后要在料槽加滿飼料,防止雛雞啄食到槽底引起創(chuàng)口疼痛或出血。為避免出血,可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2毫克維生素K。
2. 保證日糧全價營養(yǎng)。如果日糧中蛋白質和氨基酸尤其是含硫氨基酸不足,則需要添加豆餅、魚粉、氨基酸等。如果是因缺乏鐵和維生素B2引起的啄羽癖,每只成年蛋雞應每天補給硫酸亞鐵1~2克和維生素B25~10毫克,連用3~5天。因食鹽缺乏導致的啄癖,可在飼料中另外添加1%~2%食鹽,供給自由飲水,啄癖消失后停止食鹽供應(但日糧中仍保持原有的供應量)。因缺硫引起的啄癖,可在飼料中加入1%硫酸鈉,3天后即可見效;啄肛停止后,可將0.1%硫酸鈉加入飼料中作為預防藥物使用。如果無法判斷導致啄癖的原因,可在飼料中加入2%石膏粉,或每只雞每天用0.5~3克石膏粉給予治療。
3. 改善飼養(yǎng)管理。改進雞籠結構,檢查籠具設備,提高雞籠質量,防止引起外傷;籠養(yǎng)蛋雞要為最下層雞保證最低的光照強度,又要使上層雞不會光照過強。開放式雞舍若陽光過于強烈,要用布遮蓋窗戶,降低光照強度;保證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防止擁擠;合理設置水槽和料槽高度,提供充足的飼喂和飲水空間。
4. 注意隔離病雞。一旦發(fā)生啄癖,要挑出病雞隔離治療。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沂南縣大莊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郵編:276300 )